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教师资格-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全真模拟卷15(附答案带详解)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67070292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教师资格-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全真模拟卷15(附答案带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教师资格-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全真模拟卷15(附答案带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教师资格-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全真模拟卷15(附答案带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教师资格-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全真模拟卷15(附答案带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教师资格-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全真模拟卷15(附答案带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教师资格-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全真模拟卷15(附答案带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教师资格-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全真模拟卷15(附答案带详解)(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教师资格-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全真模拟卷(附答案带详解)1. 问答题:简述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这一基本理念的理解。答案: 本题解析:以往的地理课程往往是以教为核心或者相对忽视学生的学,这种教学理念不利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形成,不利于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除此以外还强调“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这样既可以提高地理学习对学生的吸引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能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在解决问题

2、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2. 问答题:材料:李老师在初中地理日本第二课时的教学片段: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日本的地理位置、农业特点,这节课我们学习日本的工业发展特点。师:请各小组按照屏幕上展示的学习任务和要求进行学习(PPT呈现):分组:第1小组:地形;第2小组:自然;第3小组:工业产品;第4小组:交通特点;第5小组:工业发展;时间:5分钟;成果展示:小组代表发言2分钟师:时间到,请各小组依次汇报。第1小组汇报:略第2小组汇报:略师:大家做得非常好,特别是第5小组(对1、2、3、4组没有具体点评),他们的汇报就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我们总结一下日本的工业发展特点

3、(PPT呈现):1.大力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2.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便于材料的输入和工业产品的输出;3.日本的主要工业部分有: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和纺织工业。这些工业的产品大量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日本的最大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师:下面布置今天的作业(1)李老师采用了什么教学方式?简述该教学方式的优点。(6分)(2)说明李老师在该教学方式运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6分)(3)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8分)答案: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解答本题要求考生掌握常见的教学

4、方法,比如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读书指导法、参观教学法、现场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等。3. 问答题:下面是张老师在“我国太阳能的空间分布”一课中的教学片段:张老师:(投影“中国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我国太阳能的空间分布有什么规律?王同学:(站起来指着图说)我国太阳能分布规律是西部多,东部少,从东部向西部逐渐增加。李同学:(站起来反对)老师,我觉得他说错了,或者是地图搞错了。您说过的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青藏高原是我国7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而图中显示那里是太阳辐射量最大,这不是很矛盾吗?所以,我觉得说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大的地方,一定是弄错了。张老师:同意李同学观点的请举手。(

5、全班近五十个同学中,有七八个同学举了手)张老师:看来大部分同学还是赞同王同学的意见,对的,我国太阳能分布规律是西部多,东部少,从东部向西部逐渐增加。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低的地区是哪里呢?6.(1)张老师的教学设计有哪些优点? (6分)有哪些不足? (4分)(2)请替张老师设计一组追问的问题,引导同学反思自己的困惑。(10分)答案: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教学设计的分析概括能力。分析教学设计的优、缺点,要求考生具备教学设计能力并掌握常用的教学设计方法。4. 问答题:材料:下面是某中学周老师在初中“地球的自转”一课中的教学片段:师:(手握地球仪)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浩瀚的海

6、洋、茂密的森林我们观察、感受、思考着生活中的许多自然现象。比如,为什么会有日出日落现象呢生:(思考、讨论)师:哪位同学能用地球仪来演示说明一下生:(走上讲台,一手拨着地球仪,一手比划着,自言自语)这是太阳,地球自东向西转,这边升起,这边落,这是北、南 不对,老师,我认为是地球自西向东转的结果。师:这位同学经过一番思考、操作。她的观点是否正确呢 你们跟她的想法一致吗 小组合作讨论一下地球到底怎么转 一会请你们来演示,看谁演示的对!(经过几个学生到台前演示最终得出结论: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导致了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接着教师展示地球自转的多媒体课件。屏幕呈现3个问题:地球自转围绕的中心是什么 地

7、球自转的方向如何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 )师: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手中的资料如教材、地图册以及大屏幕中的动画,还可以利用地球仪和小手电演示,分小组来探究这些问题,然后请同学到讲台前展示探究的结果。生:(分组探究,学生展示)师:现在我们进入自由提问阶段每位同学都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或借助地球仪并围绕“地球自转”这个主题提问同时欢迎大家积极思考来帮助解决问题。问题:(1)周老师请学生用地球仪来演示、说明并解答地理问题,这一教学行为有利于达成哪些教学目标 (10分)(2)在自由提问阶段,你认为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或借助地球仪,并围绕“地球自转”这个主题,会提出哪些问题 试举两例。(6分)答案: 本题解析:(

8、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且周期是24小时;认识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交替现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初步建立地球自转的空间概念,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自转过程解释昼夜更替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实验演示、观察思考、总结归纳等探究过程中,逐步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2)举例: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和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一样吗为什么北京比乌鲁木齐要早看到日出(或为什么乌鲁木齐比北京的日落晚)为什么同一时刻,酒店

