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现代学者型女作家袁昌英的文学创作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67064356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现代学者型女作家袁昌英的文学创作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试论现代学者型女作家袁昌英的文学创作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现代学者型女作家袁昌英的文学创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现代学者型女作家袁昌英的文学创作(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现代学者型女作家袁昌英的文学创作 论文摘要:作为中国现代最早的、为数不多的著名女性学者,袁昌英的学术背景和学者气质深刻地影响了她的创作,使她在中国现代女性书写里程中展现一种别样的风采。她在戏剧创作中自觉地运用现代西方创作方法表现女性生命体验,取得了较大成功;在散文创作中,她在表现女性独特和细腻的感受时,也呈现出一种智慧和从容的学者气度。论文关键词:袁昌英;学者型作家;现代意识;女性智慧在中国现代女性作家中,袁昌英的名气显然不如后来的庐隐、丁玲、张爱玲等才女型作家,但是她作为中国现代最早的女性作家之一,其开创之功是不可忽视的。同时作为中国现代最早的、为数不多的著名女性学者,她的学术背景和学者

2、气质深刻地影响了她的文学创作,使她在中国现代女性书写里程中展现一种不同于诸多才女型作家的别样风采。袁昌英于1894年l0月出生于湖南醴陵的一个官僚家庭,家境殷实,且接受了良好的日式,对中国古典有着扎实的基础。后来,她出国留学,曾先后去英国、法习文学与艺术。归国后,一直在中国公学、武汉大学等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武汉大学时,与苏雪林、凌叔华交往甚密,相互砥砺切磋,时有“珞珈三杰”之誉。在其学术生涯中,她有着丰硕的成果,出版过法兰西文学、<西洋史等专著,在对的与研究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是一名学养深厚的知名的外国文学和艺术研究专家。这种完整的求学经历和学者身份在现代女性作家中是很少见的。这种

3、专业兴趣和研究也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袁昌英在戏剧和小说的创作中对于现代西方艺术创作方法的自觉运用。其代表作三幕剧<孔雀东南飞的创作就是一个非常鲜明的例子。“五四”时期,以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为题材创作的作品很多。王瑶先生也曾敏锐地注意到这一点,他说:“譬如<孔雀东南飞>的故事里,是封建里为了婚姻不自由而牺牲的典型事例,在反封建战斗中,自然容易引起人的联想。以这故事为题材的剧本就有熊佛西的<兰芝与仲卿>,袁昌英的<孔雀东南飞>,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四年级学生合编的<孔雀东南飞>和杨荫深的<磐石和

4、莆苇”但在众多的改写再造之作中,最为成功,也“最有价值、技巧也最为圆熟的压轴之作”,当属袁昌英的<孔雀东南飞>。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是中著名的叙事诗,诗歌叙写焦仲卿与妻子刘兰芝情深意笃,但因婆婆焦母家长制的作梗,而导致夫妻二人双双赴死的悲剧。“五四”时期,反对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自由是时代至上的价值追求,对其进行新的叙写与表现无疑是切合时代的脉动。但在众多的改造之作中,人们要么直接高扬反封建主题,要么将兰芝与婆婆之间的矛盾转化为贫富冲突。这些改造的确是切合了时代主潮,也的确在人物的“骸骨”里吹进了“五四”精神,“借着古人来说自己的话”。但大都没有真正将时代精神有机地融人到戏剧艺术之中

5、,在功利理性的先见中偏离了艺术。而袁昌英的改造则另辟蹊径,真正深入地把握了人物的内在心灵,也真正体现了戏剧艺术的魅力。袁昌英留学国外时,便着力于研究西洋戏剧,发表了许多具有真知灼见的文章,有着相当高的西方戏剧造诣。也正因为具备这样的精深的学术背景,熟谙现代西方艺术创作方法,所以她在对孔雀东南飞这一旧题材的处理上,并没有简单地将戏剧冲突建构在封建家长与子女的对立与冲突上,而是从文化切人,在人物生存的具体与客观现实中,以“人性:为核心,从精神分析、家庭和个性意识等多个层次去构造,让戏剧冲突既有着现实生活的骨骼,更有着个性心理与精神的肌质。特别与众不同的是她还加深与强化了焦母这个形象的分量,而且这一

6、形象俨然成为了戏剧的主要人物形象。在汉乐府民歌中,诗歌核心在于表现兰芝的勤劳善良、对丈夫的深情厚意、对爱情的坚贞、对命运的抗争。而在袁昌英的戏剧中,作品却着重于表现焦母的复杂性格与深度心理,焦母成了戏剧冲突的纽结,是整个作品的关键所在。在袁剧中,焦母三十六七岁,固执倔强。丈夫早死,她独立支撑,含辛茹苦地把仲卿养育成人。作为一个不幸的女性,儿子不仅成了来日生活的依靠,而且成了她“精神上的情人”和“心理上的伴侣”。其舐犊之情变成了一种病态的“恋子之情”。这种“恋子之情”内在地潜藏着对“丈夫”缺席的补偿,是精神心理的一种变异的满足,但伦理律令让这种心理被强制地压抑,最终也就成为一种盲动的无意识,对于一切外在的“威胁”有着极为强大的反拨。“谁敢来夺我的儿子去任谁来,我都得和他拼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