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主体教学策略初探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6661281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主体教学策略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体育主体教学策略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体育主体教学策略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体育主体教学策略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体育主体教学策略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主体教学策略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主体教学策略初探(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体育主体教学策略初探 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是现代素质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新一轮体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在体育教育领域,人们越来越关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从理论上对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以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阐述,为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提供参考。关键词:体育教学 主体性 素质教育 教学改革1、前言现代教育培养的人,应是有主体性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将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教育在本质上是对受教育者的培育过程。因此,所谓主

2、体性教育,就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育者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要求,创造良好的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总之,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培育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体育是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体育教育学是学校体育的基本形式。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主体性教育,是现代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在现代体育教学过程中,还是主要是以“教育为中心”,以教师单纯“教”、“灌”为主,“考什么”就“学什么”,还没有转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是一种“应试教育

3、”,所以教育效果很差,因此,我们必须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效果,而重视学生主体性的研究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主要对“以学生为主体理论的提出”及“体育教学中的种种困惑”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试图为体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参考。2、以学生为主体理论的提出学习是一个变化过程,是学习者在与环境的相互冲突,相互作用,最后达成和谐统一的活动中,自身的信念、观点与思想认识发生淅变的过程,在这一个过程中,学习者本身的因素,如兴趣、爱好、天赋、能力、认识水平、学习风格等内在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而社会的要求、家庭的影响、学校的教育等则是外在的,具有相对影响的因素。由此可

4、见,教育能否真正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充分了解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并以其为根本出发点,为学习者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提供相应的学习内容,设置合理的达成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这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同时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辩证统一的,是主导对主体的主导,而主体是主导下的主体。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学,任何教都要落实到一个相对独立的受教育者身上,教师教的一切内容都要通过这个独立的主体的中介或中转而发生作用。学习是学生自己的学习,领会知识、掌握技能、发展智力都必须经过学生主体自身的积极活动,教师

5、只能指导、帮助,无法代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身教育,一切教育都是无意义、徒劳的,教师主导作用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外因,但学生获得发展的内因则是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如果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缺泛认识,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导致教学死板、被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才能,也决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体育教育的目的、任务、功能,是为了培养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主体化,学生的发展,主体化是进行教育的基础,依据和实现的目的,从根本上讲,学生是第一位的,教育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成才而组织起来的,离

6、开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育则失去依托的生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扩展人的价值是体育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体育教学中,师生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教育过程应把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列为首要任务,并作为检验教师主导作用是否发挥的标准,使教师主导作用科学化。3、体育教学实现中的种种困惑体育教学是有关人的活动,特别是有关活动的主体学生的活动,但长期以来,教育严重忽视了人的问题。尤其是学生的主体性问题,在教学中有着许多表现:3.1在体育教学价值上,表现为重视功利性价值,忽视非功利性价值。功利性价值,主要指在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方面的价值,这是教学的外在价值。非功利性价值,指在形成

7、一个人完善的内在性格和高尚的精神世界方面的价值,它是教学的内在价值。长期以来,由于只重视功利性价值,其结果使教学过程基本上成为一种强迫的、外在的过程,个人的能动、自主、自由完全隶属于外在的社会和政治状态下,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受到了限制。3.2在体育教学目标上,表现为“模型化”,试图用一个模子把所有的学生造就成标准件,这从根本上否定了学生主体的独立性和独特性。3.3在体育教学任务上,表现为重视知识传授,忽视个性发展。这种教学任务的核心是“唯书”、“唯知”,它完全忽视了受教育者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3.4在体育教学方法上,表现为注入式教学,赶进度、赶任务,教师进行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对学生来说毫无乐

8、趣可言,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压抑了。3.5在体育教学评价上,表现为以考试作为评价学习者体育成绩的唯一方式,以分数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人格被异化,个性发展受到影响。因此,深化体育教学改革,重视学生主体研究,运用素质教育原则,促进体育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4、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是教师要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启发、指导下,主要从事各种身体练习,并在反复练习过程中,通过思维活动与体力活动的紧密配合,个体与个体、个体与集体的频繁交往,来掌握体育的知识、

9、技术和技能,并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所以说,体育教学的功能既育人、育身,又能培养人的意志品质和协调配合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要体育教学中进行主体性老汉,更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4.1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意识是学生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愈强,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在练习中自我表现的欲望就愈高,从而也就愈能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因此,要设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是促进、提高学生主体性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4.2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主体能力是学生能动地驾驭外部世界而使得自身得以不断发展的能力,学生主体能力的发展,有

