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判决民事执行难原因及解决问题方法资料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66658220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事判决民事执行难原因及解决问题方法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民事判决民事执行难原因及解决问题方法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民事判决民事执行难原因及解决问题方法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民事判决民事执行难原因及解决问题方法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民事判决民事执行难原因及解决问题方法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事判决民事执行难原因及解决问题方法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事判决民事执行难原因及解决问题方法资料(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法学专业毕业论文民事判决民事执行难原因及解决问题方法姓名:孙磊学校:商丘师范学院学 号:15620063250386指导教师:陈老师定稿日期: 2016日-24内容摘要 2关键词 2一、我国民事执行的现状 3二、民事“民事执行难”的危害性 3(一)对当事人的损害 4(二)对公共权力机关的损害 4(三)对整个社会“广普性”的损害 4三、民事执行难的主要原因 4(一)执行立法滞后 4(二)法律意识淡薄、履法责任弱化 5(三)地方保护主义干扰严重 5(四)法院自身工作存在问题 6四、民事案件执行难问题的解决方法 7(一)当事人如何解决难与收取执行的问题 7(二)制定统一的强制执行法 7(三)完善法院

2、各项工作机制 8(四)强化当事人在执行中的证据意识 9(五)完善民事纠纷解决机制,扩大民事纠纷解决方式 10五、结语 11参考文献 12民事判决民事执行难原因及解决问题方法 内容摘要 : 民事执行是获取民事权利和权益的一种最有效、最便捷的法律途径。 民事执行指各级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 有执行条件,但由于主观、 客观方面诸多因素的存在, 无法使之自然实现或难以自主实现的现象。当前“民事执行难”的主要表现可以概括为: “依法判定的被执行人难找,法律规定范围内可执行的财产难查,协助执行人难求,予以依法执行和应该执行的财产难动”。 “民事执行难”是全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也是法院审

3、判工作中存在的难点, 因种种原因致使该生效裁判规定的权利、 义务内容难以实现。从执行行为启动的方式角度, 民事执行可以分为自觉执行和强制执行。 就我国目前的民事执行现状来说, 尽管法治在不断向前推进, 但自觉执行率并不尽如人意,给执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是造成“民事执行难”社会现象的重要因素。民事 “民事执行难” 的危害性法律判决得不到执行对当事人来说不仅是有案件表的或案值的量度的直接损失, 包括讨债的直接成本; 因讨债而影响其他活动的 “机会损失” ;因浪费时间和精力产生的疲劳和厌烦, 已经因目标实现不了情绪失落等形成的精神损害。 对公权力机关而言, 不仅因人们指责执法机关工作效率低下而受到损

4、害, 于是赖债、 躲债、 转移资产、 逃避责任就会向传染病一样迅速蔓延,甚至会引发社会恶性暴力事件, 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地方党政机关为了提高自己的业绩和政绩,授意执法机关阻碍依法执行,所以常常以权压法, 以言代法,非法干预执行工作。 应当完善我国诉讼费用的收取制度, 建立诉讼费用保障制度。转变“重审轻执”的观念,正确认识执行程序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加强执行立法,健全执行机制,完善执行程序,确立执行目标。 关键词 :执行现状;危害性;主要原因;解决方案;民事判决民事执行难原因及解决问题方法最便捷的法律途径。 从执行行为启动的方式角度划分,民事执行可以划分为自觉执行和强制执行。一、我国

5、民事执行的现状民事执行是指各级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有执行条件,但由于主观、 客观方面诸多因素的存在, 无法使之自然实现或难以自主实现的现象。当前“民事执行难”的主要表现可以概括为四句话: “依法判定的被执行人难找,法律规定范围内可执行的财产难查, 协助执行人难求, 予以依法执行和应该执行的财产难动”。法院“民事执行难”是全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也是法院审判工作中存在的难点。 当人民法院裁判送达当事人后, 因种种原因致使该生效裁判规定的权利、义务内容难以实现。民事执行是实现民事权利最大的一种强制法律途径。 从执行行为启动的方式角度, 民事执行可以分为自觉执行和强制执行。 前者

