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一节课的建议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66646542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73.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好一节课的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上好一节课的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上好一节课的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好一节课的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好一节课的建议(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样上好一节课一:精彩的引入是成功的开始二:科学的讲解是成功的保障三:精心的设疑、有效的提问是教学的核心四 : 有效的落实是教学的保证一:精彩的引入是成功的开始,科学的讲解是成功的保障话题一新课引入主持人:新课引入是一节成功课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它犹如一台戏剧的序幕,富有酝酿情绪,集中注意,渗透主题的任务,具有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目的。主持人:新课引入都有哪些形式?第一种形式开门见山,直接点题,这样可以做到目的明确,任务清楚第二种形式以趣导学,活跃气氛,促进思考;第三种形式巧设悬念,疑中开拓,难中悟理;举例:通电螺线管磁场手的魔法,会升降的羽毛(视频大赛张霞2 分 51 秒)

2、探究电磁铁磁性魔术(王国成酒瓶悬空视频) ( 2 分钟)第四种形式精彩实验,激发兴趣,能集中注意,以物明理;第五种形式: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使学生感到更亲切第六种形式:幽默加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举例:磁场( 09 大赛长春王显锋受感应汽车)主持人: (总结)通过以上介绍,我们认为新课引入应当遵从以下原则:原、思想性原则,即寓教于学,在引入的过程中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2、整体性原则,即引入的内容、方法要和研究的内容有机结合,与教学要求和目的相同一。3、目的性原则,即引入的内容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安定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求知欲,承前启后, 而不能哗众取宠,华而不实。2、科学性原则,即引入的

3、内容、事例背景材料,必须准确、清楚,既要符合科学,真实可靠,还 要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展开学习活动。5、启发性原则,即能够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有利于把只是创造性地 应用到实际中去。6、直观性原2,即创设物理情境要直观、生动。可有是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一段录像、一个画面等,不管采取哪种方式,都要构成鲜明、确切的表象,为接受新知识,渲染一个好的氛围,引人入胜。7、针对性原2,主要针对学生的特征、基础水平、学习的前概念,知识的储备情况和能力层次,有针对性的选择引入方案。8、趣味性原2,引入新课时创设的问题情境。能唤起学生强烈的兴奋感,能使学生以跃跃欲试的姿

4、态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话题二 .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教学的引入及讲解主持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和核心,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真正掌握和应用物理规律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教学能否达到最佳效果,精彩的引入是基础。(一)概念和规律教学的引入要以创设问题情境为切入点在物理教学中,由于物理概念的抽象难懂,学生认知又是从具体到抽象,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要以创设问题情境为切入点,把学生带到“剧情”中学习。(二)概念和规律教学的引入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实验是认识物理的基础, 实验室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实验是使学生形成科学态度的重要过程,实验室培养学生思

5、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实验室培养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的重要实践。二 : 精心的设疑、有效的提问是教学的核心主持人:孔子说过: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设疑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主要表现之一。教师通过设疑,为学生制造“愤” 、 “悱”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与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话题一:设疑的方法1、利用生活经验设疑 一一直接利用课题设疑,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举例:“阿基米德原理”教学(李)3分钟问题1:木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总是浮在水面上,铁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总是下沉?(生活经验,因为木 块轻铁块重)问题2:把10N的木块和10N的铁块都放进水里,为什么木块浮上来,铁块却沉下去呢?(生活经验 解释

6、不了,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2、利用预料之外设疑一一即在情理之中,又在预料之外,激发学生求知欲。3、利用重点难点设疑一一牵一发而动全身,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举例:铁块在水中下沉,用铁做成的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李(3分钟)4、利用衔接联系设疑一一在新旧知识间架起一座桥梁,达到承上启下、沟通知识、辨别联系和区别举例:电磁感应,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即电能“生”磁,那么磁能不能“生”电呢?李2分钟5、利用实验现象设疑一一有目的、有计划地巧妙设置实验,让学生在观察实现象中产生疑问,引发 学生的思考。6、利用比较判断设疑一一比较相同相似、相反相异,用于求异,提高学生抽象概括,掌握规律的能 力。7、利用

7、谬误结论设疑一一与正确观点、答案相勃,接触谬误,通过议论辨别,达到恍然大悟、清醒 头脑、唤起警觉的目的。举例:在学生生活经验和头脑中都有一些根深蒂固难以纠正的错误概念,教学中利用这些易错易混 的问题进行设疑,能够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1、用力推物体,物体就运动,不用力推物体,物体就停止运动。由此可知,运动的物体是否一定受 到力的作用?是不是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是不是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受的力就越大?2、滑动摩擦力是不是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8、利用深化拓展设疑一一教师编制一系列由浅入深、不断深化、逐步升级、逐渐拓展的练习题目, 使学生达到理解深化、灵活运用的目的举例:关于物体运动和力的关系,可

