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66439239 上传时间:2024-02-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整理.总论1. 角质形成细胞:是表皮的主要细胞,可产生角蛋白。胞内含有张力原纤维,有桥粒结 构。角质形成细胞分为5层: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2. 表皮基膜带:基底细胞与真皮交界面呈波浪状,由向真皮伸入的表皮角和向表皮突入 的真皮乳头相互镶嵌而成PAS染色呈紫红色染色带可分为四层:胞膜层、透明层、基 板层、网状层功能:使表皮真皮紧密连接、渗透屏障、营养物质交换。3. 黑素细胞:来源于神经嵴,有合成黑素的功能。分散在基底层细胞间、毛发、真皮结缔 组织中。硝酸银染色阳性。黑素细胞有

2、细长树枝状突起。每个黑素细胞通过树状突起可与 大约36个角质形成细胞接触,形成表皮黑素单位。无桥粒,含黑素颗粒。黑素颗粒以胞 吐形式释放,再被临近细胞吞噬,吸收紫外线。4. 朗格汉斯细胞:来源于骨髓,功能是摄取、处理和抗原呈递给T淋巴细胞,及免疫监 视。主要分布于表皮中上部、真皮、口腔黏膜等。氯化金染色显示树枝状突起。细胞表面 有II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抗原。胞内有特征性的Birbeck颗粒。5. 斑疹:局限性的颜色改变,不隆起也不凹陷,直径1cm,包括红斑、瘀点、瘀斑及色素 异常。斑疹密集融合成大片叫斑片。6. 丘疹:高出皮面的实质性隆起,直径1cm,形态可呈扁平、半球形、多角形。由皮

3、肤炎 症浸润、皮表增生、代谢产物沉积引起。丘疹密集融合成大片叫斑块。7. 水疱:高出皮面内含液体的腔隙性损害,若直径0.5cm称为大疱,多为炎性反应所致,也可因棘细胞间粘合质溶解破坏或基底膜病变等引起。有表皮内和表皮下两类。愈后 无瘢痕。8. 脓疱:含脓液的疱,周围红晕,多由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位置深浅不一,愈后无瘢 痕。9. 风团:真皮浅层的急性、局限性、水肿性、隆起性损害,淡红或苍白色伴周围红晕,边 缘不规则,可呈伪足状。较快消退,不留痕迹,常伴剧痒。10. 结节:真皮或皮下组织局限性、实质性损害,大小不一、触之较硬,可由1皮下组织炎 症、2血管性炎症、3代谢产物沉积、4寄生虫、5肿瘤等引

4、起。11. 囊肿:真皮或皮下组织内有一定囊壁结构的内含液体或粘稠物及细胞成分的囊状损害。可隆起或仅可触及,触诊有弹性感。12. 鳞屑:皮肤炎症或干燥异常时,表皮因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或水疱吸收干燥而发生角 质层的脱落,肉眼可见,可大可小。13. 痂:皮肤损害渗出的浆液、脓液或血液与坏死脱落的组织及微生物等混合干涸而结成r llc p llcV r.n -j- r.ni-.i-.r,的附着物,可有脓痂、浆液痂及血痂等。14. 浸渍:皮肤因浸水过久或长期处于潮湿环境,角层吸收较多水分使表皮松软变白、起 皱,称为浸渍。易发于指趾缝等皱折部位,摩擦后可形成糜烂。15. 糜烂:水疱、丘疹、浸渍等因机械摩擦

5、等因素而形成的表皮或粘膜浅表性缺损,露出 大小形态不一的红色浸润面,愈合较快不留瘢痕。16. 溃疡:皮肤粘膜局限性缺损,病变累及真皮或皮下组织,形状大小深浅不一,愈后留 有瘢痕。17. 抓痕:常由于瘙痒而搔抓引起的线条状表皮损伤(仅伤及表皮),其上可有血痂,愈 后不留瘢痕。18. 裂隙:线形裂口(与皮纹一致),常深达真皮,疼痛出血,多掌跖指关节处,多由于 长期接触碱、脂溶性化学物质或手足湿疹等导致。19. 瘢痕:溃疡愈合后填补的新生结缔组织构成。表面平滑无皮纹、毛发等,无弹性,分 增生性及萎缩性两类。20. 苔薛样变:局限性皮肤增厚、粗糙。表面纹理加深加宽,将患处皮肤分成菱形或多角 形的分格。

