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新课改理念的有效手段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66877640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落实新课改理念的有效手段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落实新课改理念的有效手段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落实新课改理念的有效手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落实新课改理念的有效手段(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落实新课改理念的有效手段落实新课改理念的有效手段 摘要:融合新课程理念,转变教育教学策略,在教 学过程中求新求变,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首先注重课堂的变化,作为对新课程 理念的贯彻和实施教师也理应随之而变。应该转变观念紧跟时代积极探索一定新 颖,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式,以适应教学的新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独特 变化 目前,全国范围所实施的新课程改革是对过去教学模式的全新整 合,以更加符合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指导教学活动,新课程改革倡导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有效提高学生的全方位能力;同时,强调开展丰富 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主动经历观察、操作

2、、讨论、质疑、探究的 过程,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扩展。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通过 一年多的教学实践笔者深深体会到紧跟时代步伐,融合新课程理念,转变教育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求新求变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赢得了学生们的喜欢和欢迎。具体说 来有三点变化:一、课堂的变化 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阵地。传统的讲授 是一根教鞭、两张薄唇、三尺讲台、四十分钟构成了课堂的全部。单调、枯燥,对学生 来说缺乏吸引力,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很多学生提到政治课就张口想睡觉。 这样的教学方式是有悖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注重课堂的变 化。1、课堂“大变脸”政治课要想调

3、动学生的积极性就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同身受。如果将学生日常生活的场景搬进课堂,让学生神临其境主动参与,这 既利于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又培养学生深味知识无处不在,处处留心皆学问的思 想。在此想法的启发下笔者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教授存款储蓄这一课时,我首先将公 共教室布置成银行柜台的模式,学生在走进课堂后就抑制不住的兴奋起来,看东看西问 这问那,强烈的求知欲因课堂的变化而被调动起来。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组织学生模 拟在银行存款的过程时学生克服了害羞心理踊跃参与。在实践中获得知识的印象深刻、 教学过程非常流畅,是一节成功的教学课。在后来的教学中也多次使用都取得了不错的 效果。2、课堂“大

4、变身”一般的课堂是以班为单位,班内的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和学生兴趣的不同导致各班的知识关注度不同。在教学过程中了解班级间的这种差 异,根据爱好的趋同性在班级间进行班与班的重新整合,使课堂亦大亦小,灵活多变。 比如在讲供求影响价格这节课时,我在讲课前将所带的班分成不同的兴趣小组对市场上 的水果价格进行调查,然后讲课时将所有同学纳入一个大教室共同分析、讲解。由于有 共同爱好各个小组表现都很出色,讲课时小组成员在一起团队协作每个人都表现积极。 课堂由小变大了教学效果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二、教师的变化 全新的课程理念 强调课堂活力而作为对新课程理念的贯彻和实施者教师也理应随之而变。1、“讲 师”转变为“导

5、师”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 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师仅是一名讲师,讲教材、讲知识,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 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而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互相交流, 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经验和知 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 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只是提出问题,而解决问题 的思路、方法和结论由学生探讨研究得出。教师只是指导引导,落实新课程理念教师的 身份必须从讲师转变为导师。2、单个教师转变为多样教师高中思想政治课体系庞

6、杂,内容丰富,知识密集。作为专职的政治教师在讲解课程及遇见学生提出的关于生 活中五花八门的问题时,也感觉所学有限,难以面面俱到。不能题题讲清讲透。为弥补 自己的不足,我在讲课时改变了自身单独授课的单一模式,而变为请嘉宾、开讲座,让 专家学着走进课堂,老师嘉宾同上课堂。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既补充了自己知识的不足, 又可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还可启发学生的思路。在讲解财政与税收这节课时,我就请 来当地的税务工作者来到课堂讲解税收、财政的相关知识,宣传税收、财政的有关制度 法规,最后让学生提问帮助解答。这种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 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教学方式

7、的变化 课堂教学 应具有一定的教学方法,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新的教学方式与之对应。课堂教学要调动学 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身为教师应该转变观念紧跟时代积极探索一定新颖、贴 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式,以适应教学的新要求。1、变“完全讲授”为“情景激发” 这种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日常熟悉的情景中受到某种刺激,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需 求的欲望,进而形成学习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系统中重要的动力因素, 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没有学习动机,就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学生的 学习动机并不会无缘无故的产生,而要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去激发、去培养。2、变“传 统回答”为“多元讨论” 过去传统教学是师

8、生之间一问一答,对学生自主性思 维能力培养不够。有些学生在老师提出问题时,甚至根本不思考只等老师最后说出答案。 而讨论式学习是教师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学生经过自学思考,在教师引导下就某个 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动寻求知识的教学模式。讨论式学习克服了传统讲课模式的不 足,对学生在学习中活跃思维,深化知识,发展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等有重要意义。3、 变“运用知识”为“实践创新” 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实践创新这种方法是 让学生打破书本知识的局限,突破经验教训的禁锢,不尽信书,不唯师,从实践中获取 真知。着力培养学生自己的求异求新的创新思维和敢疑敢闯的创新精神。 教法 无定,新课程的精髓应是提高学生素质,扩展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一切有益的变 化都应提倡,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会有更多的变化不断涌现,今后的教学活动还要继 续的探索。参考文献:1 班华,中学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42 祖晶,心 理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