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范畴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67048137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8.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范畴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范畴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范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范畴(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瞒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范畴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遗产的认定范围也在不断 扩大。现在较为一致的认识是,遗产应包括自然和文化遗产、物质和 非物质遗产(或称无形遗产)、农村和城市遗产等等。教科文组织1972 年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所指的遗产应是物质遗 产。物质遗产更注重的是物,也就是外在的自然文化景观和建筑遗址, 如我国29个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故宫、长城、九寨沟等,已 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遗产。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的遗 产,更注重的是技能、技术、知识的承传,是活的财富,一切以人为 主线。保护范畴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 被各群体、团体

2、、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 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 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 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 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 公约对此定义作了具体的说明,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五个方 面: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 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 统的手工艺技能。非物质的无形的东西往往比物质的有形的东西更加重要。非物质 文化遗产包括了人类的情感,包

3、含着难以言传的意义和不可估量的价 值。一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蕴藏着传统文化的最深的根源, 保留着形成该民族文化的原生状态以及各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等。为了解决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过反复的 研究和科学论证,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采取新的举措,在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跨越了 4个重要的阶段,取得了瞩目的成果。 第一个阶段:关于保护传统和民间文化建议案。第二个阶段:建立活的文化财产”制度。第三个阶段:建立“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 代表作”公告制度。第四个阶段: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 产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

4、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1,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 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 品和文化场所;2,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 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 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 类的创造力;3,在我中境内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 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