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养殖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6688393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4.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桂林养殖业发展十三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桂林养殖业发展十三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桂林养殖业发展十三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桂林养殖业发展十三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桂林养殖业发展十三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桂林养殖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桂林养殖业发展十三五规划(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桂林市养殖业发展“十三五规戈I二。一七年八月、八工刖曰1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2一、发展基础2二、发展环境8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12一、指导思想12二、基本原则12三、发展目标14第三章产业布局16、总体布局16二、主要产业布局16三、养殖示范布局17四、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项目布局18五、屠宰和市场布局18六、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布局19七、禁养区和限养区布局19第四章主要任务21一、调结构转方式,做强做大现代养殖21二、强政策增投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22三、壮龙头树品牌,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23四、新体制新机制,激发养殖业发展动力23五、加快推进现代养殖业服务体系建设24六、

2、强化养殖业科技支撑25七、加快推进现代饲料草料产业体系建设25八、提升养殖业组织化程度26九、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体系建设26十、强化养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27十一、加快推进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利用体系建设.27十二、完善动物疫病防控和养殖业监测预警机制28第五章保障措施31一、加强组织领导31二、增加资金投入31三、推进融资和管理机制创新32四、加大人才培育和引进32第六章组织实施34一、规划任务分解和考核34二、推进重大项目实施34三、规划评估和调整35附表:附表1桂林市2011年-2015年养殖业生产情况表附表2桂林市养殖业规模养殖场情况汇总表附表3桂林市养殖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2

3、0年发展目标汇总表附表4优势生产区域布局汇总表附表5桂林市养殖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主要建设项目表附图:附图1-1桂林市养殖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生猪生产区位置图附图1-2桂林市养殖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牛生产区位置图附图1-3桂林市养殖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羊生产区位置图附图1-4桂林市养殖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兔生产区位置图附图1-5桂林市养殖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家禽生产区位置图附图1-6桂林市养殖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鹿生产区位置图附图1-7桂林市养殖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竹狸生产区位置图附图2桂林市养殖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养殖示范区布局图附图3桂林市养殖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项目

4、布局图附图4桂林市养殖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禁养区和限养区布局“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桂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建成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时期,也是全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精准脱贫”时期而养殖业是桂林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养殖业,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桂林市精准扶贫,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桂林市养殖业发展正处于从散养向规模、从数量向质量、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快转变养殖业发展方式,推动养殖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业体系,推进养殖业率先在农业中实现现代化

5、,对供给侧结构调整、保障“菜篮子”供应、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精准扶贫、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为打造养殖产业链,推动现代养殖业发展,保障养殖产品供给和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养殖与环境和谐,根据广西养殖产业精准脱贫“十三五”规划、广西现代生态养殖发展“十三五”规戈(2016-2020年)、桂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桂林的实际,制定本规划。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一、发展基础“十二五”时期桂林市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养殖业发展,“十二五”期间,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为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五年

6、来,养殖业成功应对众多前所未有的挑战,养殖生产稳步发展,现代养殖快速推进,草牧业和名特优精品养殖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一)生产能力持续增强2015年全市养殖业产值139.72亿元,占农林牧渔业的比重为25.68%。肉类产量54.22万吨,比2010年增长9.58%,居广西前三名;猪出栏442.11万头,比2010年增长7.25%;牛出栏21.25万只,比2010年增长40.86%;羊出栏25.00万只,比2010年增长40.77%;兔出栏166.07万只,比2010年增长132.69%;禽出栏11365.96万

7、只,比2010年增长5.63%;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14648公顷,比2010年增长5.63%;水产品总产量达11.97万吨,比2010年增长31.38%;水产品养殖产量达10.70万吨,比2010年增长33.00%。养殖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充分保障了城乡居民“菜篮子”产品供给。(二)产业转型升级素质稳步提升1、畜禽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进程加快“十二五”期间金市共争取中央、自治区畜禽标准化建设、现代草地畜牧业等项目资金过亿元,为推动畜禽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原种场和自治区品改站桂林中转站为核心,扩繁场、品改站点为支撑的畜禽良种繁育改良体系基本形成并不断完善,桂林

8、美冠原种猪育种有限公司获国家农业部批准成为“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被全国畜牧总站列为全国猪联合育种协作组成员单位;现代化规模养殖、标准化规模养殖快速发展,全市生猪、家禽规模养殖比例不断提升,2015年,全市生猪规模养殖占比达到55%,家禽规模养殖占比达到83%;全市取得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的产品有7个;获得畜禽标准化示范场66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场16家,自治区级示范场50家),获农业部全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1个。全州、兴安、荔浦三县荣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称号。全市拥有万头猪场30个,千头牛场3个,百头养畜场6855个,千羽养禽场7315个;建成规模养殖小区82个,养殖合作社63个,养殖协会2

9、6个。养殖业优质品牌不断涌现,如雁山区的醉香鸡、灵川县的桂花鸡、阳朔县的“牧生源”香猪、灵川县的天桂雪花牛肉、聚龙潭泉水鱼等。2、养殖业科技进步有了新突破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0年的52%提高到2015年的65%,产业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科技研发能力也有新突破,桂林天桂畜牧养殖有限公司依托国家肉牛耗牛产业技术体系,成为体系下综合试验站,是国家农业部和财政部在全国设置的32个综合试验站之一,承接了国家“十二五”的16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签订国家肉牛耗牛产业技术体系任务书7项,与国家12名功能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曹兵海、许尚忠等签订工作协议,使一大批国家级草牧业技术落地桂林,特别是在广西本地高端小黄牛的科