8、以设计下列一组题目:(1)重为5000N的楼板被起重机吊在空中静止,钢丝绳对楼板的拉力为F,则拉力F5000N(填“、=”或“、=”或“、=”或“、=”或“、=”或“、=”或“、=”或“”)。钢丝绳对楼板的拉力为F,则拉力F_5000N话题二、经典设疑举例(你们有哪些好的印象深刻的课堂教学设疑的案例呢?)案例1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古诗引入。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掉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掉,是穿行。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东,是穿行。通过这首古诗的议解,可向学生设疑:(1)是“山动”还是“船行”?诗人为什么会产生矛盾的感觉?引出参照物的概念。(2)如果诗人置身于“满眼风波多闪

9、烁”的意境中,他忘记了自己是在随水流而前进的船上,仿 佛看到了对面的山朝他走来。此时他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3)诗人的“山动”和“船行”两种说法虽然矛盾,可是都对,为什么?通过这一连串的设疑,把学生一步步带到“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这一教学目标中。此时,教师可 以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任何食物是否也都普遍存在相对性呢?从而使课堂教学在巧妙设疑中一步步推向高 潮。要想让学生爱听、喜欢你的课,就应该在上课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 智慧的唤醒、情感的熏陶。要想让学生爱听、喜欢你的课,就应该在上课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积累、 、能力的培养、智慧的唤醒、情感的熏陶。德国著名教育家第

10、斯多惠说过: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物理课堂教学中最具震撼力量的是时而似汹涌波涛冲击心房,时而如涓涓细流滋润心田,时而悬念叠起而凝神竭虑,时而为新的发现而欢呼惊喜,时而为领悟到知识的真谛而激动不已。一堂课有这样的高潮不断掀起,是教师课堂教学中必备的一个基本功,是教师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掀起思维高超的基本元素是能够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问题” 。课堂教学优劣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根据物理学科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直观的教学手段,融洽的教学氛围,生动的教学语言,去调动学生的激情,激发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教学高潮迭起,火花闪现,效率倍增。在课堂

11、教学中,教师应紧紧抓住教材内容,创设情境,巧妙设疑,启发思维,引导想象。三 : 有效的落实是教学的保证物理教学的目的是把学生教会,即教会学生知识应用,又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为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的精心教学设计和精彩的讲授是必要的,对于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效落实更是必要的。话题一:怎样上好练习课?新课讲授完后,或一个阶段教学任务结束后,为了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并能及时把所学知识转化为一定的技能技巧和形成能力,除了新授课内的练习外,还需要专门安排练习课来达到上述的目的。1、精选经典例题和习题举例:2、点拨解题方法和技巧举例:3、及时检查落实和反馈举例:话题二:怎样上好复习课?复习课是指一个

12、阶段教学后,考试之前进行的复习,比如,单元复习、其中复习、期末复习、会考复习、中考复习等。举例:1、 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提示字幕: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重温梳理、归纳提炼、扩展提升,及时调整,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字幕:着眼“重温梳理、归纳提炼、扩展提升”( 2 )“四有”心中有“纲”(课标、考纲)脑中有“谱”(复习计划)眼中有“人”(学生)手中有“法”(方法)2、复习课的一般结构先要进行前测做到有的放矢地复习,加强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问题意识设计系列问题把复习内容贯穿起来。设疑精讲多练让学生在练中掌握,而不是在教师讲学生听中掌握。后测查漏补缺检查复习效果,查漏补缺。3、复习

13、课遵循的原则落实重点,突破难点,解惑一点,提升增长点。( 1)系统性原则复习不是把学习过的内容重复一遍, 而是要把学过的局部、 分散、 零碎的知识纵横联系, 使之系统化。可采用“以线串珠”的方法,把知识概括成刚要式或列表式。( 2)基础性原则 无论哪种复习,都要抓住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基础知识复习要弄清楚这些知识是怎样提出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具体应用是什么,应用时注意的问题是什么等。( 3)重点性原则 复习重点概念、重点规律,重点例题,重点解题方法,不能平均用力。( 4)针对性原则 复习方法的选择、题目的设计要有针对性,针对重要内容,针对学生基础和水平。不能带有盲目性,增加随意性。举例: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