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宋明理学(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66913892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课-----宋明理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3课-----宋明理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课-----宋明理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3课-----宋明理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3课-----宋明理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课-----宋明理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课-----宋明理学(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 宋明理学一、三教合一汉至唐三教的开展状况一汉武帝以后:儒学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确立正统地位,促进儒学繁盛。二魏晋南北朝:儒佛道三家相互影响和融合。1、三教融合的背景: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佛教的盛行:A.背景:西汉末年,佛教经中亚传入中国内地;东汉明帝派使臣到西域求佛法,请来两位高僧,还用白马驮来佛经,让两位高僧在洛阳传教,还为他们建造了白马寺。B.原因:a.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乱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了疑心,人们开始了对宗教的渴求; b.佛教为了适应中国而进行自我改造,佛教宣扬的灵魂不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为苦难中挣扎的穷苦百姓找到了一条精神解脱的道路;c

2、.佛教也适合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魏晋南北朝统治阶级对佛教进行大力扶持;d.独立的寺院经济形成,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户籍,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可逃避赋役因此佛教迅速传播。道教的广为传播:A.背景:东汉末期,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与黄老学说相结合,形成了道教。?太平经?是当时道教的主要经典,以阴阳五行解释治国之道,宣扬散财救穷、自食其力。道教开始在下层民众中流行,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的表现形式。太平道发动了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起义失败后,太平道遭到镇压,但道教在江南江北广阔地区仍然继续流传。B.原因:a.东晋时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宣扬采药炼丹、长生不老,道教变成为统治阶级效劳

3、的宗教,道教日盛。b.萧梁时,道教经典增多,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丰富了道教教义,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使道教在上层社会中拥有很多信徒,甚至包括不少皇帝、大臣都信奉道教。2、儒学改造的原因:佛教和道教的兴盛以及儒学本身存在问题使儒学面临严峻的挑战原因。3、三教融合的表现: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开展历史纵横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外乡化。道教也受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三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理论。1、三者相互吸收,如佛教自觉地把儒家忠孝之道的政治伦理思想融入自己的教义中。2、中国儒家的传统哲学命题

4、“理,也被佛教吸收和改造为“佛理。四唐朝:1、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2、佛教和道教的开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出现危机。3、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思考:为什么少数民族统治者也提倡儒学?儒学首先是一种行为哲学,它与传统的相对稳定的农耕生活相适应,逐步演变成日常生活行为准那么,维护社会生活的秩序化,迎合了传统社会的客观要求,也迎合了少数民族社会的需要。儒学对统治阶级是一种进行思想控制的工具,对士人知识分子、社会精英是人生信条,又是借之参与政治的手段,受到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欢送。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处于战乱、动乱和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时期,人民渴望过上和平、安定的生

5、活,而儒学强调的是“和,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容易被人民所接受,有利于少数民族的统治。儒学比佛教、道教传播的更广,影响更大,少数民族的统治阶级也认识到儒学是最好的统治人民的一种精神工具。新兴的儒学思潮既要答复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还要把这些思考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心联系起来。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因而被称为“理学。二、程朱理学一理学产生的原因:1、历史:魏晋南北朝以来,儒佛道并行使官方儒学的统治地位进一步削弱为了重兴儒学唐宋儒学家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他们吸收佛、道哲学思想,力图建立一种既贯穿宇宙自然和人类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学说;2、经济

6、: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经济迅速开展,在此根底上,科学文化的进步非常引人注目,理学对自然及社会规律的思考,正是宋代科学文化开展的必然结果根本原因3、政治:宋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锋利,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需要加强中央集权或统治者需要调整统治思想,以适应唐末以来重建封建伦理纲常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政治需要。4、主观:宋代科举下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和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当时的时尚。 5、思想文化:重文轻武对学术文化较少干预和科举制的改革与完善为学术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就算言论不当,朝廷仅是贬官离京而已,而且职务不低宋初思想解放的产物。 二理学产生的背景: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

