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_3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66612493 上传时间:2023-10-06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48.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_3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_3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_3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_3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_3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_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_3(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爱心与教化读书笔记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肯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时须要仔细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我整理的爱心与教化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爱心与教化读书笔记1 读爱心与教化时,内心受到很大触动,引发了许多共鸣,读到共情处或思索处,顺手写下一句话,算是读后的痕迹,有以下几点: .教化为何我们做老师的,教化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最满足的回答是:“为了让每一个生命别出心裁。”敬重特性,顺势发展,才会有更多的独特性。 2学校教化与家庭教化的联接 学生的许多问题是家庭教化出现了问题,所以,我们要追本求源,找到问题症结所在,做好家校

2、沟通,假如能适当对家进步行教化指导就更好了。3.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当学生出现问题了,先不要忙着指责学生,要先反思自己,出现了什么问题,该如何重新构建去弥补。4.情感是基石 师生间的感情,是教化胜利的第一块基石,教化要充溢人性人道,开启才智前,先要开启情感。 5.给孩子留下什么 我们和孩子们相处的一年或几年里,该给孩子们的将来留下怎样的生命记忆?我们是否在为孩子们的将来做准备?是否为了他们将来的华蜜在做教化? 材料保存作为一线老师,每天都有故事发生,要养成收集保存资料的习惯,让这些材料成为我思索、探讨的基石。 .爱学生,也被学生爱一名好老师不仅仅是教出的成果好,还要被学生爱,学生离开后,能常常

3、想起你,想起你时是满满的华蜜,那这样的老师才是华蜜的,才是胜利的。 8何为教化的真爱 爱心与教化出版后,便生发出了“爱心”牌老师,那什么才是真爱呢?那便是才智的爱。有温顺对待,也有严格要求,有放开心扉,也有静默等待。9.何为教化本身 专心灵赢得心灵,不只是教化的条件,更是教化本身。儿童华蜜和充溢的精神生活是任何教学大纲都没有做出规定的。10放眼将来 无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做一个正直、和善、诚恳、上进的人。那么从学生时代起,就要通过各种方式,教会他们始终不渝地追求真善美,学会合作,学会关切别人,努力拼搏奋斗。爱心与教化读书笔记 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到夏丏尊的“没有

4、爱就没有教化”;从罗素“凡是老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行还是智能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化家们教化理念各有不同,教化风格各有千秋,但是,我以为他们的精髓是一样的,那就是爱即教化。 李镇西老师说:“一个受孩子诚心爱戴的老师,肯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什么样的人才“富有人情味”呢?我认为是一个怀有仁爱之心的人。我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挚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走进她们的情感世界。课堂上,看到孩子们的学习爱好不高时,我会因势利导,让自己变得时而可爱、时而搞笑、时而夸张、时而温顺、时而肃穆、时而撒娇让

5、学生在我的角色转换中把枯燥的学习变得爱好盎然;课间,看到孩子们围在一起“高谈阔论”,我会加入到其中,和她们共享我的观点和看法;饭后,看到孩子们在操场运动、嬉戏,我也会参加其中,和她们一比高下在孩子们向我问好时,我肯定大声地回应她们;在气温骤变时,我会下意识地提示她们增减衣服;在他们因犯错受到指责之后,冷静下来的我会由生气又转为心疼,再找机会去劝慰他们 谁说小孩子不懂得感恩?当孩子们感受到了我对他们的爱,他们对我也特殊的关切和照看,时常跑过来劝慰我,叫我不要太辛苦。倘如我上课的时候因嗓子不舒适而不能大声讲课时,她们会瞬间变得宁静乖巧。假如哪天冲他们发了火,孩子们反过来会用小纸条、小插图、拥抱的方

6、式来表达他们对我的爱。我和我的学生、我的课堂、我的课余生活都因为充溢了“人情味”而变得丰富多彩。 李镇西老师在激励“优生”方面同样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1、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参入实践,以发觉并发展自己的潜质;2、激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挑战自我;甚至有意识设置一些困难去“熬煎”他们,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让他们在一次次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辉煌不光要战胜自我,更要超越自我。为了更好的熬炼提升“优生”的实力,让他们引领带动更多的同学进步,我做了这样一些尝试:、实行“拜师仪式”,发挥“小老师”的作用。 简洁的拜师仪式,让“小老师”更有成就感和责任感,“徒弟”们面对“小老

7、师”的无私帮助和悉心辅导,也会更好的约束自己,奋起直追。“小老师”代表共享了他们的辅导安排和方式,谈到了如何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怎样查漏补缺、不定期的和徒弟谈话、必要时进行心理疏导他们的帮辅如此详细,如此专心。在“师徒结对”中,双方受益,于“小老师”而言,所学的学问得到再次消化巩固,还提高了自己的组织实力、表达实力;于“徒弟”而言,有了一个亦师亦友的好伙伴,课上没有弄懂的问题可以得到“小老师”儿童化的补习,他们的讲授往往比老师更通俗易懂,因为他们用的是纯儿童化的语言。我的共同进步的目标也得以实现。 2、把自习时间留给班干部管理。 每天的语文自习时间,如早读、午自习,班长或是语文课代表会把当天的学