9、大堂里挂着的钟表上,世界其它城市的时间会不同为什么看世界杯足球赛的时候,比赛的地方是白天,而我们这个地方是黑夜5. 问答题:材料:下面是刘老师在“世界表层洋流分布”一课中安排的学生活动。读教材“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北半球冬季)图”,要求学生熟悉洋流的名称和流向,并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分组活动:将全班同学分为四组,分别观察以 60 N 和 60s 为中心的副极地海区、以 30N 和 30s 为中心的副热带海区的洋流分布特点,对比分析洋流运动的方向、东西岸的洋流性质差异完成下面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1)本组归纳的是半球(中低纬度、中高纬度)海域的洋流运动规律。(2)该海域的洋流是否连续运动、形成环流?

10、若是,则该环流中心是(副热带海域、副极地海域、两极地区)。(3)该海域洋流的运动呈(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流动。(4)观察洋流的性质,大洋东岸是(寒流、暖流),大洋西岸是(寒流、暖流)。归纳并画图:各组根据学习任务简单归纳出所选海域的洋流分布规律,并在图中画出此海域洋流分布的简单模式图,寒流用虚线画,暖流用实线画。老师巡查并指导小组讨论。交流评价:在实物展台上投影展示学生的绘图结果,并让学生进行评价。总结规律:把通过评价、经过修改的局部模式图汇总到黑板上的世界轮廓图上,并添加“赤道逆流”等,归纳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问题:(1)简要说明在刘老师设计的活动中,学生初步学会了哪些地理学习方法。

11、(9 分)(2)归纳该片段中刘老师开展地理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步骤。(5 分)(3)结合学习任务单,举一例谈谈深化洋流分布规律教学的基本思路。(6 分)答案: 本题解析:(1)读图分析法。在教学过程中,刘老师通过让学生阅读“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北半球冬季)图”,来让学生熟悉洋 流的名称和流向,并归纳不同海区洋流的分布规律,同时尝试绘图。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提高读图、绘图能力,初步掌握读图分析法。 小组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刘老师让学生分组进行学习,指导小组讨论,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评价并总结规 律。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小组

12、讨论的学习方法。 比较法。在分析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时,刘老师让学生对比分析副热带海区和副极地海区洋流的流动方向,以 及对比分析大洋东西两侧洋流的性质,在这个过程中渗透了比较的思想,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对洋流的分布规律 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初步学会比较的方法: (2)提供素材:教师展示相应的学习素材,如地图、文字资料等。 明确分组:对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明确小组内各成员在讨论中的任务。 提出要求:给学生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指明思考的方向。 小组讨论: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教师适当巡视并进行启发指导。 观点展评:学生分享讨论的成果,教师与其他学生共同对结果进行评价。 归纳总结:归纳总结,

13、完善结论。 (3)以北半球中低纬海区为例,深化洋流分布规律的教学,基本思路如下。 首先让学生结合风带、气压带的分布思考推测洋流形成的原因。 然后让学生根据推测,进行模拟实验,模拟北半球中低纬海区上东北信风和西南风对海水的吹拂。 最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结果,验证推测,得出洋流的成因、运动规律等并绘制相应的示意图。6. 问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下面是赵老师“寒潮的危害和防御措施”一课的教学片段:寒潮的危害:强烈降温会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尤以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大风能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严重的大雪、冻雨可压断电线、折断电线杆,造成通信和电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等。寒潮

14、灾害的特征:影响范围大:从南到北,常常会影响我国十几个省(区)。常有多种并发灾害。多发生在冬春两季。分组讨论从上边的学习我们知道:寒潮的危害相当大。我们本地区也常受寒潮的影响,同学们绝大部分来自农村,请各小组讨论:列举农村地区防御寒潮对农作物影响的措施。教师归纳农村地区在寒潮到来前,可用烟熏、灌水、塑料薄膜覆盖庄稼等办法来预防寒潮。问题:(1)对材料中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与评价。(8分)(2)该教师关于“寒潮的危害和防御措施”内容的教学尚未完成,如“寒潮的防御措施”,请按照此教师的教学思路,写出尚未完成内容的教学过程。(12分)答案: 本题解析:(1)材料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组讨论的方法

15、,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共同进步,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能力和精神,同时也加强了学生阅读材料、表达观点、分析图表等综合能力。(2)“寒潮的防御措施”教学过程:教师讲解目前,对寒潮无有效的防御方法。但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可大大减少损失。阅读寒潮的危害很大,影响范围很广,所以,寒潮的“过”给人们印象之深以致掩盖了它带给人们的益处。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案例研究寒潮的“功”与“过”。教师归纳本章最后列举了日本宫古岛利用寒潮能来发电,我国的内蒙古也利用风能安装小型风力发电机7万多台解决了牧区大部分居民的照明和收看电视等生活用电问题。分组讨论通过阅读寒潮的“功”与“过”,在看待事物时你得到什么启示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