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企业全面发展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66814746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文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企业全面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企业文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企业全面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企业文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企业全面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企业文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企业全面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企业文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企业全面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文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企业全面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文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企业全面发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文档资源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改革发展中倡导、积累、筛选、提炼形成的,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是规范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软约束,是提升企业形象、增加企业价值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要素和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力建设企业文化,尤其是先进的企业文化,不仅仅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更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一、实现企业文化的与时俱进,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 企业文化虽然是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变化而积累凝聚形成的,是时间和传统的产物,但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来看,它却是动态发展的,而且它的发展必须与企业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相适应。如果企业文化长期停滞不前,滞后于企业与社

2、会文化的发展,并没有新的血液和活力注入,它就会变得呆板、保守、封闭,并严重阻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所处社会条件以及时代背景的发展变化,对自己的企业文化不断地反思并积极地改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不可否认,依然存在着种种缺陷和不足。比如,企业经营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企业文化建设形式化、表面化、僵化、简单化;企业文化建设组织系统不健全;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本土文化意识;企业文化建设缺乏人文关怀的理念等等。当前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这些缺陷和不足,也要求企业必须不断地完善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

3、动力。勇于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快,科技飞速发展,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要求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等多方面的创新,否则就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勇于创新是我们建设先进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文化灵魂、导向、约束、激励等作用,保证企业健康发展并不断壮大,我们必须以积极创新的精神来建设企业文化,要在建设战略上创新,在经营理念、人才培养和管理、企业形象确定等具体内容上创新,在手段和方法上创新。只有这样,具有时代特征和鲜明特色的企业先进文化才能得以塑造和形成。从而更高效、快速地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二、以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实现

4、企业的稳定发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保证企业文化的社会主义方向。我国的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的企业文化,它必然要受社会主义思想原则、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指导。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大局出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通过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四项基本原则,解决好价值观这一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推动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不能也不应该完全自发地产生,它需要有步骤、有秩序地加以推进,而思想政治工作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推动企业文化形成发展的任务。思想政治工作除了要把工作的落脚点定位于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为改革创造良好的思想基础和

5、工作氛围以外,还要主动为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开辟道路。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企业文化代表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在企业中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企业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三、创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加快实现企业的和谐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即企业管理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依靠人、发展人和服务人。通过对人的有效激励来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最大限度挖掘人的潜能,更好地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契合。以人为本建设企业文化,要求企业在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指导

6、下,立足于企业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随着企业环境的不断变化而不断探索新的企业行为方式,来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融合。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重在营造“员工为上、客户为尊、团队为本”的企业文化环境氛围。“员工为上”。一个企业要有活力,就要善于调动企业的第一资源:员工的能动性和群体成就感。为此就要不断提高员工素质,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一要提高道德素质。首先要加强员工的理论学习,通过学习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使员工懂得应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从而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其次要积极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让员工从中受到激励,进一步增强员工追求真善美的意识,

7、养成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要提高文化素质。创建学习型组织、打造学习型企业是提高全员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企业应通过制定未来发展战略规划,把学习纳入到工作中,真正构建起一种员工人人潜心学习,共同追求进步的氛围,使学习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三要提高技术素质。要求员工不仅要懂技术,而且要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不断学习掌握新技术,积极参与技术攻关和发明创造,大力开展技术革新改造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客户为尊”。客户是企业的衣食父母,企业没有任何事情比客户的正当需求更为重要的了。企业生产的目的,是用以满足社会需求、即客户需

8、求的。企业家不仅是经营企业,更重要的是“经营客户”。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就要围绕着如何适应社会需求、如何解决好企业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提升自己的经营理念,打造自身的经营文化,从而更好地“经营客户”。“团队为本”。团队意识,是指一个群体为实现既定目标显示出的高度同心与同力的精神风貌。如果一个企业散沙一盘或各行其事,那么,这个企业在市场上是不会有竞争力的。当前,应把培育团队精神作为建设企业文化的一项内容。培育团队精神,则需要在树立起对全体员工支配作用的群体价值观,管理者示范、关爱员工等方面花力气。四、在借鉴整合中发展企业文化,造就企业的开放发展企业文化建设应当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遵循

9、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大胆借鉴引用当代先进管理思想相结合的原则,用与现代化相适应的时代视角来审视企业自身的传统文化,经过认真科学的分析与筛选,严格审慎的过滤与提炼,使优秀的传统文化熔铸到现代企业文化之中去。对传统文化中影响生产力发展、影响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等方面的已不适应社会和时代经济发展要求的内容,要坚决摒弃;对那些能促进企业生产力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应变能力等具有现代意识的积极因素,则要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不仅要懂得企业自身,还要懂得企业外部;不仅要懂得中国,还要懂得世界。应该认识到,当今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已经把中国和世界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在政治

10、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中,一个孤立的中国是不可能发展强大的,一个封闭的企业同样不能发展强盛。我们必须具有开放的眼光,站在人类共有的文化高度认识把握和建设企业文化。应学会以不同的价值标准评判不同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在继承发展借鉴中,才能不断保持和增强自己的生机与活力,才能推动企业开放发展。参考资料:1、袁胜洲:以人为本建设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科学社会主义2006年第4期2、江*: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江*文选(第三卷)P64693、杨家栋 郭锐:企业文化学,中国商业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4、喻宝才:对构建和谐企业的思考,学习时报2006年110月2日第10版5、李淑华:推进学

