2022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专升本)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26(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67128523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专升本)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26(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2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专升本)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26(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2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专升本)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26(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专升本)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26(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专升本)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26(附答案解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专升本)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附答案解析)1. 问答题:试述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答案: 本题解析:(1)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4)鼓励学生参加各项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力的学生。2. 问答题:持“教师中心论”的人把学生比作“船”,把教师比作“舵手”,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指挥。试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简评这个观点。答案: 本题解析:这种观点是片面的。首先,它只强调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而忽略了学生还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在

2、教育过程中,学生是教育活动主动的参加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对于教育影响,他们可能积极地接受,也可能消极地抵消。同时,在师生关系中,它过分夸大了教师的作用。其实,如果教师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把学生当作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自身的“舵手”作用也无法真正实现。总之,我们既不能忽略,也不能夸大学生的客体地位。要认识到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自我发展和教育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应使学生的双重地位统一起来。3. 问答题:试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答案: 本题解析: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协调发展,即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当然也包括道德的发展;旧式

3、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社会主义制度实施现任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4. 问答题:教育功能类型是如何划分的?答案: 本题解析:(1)从作用对象角度,可分为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2)从作用方向角度,可分为教育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3)从作用呈现形式角度,可分为教育的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5. 问答题:心理咨询的基本步骤有哪些?答案: 本题解析:建立关系:热情接待,讲明性质与原则,建立初步信任关系;了解问题:掌握求助者的意图和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诊断:认识求助者的问题类型、性质和严重程度,以便选择帮

4、助方法;帮助指导:与求助者共商对策,以求解决问题并促进发展;结束咨询:讨论下一步的安排,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追踪了解。6. 问答题:简述教师的作用。答案: 本题解析:(1)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关键作用;(3)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7. 问答题:简述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答案: 本题解析:(1)联系:目的都在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都是学校整体工作的组成部分。(2)区别:工作目标和范围不同;工作方法与手段不同;遵循的理论和原则不同;工作人员的专业方向不同

5、;工作效果的评估标准不同。8. 问答题: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有哪些?答案: 本题解析:(1)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2)是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3)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落实。9. 问答题:学生是教育的_,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_。答案: 本题解析:对象(客体)主体尽管填空题的题型已经不存在了,但是该考点还是需要考生加以注意。10. 问答题: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灵活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答案: 本题解析:(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正确地运用直观性原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知觉,从而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领会、理解和掌握,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按照知觉的组织原则,正确地组织直观,才能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任务的重要条件。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是必要的。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