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6662163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04.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立方案1,2工程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立方案一、建立根底一专业建立背景1.行业背景?*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培育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开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产业是增长最快的*产业,是具有高额附加值、高投入高产出、无污染、低能耗的绿色产业。计算机应用产业的开展将推动知识经济的进程,促进从注重量的增长向注重质的提高方向开展,是典型的知识型产业。*市委、市政府这些年始终高度重视信息化的建立,一直把加快信息化建立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构造调整,转变经济增长

2、方式,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项重大举措,使城市整体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市推出的“十大产业集群培植方案,将电子信息产业列入三大新兴产业,与中国移动*公司就“智慧*建立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今后5年内投资35亿元,建立以互联网、物联网、通信网、无线宽带网“四网合一为根底的智能型城市。2.人才需求分析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系统的综合性逐步增强,专业分类更加细化,与具体应用结合越来越严密,特别是三网融合和物联网的开展,使得计算机应用深度和广度有了质的飞跃,并且不断出现大量以其为根底的新兴相关产业。与信息效劳业的高速开展要求相比,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成为一个巨大的缺口。

3、2021年?教育部、商务部关于加强效劳外包人才培养的意见?指出,在今后5年要加快培养120万信息效劳技术人才,符合职业标准的信息效劳技术人才成为我国开展信息效劳业的瓶颈,信息效劳技术人才成为当前现代化建立急需的高素质、复合型紧缺人才。我们通过对IT类企业、大中型企业的信息支持部、IT产品销售等企业进展调研,确定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面向*市及周边地区,专业效劳面向如下:第一,从事根底性软件开发的技术人员,包括应用软件开发人员、动态设计人员和管理系统开发人员等。相应岗位包括:软件开发程序员、软件测评员、设计师、数据库系统管理师等。第二,从事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立的信息化技术支持人员。包括信息系统监理

4、师、信息系统开发管理师等。第三,从事信息产品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效劳的IT销售与效劳技术人员。对应岗位为计算机信息产品营销员。表5-1-1 *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统计表序号企业描述人才需求描述人/年备注1IT类企业近50家年需求软件设计专门人才约500人2中小企业1346家,规模以上企业123户企业年需要信息化技术支持人才达1500余人3软硬件IT产品代理商100余家年需IT产品销售与效劳人才约1000人合计年需求专业技术人才共计0.3万人*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比例见图5-1-1。图5-1-1 *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比例二专业建立根底与优势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5、是学院首批院级重点建立专业之一。目前已经形成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龙头,网络系统管理、物联网技术应用、图形图像制作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2021年,计算机类专业根底课联合课程含5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21年,“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1.逐步成型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实施“课岗证融通,实境化历练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一阶段是前4个学期,学习地点主要在校内,通过公共根底平台、专业根底平台开展学习;第二阶段是第5学期,学习地点在学院和企业交替进展,借助综合拓展能力平台开展实践技能训练,第三阶段是第6学期,学习地点在校外,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课岗证融通

6、,实境化历练六个学期、三个阶段、两个学习地点的学习,使学生的根本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职业能力层层递进,螺旋上升。2.凸显团队成果的省级教学团队现有专兼职教师20人,其中专职教师14人,兼职教师6人。专任教师中,教授2人、副教授7人,高级职称教师占64.3%;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占72%,8人具有两年以上IT技术岗位工作经历,占比为57.1%;“双师型教师比例为92.8%。团队取得的教学成果显著,累计发表论文42篇,出版教材29部,市级以上教科研工程23个,获得市级以上奖励50余项。2021年,“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3.课程建立与教学模式改革初见成效专业核心课程均已实

7、施“工程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对每一门课程进展改革,整合教学内容,设计工程化学习情景并实施教学。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5门,院级精品课程15门,各专业课已开展网络教学资源库建立,为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效劳。4.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已建成程序设计实训室、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室等校内专业实训室5个、专业机房10个,能够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建立校外实训基地6个,与*万博科技股份*、*财富软件科技*、华信智源*、*亿维信息科技*等多家企业建立长期校企合作关系。选择引进CSTP等培训机构,通过培训使学生掌握实战技术,实现到*本地及、*、*等周边城市高质

8、量就业,借此进一步开拓就业市场,为扩展校企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5.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累计培养毕业生350余人,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各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率到达了98%。借助“电脑文化节,搭建技能大赛平台,实行赛育互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大赛、*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中屡次获得奖励,获奖人次达47人。6.不断提升的社会效劳能力发挥专业技术优势,积极效劳地方经济。近几年对外开展多种软件技术效劳工程,例如为*市环保局开发“*环境保护预警系统,为*老龄委开发政务,为*齐元公司研发“风机盘管试验台监控系统等,得到了社会和企业的高度认可。面向社会开展

