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青少年网络安全与道德教育讲座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67011463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青少年网络安全与道德教育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加强青少年网络安全与道德教育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加强青少年网络安全与道德教育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加强青少年网络安全与道德教育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青少年网络安全与道德教育讲座(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加强青少年网络安全与道德教育讲座 主讲人:崔建疆一、青少年的上网现状分析 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在短短20年间从无到有,异常迅猛地扩展到了全球的每个角落。根据第二十次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公布,到2007年6月,全国网民数量达1.32亿,中国的网民数量在美国之后,列世界第二,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1%-3%的速度在不断增长。在这1.32亿的网民中,18岁以下占17.7%,18-24岁月占33.49%。在校学生用户人数所占比例则从上年的38%跃升至50%以上,远远超过其他群体而高居榜首。这个数字表明,未成年人网民群体已经成为网络用户中的重要群体。互联网在极大地促进人类社会进步

2、的同时,也给未成年人成长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一是国内外敌对势力在互联网上刊载的大量反动性、煽动性、黄色、暴力和低级庸俗的内容,使部分是非不辨的未成年人上当受骗,产生对现实的认同危机,不能正常参与社会生活,甚至产生报复社会的心理;二是部分犯罪分子利用网站、网吧提供的平台,针对未成年人自控力较弱的特点,利用上网聊天的机会寻找目标实施诈骗、抢劫、强奸等犯罪活动,给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直接造成威胁。三是由于未成年人自控力较差,沉迷于网上聊天、玩游戏、甚至浏览不健康网页等,导致“网络成瘾综合症”,出现个性化极端化情绪,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党和国家一直关心和重视青少年网络安全与道德建设问题。有关部门

3、在青少年网络安全与道德教育方面也做了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特别是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对加强青少年网络安全和道德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3年5月,胡锦涛同志也明确指出:现在,互联网迅速发展,逐步进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和互联网交上了朋友,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但同时也加重了我们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建设,努力使互联网成为青少年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一个新窗口;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趋利避害,积极规范互联网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 然而,网络说到底还是一种新的技术工具,是由人发明出来的,本身不是什

4、么洪水猛兽,它给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机遇。利用网络开展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具有传统政治思想工作不可替代的优势。我们应当趋利避害,加强引导,把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与现代网络结合起来,利用网络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寓教育于网络,通过网络来开展生动活泼的青少年政治思想工作。从我们的经验来看,目前加强中小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应是当务之急。惟有如此,才能使青少年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并在全社会网络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中小学教师,特别是中小学的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在提高自身网络知识的同时也要教育引导中小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时代,

5、学会利用网络,因势利导,积极规范青少年的上网活动。二、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一)、自身原因1、网络能满足青少年渴求知识的需要2、网络能满足青少年人际交往的需要3、网络能满足青少年宣泄情感的需要)4、好奇天性使然5、补偿心理需求6、缺乏自制能力7、缓解压力需要(二)、家庭原因由于独生子女、独门独户居住等原因,青少年与同龄伙伴交流较少,如果父母再忽略了与他们的情感沟通,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缺少情感交流的青少年便容易趋近网络以寻求自己的情感归宿。1、放任型家长疏于监督2、无知型家长爱莫能助3、不当型网络代替家教(三)、社会原因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2、网络的相关法规不健全3、网络世界的虚拟性诱惑着青少年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