6、是被执行人在生效的法律文书所规定的期限内主动执行的行为, 是民事诉讼终结前的一种正常程序状态, 具有成本低、 效率高的特点; 后者是被执行人在生效的法律文书所规定的期限届满后经申请执行人启动执行申请程序之后的一种被动执行行为, 是民事诉讼终结前的一种非正常程序状态, 需要付出比自觉执行更高的成本, 是不自觉执行的法律后果。一般来说, 法治化程度越高的国家, 其自觉执行案件在整个民事执行案件中所占的比例应越大。然而, 就我国目前的民事执行现状来说, 尽管法治在不断向前推进,但自觉执行率并不尽如人意,给执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是造成“民事执行难”社会现象的重要因素。二、民事“民事执行难”的危害性在一

7、个法治国家建设中, 法律是最高行为规范。一方面,能否确保法律所斌的权利能否得到有效执行是衡量一个政府在治理国家事务能力的最重要的尺度体现,所以法律所斌的权利和义务得不到正确的执行,应视为政府的莫大耻辱;另一方面, 公民是否遵守法律也是区分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文明与野蛮的分水岭,因此不执行法律判决有损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形象, 有损于法律的威严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碍于国家强制机器的运转和社会资源的浪费。生效法律判决得不到有效执行的危害性后果必然是法律白条, 越来越多和应对失措。 事实证明, 法律判决得不到有效执行的危害性是多方面、 多角度和多层次的。( 一 ) 对当事人的损害法律判决得不到执行对

8、当事人来说不仅是有案件表的或案值的量度的直接损失,还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损失:第一,讨债的直接成本;第二,因讨债而影响其他活动的“机会损失”;第三,因浪费时间和精力产生的疲劳和厌烦,已经因目标实现不了情绪失落等形成的精神损害。( 二 ) 对公共权力机关的损害对公权力机关而言, 不仅因人们指责执法机关工作效率低下而受到损害, 还包括:第一,因败诉方拒绝人民法院的执行判决, 执法机关的法律权威和尊严受到的损害, 同时也损害了司法公正和法院的形象; 第二, 受胜诉方的质疑和猜测,受到腐败无能的怀疑和责难;第三,整个权力机关面临监督不力的责难;第四,对法律的不信任会转嫁为对党和政府的失望。( 三 ) 对整

9、个社会“广普性”的损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每个自然人或企事业法人的经济角色是多重多样的, 他可能是债权人,又可能是债务人,扮演着多种角色,饰扮着多种载体。如果他作为债权人的权益得不到法律的保护, 就很难指望他会心悦诚服的承担债务人的法律义务,于是赖债、躲债、转移资产、逃避责任就会向传染病一样迅速蔓延,甚至会引发社会恶性暴力事件,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由此可见, 法院执行工作不仅是一个法律层面上的问题, 同时也是一个社会利益问题,解决得不好,将直接影响国家改革、开放、发展、稳定的政治局面。三、民事执行难的主要原因( 一 ) 执行立法滞后执行工作目前主要依靠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工作

10、的规定开展。而民事诉讼法中, 关于执行的条文仅有三十多条, 如此少的容量必然导致规定过于原则化、程序化, 缺乏操作性和可行性, 也必然导致在强制执行制度的不完备和执行中的无法可依。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也是规定的少且原则性的多, 确定性的内容少, 对一些问题并没有作出具体详细的规定和有效的措施。 如对执行当事人、 协助执行人和执行程序一些环节上缺乏法律约束力,对干涉、阻挠、妨碍法院执行工作的行为和行动,没有规定明确的处罚措施,对执行措施、执行方式、执行期限、执行结果、申请人举证、执行协助、拒不履行的制裁,也尚需具体明确的规定和完善。总的来说, 现行的执行立法的效率乏