9、开发、信息处理技术等培训工作,年培训人数约1300人。面向社会人员开展本专业国家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效劳,年鉴定800多人次。每年承当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计算机网络教育考试等达5000人次。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尚显缺乏,校企合作方式仅限于专业论证、顶岗实习和订单培养,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缺乏长效运行机制。 2.课程体系和企业岗位对接不够严密,课程内容还不能完全适应企业经济转型的需要,实践课程开发尚不能满足学生关键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 3.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整体教科研能力偏低,专任教师社会实践经历缺乏,社会效劳能力尚需提高,兼职教师的管理也需进一步标准。 4.校内实践

10、教学条件还需进一步完善。现有实训设备数量能够根本满足学生实训要求,但实训室文化建立缺乏,综合能力训练实训条件也有待进一步提高,校外实习基地标准化建立需进一步加强。二、建立目标一总体目标以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面向信息技术产业,培养软件开发、信息化技术支持的高技能人才和IT产品销售与效劳人才。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体制,成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理事会。完善“课岗证融通,实境化历练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平台+模块的建立思路构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继续推进工程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改革,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立。发挥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的引领、带动作用,实施“五大工程,引培结合,打

11、造一支高素质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提升团队的社会效劳能力。到2021 年末,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成*市信息化技术支持人才培养基地,在省内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二具体目标1.体制机制建立依托*职业教育集团“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位一体的办学平台,与地方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相关院校、企业组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理事会,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制定考核鼓励制度,实现机制运行畅通,标准有序。在*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框架内,结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展分析,不断地探索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自我评估机制,制定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建立质量分析与改良机制,完善

12、顶岗实习评价机制。2.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人才培养方案动态优化机制,发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理事会作用,定期开展社会调研,不断调整专业效劳面向、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课岗证融通,实境化历练为主线,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完善“课岗证融通,实境化历练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订单培养,创新“双导师制个性化订单培养模式。构建由“根本技能培养专业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职业能力培养的岗位能力梯次递进人才培养进程,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3.课程体系构建和核心课程建立对照核心岗位能力需求,融合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以典型任务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展岗位职业能

13、力分析,整合优化课程内容,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培养职业技能为核心表达工学结合特色的“平台+模块专业课程体系。建立公共根底课程、专业通用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等三个平台和选修课程、创新创业课程、拓展课程等三个模块,完善“五训六练的能力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对顶岗实习进展课程化改革。通过工程建立,完成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编制、教学情境设计及相关资源建立,建立优质课程10门,三年内组建2个联合课程,包括一个省级标准的联合课程和一个院级标准的联合课程;建立融纸质教材、电子教材、网络教材于一体的立体化教材;充实优质教学资源,建成专业优质教学资源库一个。结合专业特点,创新大学生素质教育,开展第

14、二课堂;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工程化课程改革,结合“课岗证融通,实境化历练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课岗融合、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改革。4.教学团队建立在现有省级教学团队的根底上,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实施“五大工程,形成一支专兼结合、构造合理、素质过硬、科研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争取到达国家级教学团队的标准。经过三年建立,使团队总人数达26人以上,其中专任教师16人以上,企业兼职教师10人以上,硕士学位教师85%以上,双师素质教师达100%。兼职教师承当专业课教学的课时比例达50%以上。培养校内专业带头人1人,校外专业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6人,并在企业建立两个“教师工作站,提高教

15、师的专业技术能力。5.实训条件建立按照“共建、共享、共赢的建立思路,通过企业与学校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以及成果共享的途径,进展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立。对接软件开发综合实训、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开发综合实训等核心课程,校内增建软件开发综合实训室、手机软件开发实训室、开发综合实训室等3个实训室。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校内扩建、增建蔚来工作室、正则开发中心2个校内工作室,新建校外实习基地5个,重点建立示范性实训基地4个。到2021 年末,校外实习基地达11个。在合作企业内部建立2个“学习工作站。6.社会效劳能力建立实施“两大战略科研效劳战略和大培训战略,加强社会效劳能力建立。一方面,借助我院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平台,加强以信息技术研发创新效劳和专门技能培训效劳为重点的社会效劳能力建立,拓宽技术效劳工程,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促进成果转化。建立“双新信息技术效劳中心,组建3个技术效劳小组,积极寻求更多的一线行业开发工程,争取年均工程6项以上,同时做好“风机盘管试验台监控系统等已开发系统的维护工作。另一方面,继续大力开展三农培训、重点行业培训、全市金蓝领培训等行业企业信息化技术培训,争取年培训250人以上。承当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省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全国计算机网络教育考试等,年考试人数达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