6、主要由经常搔抓、不断摩擦使角质层、棘层增厚所致。常见于慢性瘙痒性皮肤 病。21. 糊剂:乂称泥膏,基质为“软膏+粉剂(氧化锌、滑石粉)+药物”。可消炎、干 燥、保护。渗透皮肤比软膏弱,刺激性低。用于亚急性皮炎略有少量渗液。毛发不宜应 用。二. 生物源性皮肤病1. 皮肤癣菌病:1)皮肤癣菌病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皮肤角质层、毛发和甲板的感染。2)根 据感染部位不同可分为头/体/股/手/足/甲/须癣等,偶累及深部组织引起真菌性蜂窝组织 炎等。3)皮肤癣菌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血液循环引起病灶外皮肤的变态反应称为癣菌疹。4) 皮肤癣菌病最常见的病原体为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和羊毛状小饱子菌。2. 体癣:指除

7、掌、跖外光滑皮肤的皮肤癣菌感染。典型损害开始为针头至绿豆大小,环形 扩展。瘙痒明显。3. 股癣:腹股沟外生殖器部位及肛周的体癣称为股癣。4. 脓癣: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头皮局部过敏反应。皮损为无脓液的脓肿,边缘整齐,有波 动感。愈后可形成瘢痕和永久性脱发。切忌切开引流。5. 脓疱疮:乂称传染性脓疱疮、黄水疮。接触传染,是常见的暴露部位皮肤的细菌性脓皮 病。皮损为红斑一小疱一脓疱一糜烂一厚痂一湿疹样变。分为寻常型、大疱型、新生儿 型。6. 麻风: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黏膜、神经。只有人可能患麻风 病。皮损多样化、皮肤干燥,浅感觉障碍。受累神经粗大、疼痛。分5型,为结核样型、 界

8、线类偏结核样型、中间界线类、界线类偏瘤型、瘤型。7. 麻风反应:麻风病程中突然突然发生急性或亚急性症状,称麻风反应。I型为迟发变态 反应,表现为皮损红肿、浸渍、发热。II型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表现为结节性、多形 性、坏死性红斑,发热、头痛等。8. 麻风菌素试验:粗制麻风菌素在前臂屈侧皮内注射0.1ml。48h后观察早期反应,出现 10mm的浸润性红斑为阳性。3周后观察晚起反应,出现3mm的浸润结节为阳性。麻风 患者或者流行区接触者若阳性,则对麻风杆菌有抵抗力,预后好;阴性则抵抗力差、预后 差。9. 丹毒:由8溶血性链球菌引起,俗称“流火”。皮肤、皮下组织的淋巴管及其周围 软组织急性炎症。局部

9、红肿热痛。有头痛、发热的全身症状。10. Ramsey-Hunt综合征: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累及膝状神经节,产生外耳道疱疹、耳痛、 面瘫、眩晕等症状。11. 疣:由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皮肤黏膜引起的一组良性赘生物。常见的有4种类型:寻 常疣(瘊子)、扁平疣、跖疣、尖锐湿疣。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可刮除、物理化学法破坏、 中药治疗。12. 扁平疣:由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引起。通过直接接触传播。皮损为针头至绿豆大小的 扁平丘疹,表面光滑。多发,可沿抓痕排列成条状,偶微痒。消退前有炎症反应,异常瘙 痒。病程长,消退后可复发。13. 传染性软疣:一种由软疣病毒感染引起的丘疹性皮肤病,其特点为在皮肤上发生蜡样 光

10、泽的丘疹,顶端凹陷,能挤出乳酪状软疣小体。14. 疥疮:由疥螨引起的接触传染性皮肤病,其特征为在惯发部位(皮肤薄嫩处如手指缝、腹股沟等)发生剧烈瘙痒的丘疹、水疱或隧道,伴奇痒,常引起家庭、集体的传染流 行。三. 非生物源性皮肤病1.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黏膜因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而发生的炎症反应。皮损局限于接触 部位,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大疱甚至坏死,边界清楚伴以瘙痒或烧灼感。发病机制 包括原发性刺激和变态反应。通常急性起病,需与急性湿疹鉴别。病程短,预后好,不易 复发。2. 药疹:乂称药物皮炎,为各种药物通过不同途径(口服、注射、吸入、栓塞、灌肠、外 用)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反应。分

11、为发疹型、荨麻疹型、固定红斑型、中毒性表 皮松解型、剥脱性皮炎型。后两种为重型药疹。发病突然、全身性、对称性、泛发性(固 定型除外)。应立即停用致敏药物,促进其排泄,抗炎治疗。3. 固定性药疹:即固定红斑型药疹.皮损为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紫红色色素沉着斑。 再次致敏后皮损在同一部位,也可累及其它部位。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如口鼻、外 生殖器、肛周。致敏药物包括解热镇痛药、碘胺药、苯巴比妥。4. 神经性皮炎:乂称慢性单纯性苔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特 点是阵发性瘙痒和局限性苔薛样变。反复搔抓、摩擦是发病原因,可由精神因素、局部皮 肤受刺激、饮食、胃肠道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引起