11、弱, 没有认识到执行工作与审判工作相比所具有的特殊性, 有关的执行规范还不能满足提高执行工作效率的需要。 目前,我国尚未制定出一部较完善的强制执行法律! 而多年来,全国法院有待执行的案件不少于三四百万件,而且情况千差万别, 所以, 把执行程序规范作为民事诉讼法的一部分, 这种立法本身就限制了执行规范的完善。 尽管现在有些相关的规定和司法解释,但仍未改变内容过于概括、原则和抽象,可操作性差、执行无力的状况,立法滞后是造成民事执行难的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二 ) 法律意识淡薄、履法责任弱化1、公民应重尊重、遵守法律的意识淡薄突出表现在:不少有履行能力的被执行人采取拖、赖、躲、逃等手段违法阻碍、抗

12、拒执行法院的生效判决; 相当一部分被执行人无视法律尊严, 有的甚至围攻、殴打、侮辱执行人员,对执行人员进行非法拘禁,毁损执行公务车辆和公共财物等,抗拒执法,拒不履法。2、地方党政机关尊重、遵守法律的意识单薄我国人治的理念深厚, 有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历史,法治自古弱于人治。而且地方党政机关为了提高自己的业绩和政绩, 对那些属于地方政府主要财源和利税大户的骨干企业给予重点保护,帮助其暗渡陈仓,授意执法机关阻碍依法执行,所以常常以权压法,以言代法,非法干预执行工作。( 三 ) 地方保护主义干扰严重当前, 我国的法院和法官的管理体制还存在一些问题,法院隶属于地方,由地方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其负责,受

13、其监督,向其述职。地方法院直接受地方党委的领导,在用人方面应经其核准同意,法院经费由地方财政直接拨与,在人、财物上受制约,地方法院还不是“国家设在地方的法院”,而是地方政府的法院, 执行工作在某些方面确实很难摆脱地方党委政府和行政管理部门的干扰的阻碍。 而且区域经济的存在也决定了当地的经济状况与其利益直接相关, 也与当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密不可分。 而当地领导和政府官司员也自然要维护当地的利益和政府的利益最大化。地方法院的人、财、物都属于地方,它不受地方的敢于是不可能的, 保护地方利益也在所难免。 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干部法制观念淡薄,无视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和尊严,滥用权力,以言代法,以权代法,肆

14、意干涉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 案件的执行直接涉及财物的, 有些地方和部门缺乏全局观念,往往为一己之利避免损失, 保住既得利益和所得利益, 片面的从维护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的经济利益出发,对法院执行工作设置种种障碍,千方百计地阻挠执行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法院自身工作存在问题1、执行体制不健全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是随着近年来民事案件的大量增加而发展, 执行工作发展之始, 就没有形成一套符合执行规律的执行工作体制的法制。 其内部没有形成分权制约机制,外部没有形成整体执行合力,执行机构的职责、权限不清、界线不明,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民事执行难现象的发生。具体表现在:第一,执行机构和审判机构权责划分不明

15、确而相互推诿、扯皮,引起争端的现象时有发生, 而且还存在 “重审轻执” 的现象; 第二, 执行机构内部的执行命令权、 执行实施权、执行裁决权三种权能,往往是由同一执行员一并行使,缺少有效的监督和制约;第三,横向的同级执行机构之间关系松散, 相互配合协调不够, 相互牵制的情况经常发生;第四,纵向的上下级执行机构之间监督制约乏力、集中统一不够。2、执行机构和队伍存在的不足大批力量投入审判工作, 而执行力量单薄不足,执行案件堆积陈杂,少数执行人员无暇顾及已生效而应执行的判决, 当事人权利迟迟得不到维护, 法院的强制保护不能及时实施。同时在执行工作岗位上, 执行人员法律知识掌握不全, 执法意识强, 碍于各种因素和关系的原因不能付诸法律行动, 遇到刺手的问题不知道如何处理,往往简单地认为, 执行就是拿着法院的生效判决书、 调解书向被执行人讨债、追债, 这是一种普遍的错误观念。 执行中的执法干警综合素质不能适应执行工作的客观要求,也造成了时下的民事判决执行难的症结。3、执行的期限过长,导致当事人产生对执行无效率的失落感和无奈情绪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