8、习任务写在黑板上,并坐在讲桌前维持纪律,在我值班或是处理其他事情的时候,也能保证学生学习任务明确,教室纪律良好。假如学习任务完成的不志向或是纪律糟糕时,我会佯装生气,找当值的班干部,让她们自己找问题,找缘由,想对策,并对他们提更高的要求,让他们变压力为动力,变“老师要我这样做”为“我应当这样做”、“我可以做的更好”。学生的管理让我有更多的时间思索自己的教学得失,事半功倍。 在爱心与教化这本书的最终,李镇西老师说:“人不能没有原则,但要拥有自己的原则,首先必需学会感动。做一个擅长感恩和感动的人!”虽然我从事教化工作的时间不长,但是让我感恩和感动的人和事许多。 一日,我在改作文的时候,看到谢馨玥同

9、学的文章,我特殊感动,她是从红星小学转来的孩子,文中她记叙了两年前在红星小学发生的事情。那时我在红星小学任教,她还是个二年级的小姑娘,每到周四,我总会给住读的小姑娘梳头发,这样的小事被小姑娘深深记在心里,并感恩在怀。小小年纪竟有一颗感恩之心,着实让我意外和感动。 一天,我收到李想妈妈的微信,信中这样写到:李想告知妈妈长大以后要当和朱老师、颜老师一样棒的老师!李想妈妈感谢两位老师对孩子的引导和对学生做出的榜样。家长能把我们对孩子的训诲和关爱牢记在心,说出这般感谢的话语,怎不让我惊喜和感动? 今年是我加入洛阳教化的第三个年头,在此,我要感谢洛阳教化的各位领导,感谢你们对我的信任、激励和引导;我同样

10、感谢与我朝夕相伴的前辈们,感谢你们对我的包涵和不吝赐教,感谢你们对我工作的帮助和支持;我也要感谢和我年龄相仿的小伙伴们,感谢你们的陪伴,正是你们的陪伴让我倍感暖和。我酷爱教化事业,不仅仅是因为天真烂漫的孩子,还因为洛阳教化这个温馨的大家庭。 爱心与教化叙述的是李镇西老师自己的教化故事,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看到了我们身边许多老师的影子。作为一名青年老师,我会不停地从教化家的论述中吸取教化的精华,我会不断地向身边的老师请教,虚心学习,保持对教化的初心,同时也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心中有爱,眼中有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爱心与教化读书笔记3 “教化仿佛是行驶的列车,老师就似乎是乘务员,

11、不同的时段迎来不同的乘客,这一批乘客我们还没等充分了解,或许在下一站他们就要离开这列火车,同时上来另一批乘客。这些乘客或许来自同一个省份,或许来自全国各地,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搭乘这列火车到达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风景有多奇妙,不管天气有多恶劣,将这批乘客平安送达,将是我们最基本的责任。珍惜上来的每一批乘客,关切每一位乘客,为他们送上最贴心的服务,最真诚的问候,最美妙的祝福,让每一位乘客在乘车的过程中都得到心灵的享受,这样的旅途才算开心。” 花了一些时间,最终把爱心与教化读完了,良久无言。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这不是坐

12、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乐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索”、“责任”、“忧患”?这是我始终在找寻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识的文笔:朴实中闪耀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索,伸展中流淌着才智??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一个老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化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 爱心与教化应当怎么读?我

13、以为,应当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索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化!感受许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一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索,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惭愧的答卷。爱心与教化读书笔记 看着那么多的好书,一时不知道看哪篇,不过我感觉爱心与教化应当是一本不错的教化类书籍闻名教化家李镇西老师的代表作爱心与教化。细心研读,在感动之余经常受到许多启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居住空间有限而闲暇时间也极少的老师来说,读书无疑是开阔视野最好的捷径。我在读书的过程中便经常感叹于“开卷有益”的道理所

14、在。读书是一种享受,可以短暂忘却自己所处的空间位置,忘却繁杂的琐事。尤其是读教化类的书籍时,常常对号入座,感觉身边发生的好多事和书上讲的比较类似,在书中可以学习怎样教化教学,能从中获得很多启迪,让自己的教化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加从容,这样的感觉很真实也很充溢。 “做一个有才智有人格魅力的老师,过一种有尊严的教化生活。”是我作为人民老师的一个目标。读了李老师的书,感受颇深。 感受之一:作为老师,应当多读书,读各种各类的书,尤其是文学名著更要捧读不辍。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确有这种感觉,读书不仅增长见识,还可以在写作时有所借鉴。李镇西老师常常向学生举荐各种有意义的课外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精神

15、世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化的动力。当然,举荐给学生读的书李老师都是先读过的,有的学生甚至从李老师的书架上借书去读。这一点特殊值得我学习,虽然我曾今是教美术的,但我本身始终认为读书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丰厚,能够承载更多生命的底蕴。读书伴随着积累,然后在须要的时候才能“厚积薄发”,在课堂教学中就能给学生供应适当的精神养分。最近,我也常常看输在坏习惯,每天多做一点点等等,看了之后,觉得轻松开心,心灵上有很大的触动,我可以把这分精神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也每天多学习一点点。 感受之二:老师应当真诚地宠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李镇西老师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

16、学生学习,他也认为学生的心灵纯净可爱,学生的心灵比老师高尚得多。在这里,我之所以用“也”这个字眼,是因为我在平常的教学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相识,而读到这里的时候就和他产生了共鸣。我也和李镇西老师在书中坦然自述的一样,是个急脾气的人,有时和学生之间难免因为急躁而发生不该有的误会,特殊是和那些学习、纪律上的困难生,还常常怨声载道的,每次过后,我都懊悔不迭,但学生从来不跟我记仇,有时我真诚地向他们致歉,他们却说:“没事,老师,你都是为我好”;反思一下,作为老师觉得很惭愧,经常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其实孩子是多么天真烂漫呀!今后,在和学生相处中,我要特别留意树立老师的形象,用真心宠爱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