10、学研发,“中国南方肉牛育肥技术”已完成,“广西本地黄牛高档育肥技术”的科研项目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出栏已屠宰的广西本地纯种黄牛中已出现明显的高品质大理石花纹沉积,经体系专家确认已具备雪花牛特征,评定达到日本和牛A3标准,弓I起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大大提升了桂林本地牛的利用价值,使原来个体小、生长慢,经济价值不高的本地黄牛一跃成为生产高端牛肉的优秀品种,广西桂北地区的本地黄牛品种资源得到新的开发利用。(三)优势特色产业进一步壮大桂林有发展草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基础,草食动物发展荣获“广西优势产业发展奖”,国家农业部“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项目”落户桂林,桂林获得的项目资金占全区的一半

11、以上,推动草牧业的快速发展。2015年全市肉牛出栏21.51万头,比2010年增加5.98万头,“十二五”年均增长8.17%;出栏肉羊25.00万只,比2010年增加7.24万只,“十二五”年均增长8.15%。出栏肉兔166.07万只,比2010年增加94.70万只,“十二五”年均增检6.54%。桂林地方特色品牌逐步形成,优势动物产品区域布局基本成形。如全州、兴安、荔浦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区13个),三个县的出栏猪超过150万头,占全市的1/3;家禽养殖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集中在临桂、永福、灵川、雁山四个县(区);龙胜、资源和全州三个县的草牧业发展呈连片发展态势。龙胜的凤鸡、翠鸭,全州的东山

12、猪、禾花鱼、文桥鸭,恭城竹狸、娃娃鱼七个优质地方品种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带动了桂林名特优养殖产业的发展,打响了桂林的地方特色品牌。竹狸、兔、鹅、梅花鹿、蜂、冷水鱼六大特色养殖风生水起,发展不断加快,竹狸、梅花鹿产量已位居全区首位,竹狸年出栏已超过60万只,兔、鹅、蜂通过合作社带动已形成种、养、销一条龙的生产模式,规模养殖快速发展。临桂五通鹿养殖基地已初具规模,桂柳、爱之源、裕光等公司引进试养的梅花鹿正在由小变大。此外,驴、马等特色养殖也初露头角。桂林丰富的冷水鱼养殖资源使桂林成为广西重要的冷水鱼生产基地。桂林市冷水鱼良种培育中心、永福桂龙鳄鱼养殖场苗种等生产基地建成投产,成为全区主要的冷水

13、鱼苗种基地,带动了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到2015年,水产养殖面积中,冷水鱼面积由2010年的34万平方米迅速增加到68.3万平方米,产量达1099吨,比2010年增长1倍。(四)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产品的质量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市、县(区)、乡(镇)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健全,市级设有1个检测中心。到2015年,全市共有26个养殖业农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使用权,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场达25个,绿色食品生产企业1家,桂林市成为全区水产畜牧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平乐、临桂、永福、灵川、兴安、全州、阳朔、恭城等8县(区)也成为全区养殖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区)。可见在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14、的前提下,现桂林各大养殖公司都大力发展优质品牌养殖,如温氏公司的稻香鸡、盛东源公司的醉香鸡、龙胜的凤鸡翠鸭、天桂的雪花牛肉等,逐步向优质品牌化发展,也为市场所接受,且供不应求。市场上生态绿色的有机养殖产品需求不断增强,有机养殖业及其产品正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兽药监管实现信息化,目前全市307家兽药经营企业中已有302家安装及使用了兽药GSP管理软件,安装和数据上传率达98.4%,每年我市完成水产畜牧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样品达2000多批次,合格率均为100%,没有发生重大动物食品安全事故,养殖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贡献。(五)动物防疫屏障日趋稳固完

15、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运转正常,基础免疫工作力度加大加强,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均达100%,抗体监测免疫抗体合格率达70%以上。严格执行屠宰检疫制度,全市121个生猪定点屠宰场,均实行严格的动物检疫监管制度,动物检疫电子化进程加快,电子出证体系基本完成。防疫检疫一体推进,疫病防控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没有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初步建成。制定了桂林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实施方案,市级建有集中处理的化制场,全州、兴安两县成为自治区无害化处理试点县。全州县在18个乡(镇)设立了31个病死猪无害化集中处理点,建设了35个酸菜坛式的无害化处理发酵池,负责收集处理乡镇村屯散养户

16、和小规模养猪场的病死猪;全县有80个规模场建设了92个化尸窖,规模养殖场自行对本场的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兴安县从10个乡镇中选出畜禽养殖较多的22个村委,建设44个村屯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池,设立11个病死猪收集处理站,现全市有1000多个规模场建有病死畜禽处理无害化处理设施。(六)产业化加快,模式不断创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互联网+已显雏形,产业化带动主体不断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全市养殖业市级龙头企业已达68家,其中:国家级1家,自治区级40家;养殖专业合作社147个。蒙氏、天桂、漓江鱼等一批加工企业带动优势养殖品种产业链的形成和延伸。养殖业的产品加工也有新突破,2012年成立了桂林市水产畜牧业加工协会,以协会带加工,以加工链接养殖户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