7、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他们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提出了理学。 三理学和理的含义:1、理学:北宋时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 理,形成的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是 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穿宇宙、自然 和人生的关心,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儒家学说。 2、理天理:既指自然的普遍法那么,也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那么。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他们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用“天人一理的形式来表达,中国上古哲学中“天的具象地位,开始被抽象的“理所代替。四理学的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程颐、程颢兄弟和南宋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所以“理学也称为“程朱理学。五二程的理学理学的开创者1、宇宙观

8、: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是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客观唯心主义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2、伦理观: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人伦:封建伦理道德,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3、认识论:提出“格物致知通过探究万物的道理获得知识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4、认识论: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认为“进学考入府、州、县学,即中秀才那么在致知到达完善的理解,“穷理格物穷究事物的道理,掌握天下之理,到达对普遍天理的认识。 六朱熹的理学理学的集大成者1、宇宙观:特别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客观唯心主义。2、伦理观:天理就是作为道德标准的三纲五常(

9、社会),它是人性个人的最高境界。3、伦理观: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性本善),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遵循封建伦理道德和等级秩序,遏制自己的个人欲望。4、认识论:认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5、认识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七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高度概括总结:宇宙观:“理是世界的本原;伦理观:“存天理,灭人欲; 认识论: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八程朱理学的影响:1、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利的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程朱理学能被官方 化的原因。客观原因:五

10、代的长期分裂与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标准遭到极大破坏,社会需要新的适应封建统治的思想出现。主观原因:程朱理学是一种以儒、道、佛三教合一为特征的新儒学,它提出一系列重要的道德标准和修养方法,有利于封建统治者稳固其统治秩序。2、用纲常名教几条绳索,把人束缚得更紧了。3、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 考试依据的教科书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4、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5、明朝初年,程朱理学被统治者大力推崇,稳固了其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三、陆王心学一陆王心学的含义:指以陆九渊和王阳明为代表的理学流派。主

11、张以人心为宇宙的本体,强调自己的内心,主张修身养性,反身而诚。二陆九渊的“心学心学的开创者1、宇宙观: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主观唯心主义。2、宇宙观: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主观唯心主义所以他的学说被称为“心学。3、认识论: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资料回放。三王阳明的“心学心学的集大成者1、政治思想: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所致,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背景: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锋利,社会动乱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2、宇宙观: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12、心即是理主观唯心主义历史纵横。3、认识论: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含义:a.“致良知即通过内心反省获得良知;b.知行合一即认识事物道理与实行其事是统一的 内容:a.他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但良知往往被私欲所侵蚀,所以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鼓励人们发奋立志。b.他的知行合一,是说知与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动实践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相互渗透,密不可分。(四) 评价: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并不能科学地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四陆王心学的影响:1、明朝中后期,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2、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开展到主观

13、唯心主义,说明理学走向了极端。五宋明理学的影响: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开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积极影响:理学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励志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尊严,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作用这些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日本和新加坡等国在现代化建设中,都成功的把儒学和西方文明有机结合起来。消极影响: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压制了创造精神的开展。六宋明理学的实质: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遏制人的欲求,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七宋明理学的特点1

14、、使儒学进一步思辨化、理论化2、更多的吸收了佛道思想,具有很大的包容性3、更加强调伦理道德; 2、程朱理学向心学演变说明理学已走向极端原因:朱熹的观点是要人们接受封建道德观念(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那么主张封建道德存在于人们心中,只要恢复就可以了。相对于宋代以来的朱子学,心学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将一切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根源从外在的天理转化为内在的良知,以心学所代表的道德主体性取代理学的权威。虽然对朱熹而言天理亦在人心,对王阳明来说良知即是天理,两者同是维护封建统治,没有本质区别。但毕竟理学偏向于外在的客体性,心学倾向于内在的主体性。由客观唯心主义(程朱理学)向主观唯心主义(心学)的转变,说明理学

15、已走向极端。学习延伸:宋明理学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宋明理学?1可取:具有和谐意识。和平开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发奋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表达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2不可取: 尊卑等级的观念;重男轻女的观念; 因循守旧的观念;重礼轻法的观念。3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