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学反思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67074972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氏之子》教学反思(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杨氏之子教学反思杨氏之子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文言文,虽然行文简洁,不足百字,但古今字义不同,孩子们阅读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以找准突破口、激起学生兴趣为重点进行备课和授课。教学开始,我通过范读、领读、划出分节线后自读、指名读、齐读这几种形式,让孩子们充分读书。常言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反复读文之后,从课题“杨氏之子(姓杨这户人家的孩子)是个怎样的孩子为切入点引导孩子们借助课文下边的注释理解课文、解决问题。当学生理解了文意,深入体会本文语言精妙时,我抛出了本文的中心问题:杨氏之子的应答妙在何处?有学生马上轻松地作了解答:杨氏之子也顺着孔君平的思路,巧妙地用姓氏作答。这就是“读书百遍,其

2、义自见”的道理吧!当然,还有一个巧妙的地方,学生一下子归纳不出来,于是我把“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与“孔雀是夫子家禽”进行了对比,学生也较快地体会出了杨氏之子语言的婉转,表现出了应有的礼貌。 本单元的主题是“语言的魅力”,体会杨氏之子语言的巧妙是这节课的难点。在孩子们释文之后,让孩子们反复品句、揣摩,在个别优秀生的带动下,学生对杨氏之子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巧妙反驳孔君平说的“此是君家果”基本理解。这节课存在的不足是没有注重学生的发散思维,我老是怕学生不理解讲得太多了,如果能让孩子们用文言文说一说,演一演,这节课的效果会更好。但是,“教无定法”!只要孩子们掌握了本课重难句的理解,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体会文中语言的巧妙就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