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学案教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66652646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柳永词两首学案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柳永词两首学案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柳永词两首学案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柳永词两首学案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柳永词两首学案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柳永词两首学案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永词两首学案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海省高中新课程语文教师培训研究课教学设计柳永词两首学案教学目标: 1、 知识和能力:体味词中蕴含的情感,感悟词的意境。2、 过程和方法:反复吟咏中体味语言特色;品悟柳词的意境美、情感美。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诗词中体现的人性之美,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体味祖国山川之美。教学重点:1、品悟词的意境,体味其中情感。2、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明晓解读词的意境、情感的简单方法,会解读词的意境,情感。教学方法:自读预习与课堂学习相结合;诵读体味和鉴赏分析相结合;学生探究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课时安排:1课时填词背景了解雨霖铃又作雨淋铃,词牌名。(课文注释)取自唐时旧曲翻制。据明皇杂录云,安史之

2、乱时,唐玄宗避地蜀中,于栈道雨中闻铃音,起悼念杨贵妃之思,“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在词史上,双调慢词雨霖铃最早的作品,当推此首。这首词是柳永离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抒发了跟情人难舍难分的情感。 历来认为,望海潮是作者献给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孙何是柳永的友人,当时驻节杭州。相传,后来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更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为此,宋人谢驿还写了一首诗:“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见罗大经鹤林玉露)说金主亮因受一首词的影响而萌发南侵之心,原不可信。但是,产生这一传说,却可以印证这首词的艺术感染

3、力是很强的。、教学过程设计:明确【预习要求】 (一)1.查找词的相关知识(包括词的起源与名称、词的分类、词牌与标题等);2.了解柳永其人其事。3.了解雨霖铃望海潮填词背景。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1、2题。(二)研读柳永词两首,完成下面的任务。1.依据课本注解、借助工具书,读懂两首词的内容并声情并茂地吟诵,再认真研读导学案,自觉完成自主学习的预习题。2.试从从填词背景、描写的情景、意境等方面将两首词比较鉴赏。(三)自愿组成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遵循彼此能够互补互助的原则),在四人中选出一个相对而言组织协调能力强、公正坦诚的同学担任组长。展示【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语言,积累对诗词的审美体验。

4、2、品悟词的意境,体味其中情感。3、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会体悟词的意境、情感的方法,能解读词的意境,作者情感。【导入】宋代词坛上有一位多情种柳永,在歌楼舞馆的出入厮磨中,唱响了一曲抒写恋人离别之苦的千古绝唱雨霖铃;宋代词坛上有一位风流才子柳永,观光游玩中,把杭州打造成北宋王朝品牌的国际大都市,竟引发了金主完颜亮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今天我们具体来品赏柳永的雨霖铃、望海潮两首词。请大家打开书P34。【检查预习】一、常识积累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2、词牌和标题:词

5、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3、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二、 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

6、音律谐婉。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仕途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终生潦倒。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其词多描绘城市生活的繁华,歌妓悲欢及男女恋情,尤长于抒写离别之情。柳永创作慢词独多,有乐章集传世。三、 给加点字注音。都门(d) 凝噎(y)

7、暮霭(i) 参差(cn c) 绕堤沙(d)天堑 (qin) 罗绮(q) 羌管(qing) 钓叟莲娃(su) 四、解释下列词语。1、骤雨:暴雨。骤,急速。2、兰舟:木兰木做的船,这是对船的美称。3、凝噎:因为悲伤而喉咙梗塞得说不出话来。4、去去:往前走了又走,意思是“去了去了”。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5、经年:年复一年。6、千钟风情:形容说不尽的相爱、相思之情。7、形胜:地理条件优越。胜,(景物、境界等)优美。8、参差: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9、天堑无涯:广阔无边的天然壕沟。这里指钱塘江。10、清嘉:清秀美丽。11、三秋桂子:秋季的桂花。12、高牙:古代行军有牙旗在前引导,旗很高,故称“高牙”

8、。13、图将:把杭州美景画出来。将,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五、有感情地朗读柳永词二首,从中找出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并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幻灯展示出自主学习部分题答案 展示自主学习的预习成果,要求学生出示导学案,依据教师幻灯展示在个人所在学习小组内互检,自行增补预习题。教师巡视检查预习状况。二、合作探究雨霖铃的情感、意境。1、诵读雨霖铃(1)师强调诵读基本要求:吐字清晰、读音正确、普通话标准、有节奏停顿、有一定情感基调等。(2)师范读。2、个人边读边用波浪线画出雨霖铃中描写情感的句子,并分析词中描写了哪些离别情景?(【学法领航】这种问法经验所得一般至少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情景。)要求:先个人阅读思考获

9、得认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确定学习成果,组长指定展示成员。教师依据学生学习效果互动指正展示幻灯描写情感的句子:上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下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描写的离别情景:1、饯别时暗淡、低落的心情.2、船要出发时难分难舍的痛苦。3、设想中“今宵酒醒”后的凄凉、怅惘以及日后“良辰好景”不再的极度孤独、无聊。3、个人边读边用横线画出雨霖铃中写景句,分析词中描绘的景象特点,并体会分析词的上片和下片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要求:先个人阅读思考获得认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确定学习成果,组长指

10、定展示成员,不得重复发言,争取每个学习者都有展示机会。)教师依据学生学习效果互动指正展示幻灯写景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杨柳岸、 晓风残月。描绘出的景象的特点:凄凉清丽或冷寂幽清等(意对即可)。词的上下片所描写的景色不同:词的上片所描写的景色是离别时实际的环境的,下片则是对第二天清晨酒醒后所见到的景物的设想。4、分析雨霖铃的意境(【学法领航】意境就是诗人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简言之意境=情感+景象)教师依据学生学习效果互动指正展示幻灯雨霖铃的意境:缠绵悱恻、凄凉清丽。5、教师回顾上述阅读过程,总结讲解“集句阅读法”的理念。

11、集句阅读法从作品内容:从表达方式:集写景句集表情句集记叙句集议论句集描写句集抒情句集写人句6、请选出你感受最深的词句来谈谈作者是如何深刻地展示他的内心情感的?教师小结三、合作探究望海潮的意境、情感。1、跟媒体朗读望海潮。(要求(1)体味词音律之协调,夸赞的语气。(2)注意诵读声不要超过媒体音量。)2、个人边读边用波浪线画出望海潮中描写都市生活景象的句子,体会词作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教师依据学生学习效果互动指正展示幻灯望海潮中描写都市生活景象的句子: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望海潮描

12、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3、小组内成员边读边共同在表格中填写相应的诗句,理解体悟作者如何全面、细致地描绘了北宋王朝品牌大都市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展示播放幻灯总结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地理位置东南形胜历史传统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自然景观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市井面貌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百姓生活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教师总结3、根据前面的解读,结合填词的背景,结尾“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的诗句,分析词作抒发了怎样的感情?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展示播放幻灯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4、根据理解放声吟诵望海潮。(要求:力争做到声情并茂。) 四、拓展延伸,迁移训练。1、读雨霖铃,体味了柳永丰富的人生滋味,写一段情真意切的离别文字。2、读望海潮,观赏了杭州美如画卷的风貌,写一段介绍当地风景(风情)的导游词。要求:任选一题,字数50_80字即可.学生写习作、读习作。(预设:学生习作好,以学生习作作结;不理想,以教师例文作结。)五、幻灯展示:你们真棒,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