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导论名词解释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66991215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导论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心理学导论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心理学导论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心理学导论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心理学导论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导论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导论名词解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即关于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普通心理学: 1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以及各种心理特性最一般的规律; 2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理论; 3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方法。认知: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言语等)无意识:未被个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自变量: 有些变量是由试验者控制的实验条件因变量: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控制变量:除自变量外会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无关变量双盲变量:在实验中,主试者和被试者都不知到自变量是怎样被控制的,这种实验叫双盲控制。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由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它的基

2、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神经冲动:当任何一种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动的状态,这就是神经冲动。静息电位: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K有较大的通透性,对Na的通透性很差,其结果是K经过离子通道外流,而Na则被挡在膜外,致使膜内外出现电位差,膜内比膜外略带负电,这就是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神经受刺激时的电位变化。当神经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钠离子通道临时打开,带正电荷的钠离子被泵入细胞膜内部,使膜内正电荷迅速上升,并高于膜外电位。这一变化过程就是动作电位。神经-体液调节:所有内分泌腺的活动都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神经系统通过内分泌腺的激素影响各种效应器官

3、的活动,这就是神经体液调节。突触:一神经元与另一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网状结构:在脑干中的有一种一些白质和灰质混杂的结构边缘系统:在大脑内侧面最深处的边远有一个结构它们组成一样的功能性感觉: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感觉编码:我们的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和化学能量,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器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这种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阈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 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侧抑制:相邻的感受器之间能相互抑制的现象。暗适应:照明停

4、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明适应:照明开始或有暗处转入明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马赫带: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是由于神经网络对视觉信息进行加工的结果。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就叫后像。闪光融合: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人们会得到融合的感觉,这种现象叫闪光融合。视敏度: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整体认识。知觉定势:发生在前面的知觉直接影响到后来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态,这种

5、现象叫知觉定势。视觉线索:指环境中的各种参照物给人们提供的物体距离、方位和照面条件的信息。(影响知觉恒常性的条件)。似动: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动景运动 :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距离相继呈现时,我们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这就是动景运动。诱导运动:由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现象。错觉:我们的知觉不能正确的表达外界事物的特性而出现种种歪曲。意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指清醒、警觉、觉察、注意集中等。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来的一些东

6、西。就行为水平而言,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在更高的哲学水平上,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的精神实体。无意识:相对于意识而言,是个体不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注意:指事先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后注意:事先有一定的目的、但是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注意的广度:在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能够清楚地觉察或认识客体的数量注意的稳定性:持续性注意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认识客体或活动上。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

7、。选择性注意:是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注意的分配:分配性注意个体在同一时间内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分心: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在必要的时间内不能充分地指向和集中记忆: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识记:通过反复感知的过程借以形成比较巩固的暂时联系。保持:保持的质和量的变化再认: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回忆:是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形象或概念在人们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遗忘:对识记过

8、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错误的再认与回忆内隐记忆: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无意识的影响。外显记忆: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有意识的影响。程序性记忆:指如何作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陈述性记忆: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他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记忆恢复现象: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间隔一段时间所测量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的保持量要高,这就是记忆恢复。过度学习: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仍继续识记的记忆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前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思维: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

9、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发散思维: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维。聚合思维: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直觉思维:是人们在面临新问题、新事物、新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做出判断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表象:指当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它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想象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属于高级的认识过程。概念:是人脑对客观

10、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每一个概念都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由于概念抽象概括的程度不同,所以它有不同的等级或层次。概念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常采用四种策略:保守性聚焦、冒险性聚焦、同时性扫描和继时性扫描。人工概念:人工概念是人为的、在程序上模拟的概念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机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定势: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功能固着: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诱因: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具有激发或诱发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信念:坚持某种观点、思想或者知识

11、的正确性,并调节控制自己行动的人格倾向性。意志行动:意志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动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而不是心理活动的结果。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价值观:是指主体按照客观事物对其自身及社会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则、信念和标准。价值观是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核心,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或调节作用。意志:是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是价值观的初级

12、形式,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对个体活动,特别是对个体的认知活动有巨大的推动力。信念:是坚信某种观点、思想或知识的正确性,并调节控制自己行动的人格倾向性。理想:是个体对未来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诱因: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挫折:是指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障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也就是俗话说的“碰钉子”。情绪和情感:个体对认知对象是否符合主观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表情:情绪和情感发生时,总伴

13、随着某种外部表现,包括面部、体态、手势及言语的变化,统称为表情。(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心境 :一种微弱的、平静的而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状态。(渲染性、弥散性 )激情 :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爆发性、冲动性 )应激 :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超压性、超荷性) 道德感 :个体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标准,在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举止、思想言论和意图时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美感 :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理智感 :在智力活动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情感体验。液体智力: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素质:指

14、人的某些先天的特点智商:是通过一系列标准测试测量人在其年龄段的智力发展水平。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1、知识、技能的掌握是能力发展的基础。2、能力的高低又会影响到知识、技能的水平。 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能力的高低会影响人从事的活动的效率。晶体能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了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个体差异: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受遗传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使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所显示的彼此不同的现象。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说的脾气、秉性。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它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认知风格: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自我调控系统: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或自我调节)三个子系统所构成,因此也叫自我意识,其作用是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罗夏墨汁测验、主题统觉测验 (TAT)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