10、赖于学生积极的汲取前人积累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有赖于他们主动地在教育过程中加以发展的提高,他就愈能充分利用外部条件去发展自身的主动性,反之,他在自身主体性发展上就愈感到无能为力。4.3塑造学生的主体品格,过去在关于人的发展的成材的研究上,人们往往只注重人的智力因素.而忽视了人的非智力因素,这种认识是非常片面的,人的主体性发展实质上是指人们各种能力和智慧的综合发展,它不仅包括人的智力因素,还包括人的各种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催化剂和激活剂,若没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人即使有再大的认识和实践能力也难以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的培养,而

11、且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即塑造学生的主体品格。5、体育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应注意的问题5.1要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主体的选择性,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人们的社会相互行为不仅是本能的、反射性行为,而且是理智的主体的人和人之间相互结合起来的行为,这种主体性在教学实践中必然存在有创造性(教师)、选择性(学生)。人对一定的行为都是进行选择的主体,现代社会的发展,不仅要求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自身的社会化过程,而且还要发展自己的个性,体育教学可以使他们在一个较为广阔的领域中尽情地运动、竞争,可以使他们的个性在“独立”或“自主”行为中展示出来。体育教学大纲中广博的知识,种

12、类繁多的活动内容和运动形式,可以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多,更灵活的选择机会。因此,结合我国情况制定出一个既能体现出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总体战略目标,又能结合本地区和满足学生对体育课多种先择需要的体育教学大纲,进而从宏观上为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条件。5.2在体育教学中要强调学生运动技术的个性化,就学生个体动动技术而言,在教学实践中不可避免的会碰到这样一个问题:在体育教学中做为教学目标的技术标准是什么?技术掌握到什么程度才算完成教学任务?这个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势必影响体育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运动技术是指有效完成某种运动任务的理想模式,这种模式在教学中必然来自学生自己的运动实际经验,也是当前学生体育知

13、识水平的反映。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三基”的学习和掌握总受各种因素,包括学习的物质条件以及现行比赛规则的影响。另外,在体育教学中为实现理想的技术模式,还要受意识论意义上的主体性因素包含着个体和社会两个方面的影响;学生个体对运动技术的认识受生理的心理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学生的经验知识结构使认识带上了鲜明的个性色彩,造成体育课堂教学“认识人差”的现象。同时,学生对运动技术的认识又是社会性的,受社会的体育运动实践水平的限制,而且,社会群体的体育文化规范,体育运动价值观念等都对运动技术的形成及其对运动技术认识的客观性产生影响。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运动技术的感性知觉并非是一种纯感性的直映,而是他们特定运

14、动经检结构的编织物,同样,学生对体育教学过程中任何外部信息的接受都是一种整体融合。整合是指一种知识被系统地吸收到认识结构中去的过程。目前,人们在现代认识论的微观研究中,越来越发现整合在认识运行中的重要地位。它作为现代哲学认识论的一个新的重要范围已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整合理论第一次提出了心理感知场的问题,并指出了心理发生和运动是由主体意识内部某种结构制约的,信息是被结构性吸收的,也只有能够与内部知识结构参考系统相匹配的信息才能被主体识别,从而进入主体的认识系统,外部的教学信息只有在认识主体的理论参考中指到自己的落点后才能和以往的知识发生联系,而不能认识框架识别和整合的信息自然是无法进入认

15、识之网。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运动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只能是运动技术理想模式的“个性化”,当然,并不否认经过努力在技术细节上达到理想化的同时,允许学生何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亚技术”存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除了明确做为教学目标的技术标准,还必须明确技术在不同运动项目中的作用,如:在爆发用力的项目中,技术有助于在最短时间内把握保证住正确的时机,在所需的方向上产生最大的力的冲量。在耐力性项目中,技术有助于动作的节省化,超减少疲劳作用。在综合性项目中,技术有助于提高动作主要组成部分的准确性和表现性,这样,为了确定学生是技术上的缺点还是个人技术上的合理调整,就需要考虑到技术的不同作用,同时在教学

16、中教师还要善于区别学生运动技术的缺点和合理的个人技术调整的标准,并掌握好学生个体和群体的技术调整。总之,当前的问题是尽快地把学生从被“规范”技术的禁锢中解救出来,掌握体育课技术教学的本质过程,课上多采用开放式技术教学,打破过去技术教学的划一性、封闭性,大胆而细致地推进由划一主义向理想技术的“个性化”转变与改革,实行运动技术的理想模式和作为教学目标“亚技术”并存,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目标任务的关键。5.3在体育教学中要处理好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关于个性,目前国内外理论界日益趋向于它不单纯属于心理学的问题,而是具有哲学、社会学、伦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内涵,所谓个性,“应是人的意志特征,情绪特征,思想和实践能力及其对现实态度的独特的总和,它涵盖了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等不同层面”(王树石社会主义与人的个性发展1987.8.28光明日报),一些学者认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