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66858263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9月《开学第一课》观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年9月《开学第一课》观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年9月《开学第一课》观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年9月《开学第一课》观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年9月《开学第一课》观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9月《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9月《开学第一课》观后感(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9月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020年9月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今年开学第一课由中宣部、教育部、国家卫健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以“少年强,中国强”为主题,传递“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 节目将邀请“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以及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代表人物张文宏、吴尊友、毛青等,共同讲述感人至深的抗疫故事,弘扬抗疫精神。 同时,北斗三号导航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还将讲述北斗卫星在抗疫中的运用,展现科学的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半年多来,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我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

2、至上,领导全党全国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实现了本土疫情基本阻断。我国疫情防控已经进入常态化阶段,在有效防控疫情同时,复工复产复学有序推进,经济生活秩序逐步恢复。 当前,我们即将迎来2020年秋季学期,为切实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学校全面复学复课,确保全体师生身体健康,我校组织以“普及防疫知识,弘扬抗疫精神”为主题的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开学第一课,进一步普及科学防范知识,督促同学们时刻保持防范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并因势利导加强德育教育,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确保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基础上,促进全体同学全面发展。 1.新冠肺炎临床表现有哪些?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

3、为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能障碍。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2.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主要传播方式是经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包括手污染导致的自我接种)以及不同大小的呼吸道气溶胶近距离传播。目前近距离飞沫传播应该是主要途径。 飞沫:一般认为直径5um的含水颗粒,飞沫可以通过一定的距离(一般为1米)进入易感的粘膜表面。 飞沫的产生: (1)咳嗽、打喷嚏或说话 (2)实施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如:吸痰或气管插管、翻身、拍背等刺激咳嗽的

4、过程中和心肺复苏等。 直接接触:病原体通过粘膜或皮肤的直接接触传播 (1)血液或带血体液经粘膜或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 (2)直接接触含某种病原体的分泌物引起传播。 3.普通感冒、流感和新冠肺炎有什么不同? 普通感冒:通常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咽喉不适等明显的上呼吸道症状,而全身症状较轻,不发热或仅有短暂发热。 流感:多为高热,全身症状较重,伴畏寒、头痛、全身酸痛、鼻塞、流涕、干咳、胸痛、恶心、食欲不振等表现。 新冠肺炎: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 4.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即与病例发病后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但未采取有效防护者: 与病例共同

5、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如与病例近距离工作或共用同一教室或与病例在同一所房屋中生活; 诊疗、护理、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如直接治疗及护理病例、到病例所在的密闭环境中探视病人或停留,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护人员; 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包括在交通工具上照料护理过病人的人员;该病人的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友等);经调查评估后发现有可能近距离接触病人的其他乘客和乘务人员; 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其他与密切接触者接触的人员。 5.如何正确洗手(七步洗手法)? 七步洗手法步骤:首先流水湿手,涂抹洗手液或者肥皂。

6、(内):掌心对掌心,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外):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夹):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弓):弯曲各手指关节,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大):大拇指在对侧手掌中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立):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对侧掌心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腕):清洗和揉搓手腕及手臂,双手交换进行。 注意:揉搓不得少于20秒! 6.前往公共场所怎样做好预防? (1)佩戴口罩减少接触病原风险。 (2)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袖或屈肘将鼻完全遮住;将用过的纸巾立刻扔进封闭式垃圾箱内;咳嗽打喷嚏后,用肥皂和清水或含酒精洗手液清洗双手。 (3)不随地吐痰

7、,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4)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与农场牲畜或野生动物接触。 (5)尽量避免各类聚会。 (6)外出回家后及时洗手。 7.课间活动期间要注意什么? 在保证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可以组织一定规模的集体活动。在校期间同学们要做到不串座、不串班、不打闹,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8.如何科学佩戴口罩? 当前我们学校所在地区为低风险地区,校园内同学们无需佩戴口罩。但同学们一定要随身备用符合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标准或相当防护级别的口罩,坐公交车或出入人员密集地区一定佩戴口罩。 9.同学们上、下学途中要注意什么? 同学们在上、下学途中尽量做到家庭、学校“两点一线”,避免不必要外

8、出活动。最好采取步行、自行车、私家车方式上下学,乘坐公共交通或校车时应当注意个人防护,不与他人交谈,与他人保持合理间距,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物品。上学到校或放学到家应当及时洗手。 10.开学后,防疫安全还有哪些注意事项? (1)同学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手卫生,比如餐前、接触垃圾后、外出归来都要认真洗手,平时少聚集。 (2)疫情期间,口罩、免洗洗手液等要常备,上下学的路上等人多的场合要佩戴口罩、注意防护。 (3)学生和家长要养成检测体温等健康状况的习惯,一旦身体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老师和学校报备,听从学校安排。 (4)每天要保证健康饮食,不要熬夜,进行适当运动,提高免疫力

9、。 (5)家长日常也要注意防护,因为孩子的健康与家长息息相关。 2020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写作素材 少年强,中国强 9月1日(星期二)20:00,我准时观看了由中宣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面向全国中小学生联合制作2020年“开学第一课”专题电视节目。 节目以“少年强,中国强”为主题,旨在普及防疫知识、弘扬抗疫精神。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毛青、谢军、张文宏、吴尊友等重量级嘉宾组成强大阵容,倾情讲述抗疫故事,鼓励同学们用担当、团结、科学的力量,迈出实现梦想的步伐。 全国中小学生同上一堂“开学第一课”,以“少年强,中国强”为主题,传递“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大力弘

10、扬抗疫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这一场防疫之战,我们每一个人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为这次抗疫成果的取得打下了坚实基础。伟大抗疫精神,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生动体现,值得青少年儿童一路传承下去。 我们有获得“共和国勋章”的钟南山院士,在病毒最肆虐的时候,立刻奔赴一线。我们有无数在大年除夕之日之晚奔赴抗击病毒前线武汉的白衣天使,让人们看到了战胜病毒的信心和决心。我们用10天时间建成了火神山医院。众志成城,集中力量办大事,终于完成了这个让中外惊叹的建设奇迹。我们有14亿同心同力的同胞,“宅”在家里,以一种特别方式默默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钟南山院士说:“我觉得在抗击病毒过程中,最关键的不是学到了抗疫的一

11、些知识。孩子更学到了一种精神、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的精神。 ” 抗疫就是命令,白衣就是战袍。正是有了一线医务人员、公务人员的挺身而出,敢于牺牲,以身为墙,肆虐的病毒在武汉,在中国,终于得到了控制。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致敬白衣战士,我们更要以白衣战士为榜样,学习他们挺身而出、迎难而上的大无畏精神;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拼搏精神;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担当精神。 今天,我们向白衣战士致敬,致敬他们临危不惧、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舍己救人的责任担当。 今天,我们能够重新回到教室上课读书,重新享受那和暖的春风,正是依赖于白衣战士们知重负重、勇毅前行,让我们肃然起敬。 虽然国内目前防疫形势正在向好,但病毒一天未离开,我们就不能掉以轻心!不管放假还是开学,不管在家还是在校,戴好口罩,认真防疫,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