12、。夏天重。5. 同形反应:银屑病的进行期,在外伤处(机械性损伤、日晒、虫咬、冻伤)发生新的皮 疹。如可与手术切口一致。提示病情的活动。6. 薄膜现象:银屑病刮擦表面可出现多层银白色疏松鳞屑,刮除鳞屑后,露出红色光亮的 薄膜,称为薄膜现象。7. 玫瑰糠疹:常见的轻度炎症性皮肤病。可能是病毒感染后的变态反应,不复发。皮损为 橙红色、卵圆形的斑疹或丘疹,可互相融合。表面有细皱纹、糠状鳞屑。起初有母斑,母 斑消退时皮疹迅速播散。斑疹的长轴与皮纹平行,全身泛发。中度瘙痒。分为丘疹型、紫 瘢型、反常型。8. 母斑:玫瑰糠疹起病初期的皮损称为母斑。通常比后出现的皮疹大,可持续1周。母斑 消退时,皮疹迅速播散

13、,经过38周后自行消退。9. 多形红斑:为急性炎症性综合征,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等两种以上皮损同时存在。 重症乂称Stevens-Johnson综合征。由感染、用药后引起,本质为皮肤小血管变态反应性 疾病。自限性,复发性。皮损为“虹膜状损害”,包括3层,中央为紫瘢,外围是隆起水 肿的苍白环,周边是红斑。10. 天疱疮:由于表皮棘层细胞间抗体沉积引起棘层细胞松解、表皮内水疱形成为特征的 自身免疫性皮肤黏膜大疱病。分为4型,寻常型、增殖型(棘层下层)、落叶型、红斑型(棘层浅层)。多有早期口腔黏膜损害、尼氏征阳性。直接免疫荧光IgG沉积于表皮细胞 间,血清学检查天疱疮抗体阳性,滴度与临床表现平行。

14、可行免疫抑制治疗。11. 尼氏征:由棘层细胞松解引起。在疱顶施加压力,疱液向周围表皮内渗透。牵 拉破疱残壁,周围表皮进一步剥脱。皮损周围外观正常皮肤也一擦即破。是天疱疮极有 诊断价值的体征。12. 大疱性类天疱疮:7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的表皮下水疱形成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不伴表皮松解、尼氏征阴性(与天疱疮鉴别),与谷胶饮食无关,无小肠黏膜损害(与疱 疹样皮炎鉴别)。肢体屈面发病为主,口腔黏膜损害少见。直接免疫荧光曳或住线状 沉积于表皮基底膜带,血清学检查抗表皮基膜带抗体阳性,滴度不与临床表现平行。可行 免疫抑制治疗。13. 疱疹样皮炎:在遗传素质个体中,由于谷胶过敏而引起皮肤和小肠损害的自身

15、免疫性 大疱病。对称分布于肢体伸面,口腔黏膜损害少见。剧烈瘙痒、烧灼、疼痛。三种皮疹(小水疱、丘疹、风团样斑块)成簇分布。直接免疫荧光IgA颗粒状沉积于真皮乳头,病 变部位反而没有,少数人IgA线状沉积于表皮基底膜带。血清学无抗表皮基膜带抗体,若 有IgA线状沉积则阳性。治疗首选氨苯砜。14. 线状IgA大疱型皮病:临床表现类似于疱疹性皮炎、类天疱疮。无谷胶过敏。直接免 疫荧光IgA或C3线状沉积于表皮基底膜带。治疗首选氨苯砜。分为儿童型、成人型。血 清学可能抗表皮基膜带抗体阳性。15. 抗核抗体(ANA):是一组将细胞核内三大类抗原物质(DNA、组蛋白、非组蛋白)的各 种自身抗体的总称,主要

16、存在于血清中。通常血清中ANA滴度在1:80以上有临床意义。 分为均质型(染色均匀)、周边型(染色在膜部)、斑点型(染色为斑点状)。16. 狼疮细胞: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存在的抗核抗体,作用于受损的白细胞核,使其均匀 变性并排出体外,形成均匀体,称狼疮小体。狼疮小体具化学趋化性,被粒细胞吞噬,形 成狼疮细胞。是病情活动期的标志。四. 性病1. 性传播疾病:以性行为为主要传播途径的疾病;我国现阶段将梅毒(梅毒螺旋体)、淋病(淋病奈瑟菌)、非淋菌性尿道炎(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尖锐湿疣(人类乳头瘤病毒)、生殖器疱疹(单纯疱疹病毒)、软下疳(杜克雷嗜血杆菌)、性病 性淋巴肉芽肿(沙眼衣原体L1、L2、L3型)和艾滋病(HIV)8种疾病列为重点防治的性 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