11、习型企业创建的探索和思考,学习时报2006年9月11日第11版更多相关文档论语的管理智慧绪论:为什么是论语 (11855字)直面文化冲突 (7102字)企业内部控制的强化取决于经营者 (2324字)论强化破产重组企业的党建工作 (9782字)中小企业的声誉管理 (4040字)发展服务业应把握好两个优势传统服务业比较优势和现代服务业后发优势分析 (7455字)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内部会计控制耦合性及现状分析 (6419字)跨国公司文化管理 (3534字)电力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研究 (4789字)浅议企业文化与民营企业发展 (4715字) 本站资料来于互联网,我们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任何保证

12、责任,如有信息存在侵权行请Email我们,我们会即时删除!收藏到书签里: Email: 站长统计 隆保厝皇侵溉酥暗隆保歉鋈诵尬募弑曜肌夥稀堵塾铩返墓芾砺呒芾碚弑旧肀匦胧歉觥暗抡摺保缓笥酶鋈说摹暗滦小崩锤姓俸鸵枷率裟酥磷橹迦嗽薄膊唤鼋鍪羌虻谋砺剩拱魅返摹鞫摹贫然摹暗掠保康髅扛鋈说母鋈诵尬诠芾矸椒希嗖扇氖歉挥腥饲榛木俅搿热缇勒砦螅坏渴桥澜逃恰熬僦贝碇钔鳌保押玫陌裱髁鹄矗斡玫滦懈呱械娜耍匀酶嗳说男湃危纬闪己玫耐哦臃缙途薮蟮耐辶肫浔砻婊厮凳恰叭酥巍保蝗缢凳且浴叭酥巍蔽揪丁浴暗抡蔽曜嫉摹暗轮巍薄?nbsp;那么,论语倡导的“德治”是不是和法治想冲突呢?历来攻击孔子思想的人都把孔子说成只知道“人治”而完全

13、排斥“法治”的人,其实这是个很低级的错误。要知道,孔子所推崇的“礼”,其实质就是一套他认为符合社会发展的制度,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礼制”。这个“礼”有外在的礼仪形式,但更重要的是内在的对社会秩序、管理秩序的尊重和遵守。并且,在孔子短暂的从政实践中可以看出来,孔子是个法治的大力推行者。“毁三都”是为了维护管理体制的军事行为,具有明显的法治特征;“诛杀少正卯”尽管非议很多,但实际上也是法治思想的体现,哪怕在法理上真的是错误的,也不影响我们对孔子重视法治的理解。孔子明确地说:“以约失之者,鲜矣。”这个“约”尽管包括很多的内容,但无论如何理解都包含着对制度的尊重和敬畏,并且直接说明尊重法治、主动接受制

14、度的约束对人的行为的指导意义。 比较全面地说,论语所倡导的管理模式是以“德政”为目标、以人治为表象、以法治为内涵的“德治”模式。 (四)如何执行制度 论语对于“礼”的推崇无以复加,以至于有人把尊崇礼制看作古板教条甚至迂腐守旧而对儒家学说多有诟病。的确,在论语中,“礼”占据重要地位。“礼”既是国家管理的整套制度或说法律,也是个人修养和行为的标准和规范。在孔子看来,国家和社会的种种乱相其根本原因就是“礼崩乐坏”,个人的种种不良行为和过失多是因为“违礼”。所以他开出的社会管理和个人修为的药方就是“克己复礼”,即克制自己一切负面的欲望,把身心归附到规范制度上。从制度精神上看,不仅不应该批判,而仍然具有

15、强大说服力。自古至今,多少千古之恨和丑恶现象无不是因为贪欲和违背制度而导致。 “礼”如此神圣和重要,那么论语是不是就机械的、无条件地遵循“礼”呢?正好相反,论语对于制度规范的态度之灵活程度超出一般人的想象。有子明了地说:“礼之用,和为贵。”就是说制度的执行的关键和诀窍是在于能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折中调和。他说,“小大由之,有所不行”,就是说不研究事情的具体情况都按制度一刀切,那就有办不成的时候了;反过来又说,“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一味地调和,不遵守制度,也一样行不通。而正确的做法是不偏不倚、实事求是,遵守制度而有所灵活。这个灵活不是人情世故,而是针对不同事情的特出情况所做出的权变之举。这番议论,明确而深刻地说明了制度的执行原则。实际上也就是带有人治色彩的法治,或者说法治推行过程中的人文关照。 对制度的灵活不是不尊重制度,而是真正理解制度内涵的开明态度。论语重视制度的外在形式,甚至有时候还有过分的强调,这和那个混乱的时代背景不无关系。尽管如此,论语注重的更是制度的内涵,重视的是法治的精神。孔子说:“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意思是,如果不能够推行制度的精神,那要制度的形式又有什么价值呢?很多企业的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