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省高考样卷(含答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66397864 上传时间:2022-09-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浙江省高考样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年浙江省高考样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7年浙江省高考样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7年浙江省高考样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7年浙江省高考样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浙江省高考样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浙江省高考样卷(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含答案)语文模拟卷(高考试卷将根据学科考试说明命制,模拟卷仅供参考)姓名_ 准考证号_全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2. 答题不能答在试题卷上。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书写,字体要工整,笔迹要清楚。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瓦莲卡的父亲是一位器宇不凡的老人,他脸色红润,神采熠熠,留着

2、两撇雪白的尖端拳曲的髭(z)须和同样雪白的、跟髭须连成一片的络(lo)腮胡子。B. 这些铜子儿是磨坊(fn)主每次一个、两个地从杂货铺老板、菜贩那儿死乞白赖地硬扣下来的;人家虽没有明说,可自己总觉得这样锱铢必较未免太吝啬,当时脸都臊(so)红了。C. 那遍地的凄凄芳草,攒(cun)动的游蜂浪蝶,如今都藏匿得无迹(j)可寻;只有那几棵百年老树,依旧伸展着槎桠的秃枝,给雪后的夜色平添上几分悲凉、凄清。D. 他在脑中搜寻恰当(dn)的话语,如同宝石商人在口袋中搜(su)索宝石,口袋中充满了放光眩目的珠玉奇宝,却因为数量太多了,反而选不出那自以为极好的一粒。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 题。清点故宫艺术

3、珍藏工作起动后,封存的奇珍拱璧终于得以重见天日。甲其中有足以乱真的玉琢西瓜,有“雨过天青”色的瓷器,有经历三千年沧桑的铜器,还有皇帝御用的玉玺。乙唐宋元明清历代名画,更是美不胜收。有些山水画,描写大自然的朝暾夕阴,气象万千;有些名家画的马惟妙惟肖,跃然纸上;鱼儿遨游水中,栩栩如生;鹅鸣鸡唱,如闻其声;竹影扶疏,迎风摇曳;荷塘新叶,晨露欲滴;兰蕙飘香,清芬可挹。丙中国的名画,不仅力求形似,而且要表现动态、声音、色泽等特征,希望启发想象、甚至激发情感。换一句话说,就是要模写事物的神韵。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起动 B美不胜收 C清芬可挹 D甚至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

4、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甲 B乙 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A. 这个节目获得了观众的好评,究其原因,主要是它不靠评委摆噱头,而是着力于回到纯粹的音乐本质所带来的。B在能源产业发展突飞猛进的同时,如何解决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成为能源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C万有引力是已知物理世界中最弱的力,它的很多特征尽管类似电磁波,但是对它的波动性的探测却比登天还难。D高铁乘务员除了要掌握客运服务的基本常识,还要掌握英、日、法甚至手语等多个语种,以便为乘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5. 下面这份申请书的正文存在一些问题。请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重新拟写。(不超过 30个

5、字)(3 分)老师,我记得学生证是放在家里的,但翻箱倒柜都没找着。我这人比较马虎,可能是乱塞乱放弄丢了,今后我会注意改正。现在我需要学生证办理公交卡,麻烦老师补发给我吧。谢谢老师!申请书校学生处:申请人:年级班 年月日6. 想象自己是冬日原野上的一棵树,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一段文字,表达对寒冷、干燥的感受。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不少于 100 个字。(6 分)二、现代文阅读(共30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0 分)“天造地设之巧,在人善于黠缀耳”,这句话精辟概括了中国传统城市规划结合自然环境的方法。规划就是寻找和把握自然环境原本的巧妙秩序,人工建设只是“黠缀”在这个秩

6、序之中。规划看似着力在人工,其深处奥妙则是对人工与自然关系的推敲;自然貌似在人工之外,其实早在设计的观照之中。这一理念体现在许多结合自然山水的具体规划设计手法中。无论城内、城外,只要是自然环境中的形胜之地,皆被规划者驻目留心,将人工建设与之联系为一个整体。例如在城外大尺度的山水环境处理上,就有“天阙”模式。秦代就有咸阳的“表南山之巅以为阙”及彭县的“见两山对如阙”。汉代的长安、六朝的建康、隋朝的洛阳等都城规划皆循此模式,将城市中的重要建筑与“天阙”相通。明清时,依然有不少城市运用“天阙”模式,例如安徽庐江县,就是以文庙作为城市的中心,背靠城外的塔山,南面直向城南的福泉、凤台二山。不仅大的城市格

7、局如此,就是百姓的屋宇建设也有结合山水远景的习惯,所谓“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正是此意。当然,有些城市本身就坐落在山上或水乡,自然与山水就有更为紧密的融合。重庆是山城,“沿江为池,凿岩为城”;若在水乡,城市规划必然结合水来进行,苏州、无锡、绍兴、温州等城市都是结合水进行城市规划的典范。弘治温州府志曾对水城建设的缘由、特色以及便民之利进行了详细论述:“一坊一渠,舟楫必达。可濯可烹,居者有澡洁之利;可载可泛,行者无负载之劳。”有两幅图对当今很有启发。一幅是北宋吕大防的长安图,另一幅是清代四川南充的四境图。长安图为现存最早的中国石刻城市图,此图按照比例尺绘制了城市部分,将南部秦岭绘制于图上

8、。吕大防在长安图题记中提到“城内用折法,城外取容”的画法。这种“内折外容”的表达方式既关注城内建设部分的比例,又把城外大尺度的山水环境标示在图上,清楚表明城内建设与城外山水的关系。清咸丰七年的南充县志中收录了四境图,分别画了城市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山水人文胜迹。其实这四幅图就是对城市四向山水人文胜迹及其风景的一个评价。虽然四境图不是专为规划设计而绘,但它体现了在长期发展中积累起来的中国人观照城市、观照环境的方式,告诫城市规划者应兼顾内外,进行整体经营,重视城市与四向风景的关系,很好地体现了中国规划设计的“四望”传统。7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天造地设之巧,在人善于黠缀耳”的一项是( )(3

9、分)A安徽庐江县的城市格局B重庆“沿江为池,凿岩为城”C温州“一坊一渠,舟楫必达”D长安图“内折外容”法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A中国传统城市规划都以自然山水为主,人工为辅,致力于对自然环境秩序的把握。B以自然形胜之地为城市规划的中心,使人工建筑与之相通的模式就是“天阙”模式。C苏州、绍兴等城市坐落在水乡,与水结合得紧密巧妙,成为水乡城市规划的典范。D四境图虽不是专为规划而绘,但它对城市山水名胜的评价,对当今很有启发。9用一句话概括文段的主要观点,并作简要评价。(4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20 分)故乡眼凸凹回望故乡,它的存在,依托于几个老物件

10、:一口古井、一盘石碾、一棵老柳树和老柳树身上悬挂的钟。这些故乡的标志,对故乡人来说,那时与今天,所蕴含的意义有大不同。因为不同,所以故乡永在。那口古井,是村里的唯一水源,因为年代久远,村里的老人也无人能讲得清它的来历。好像它是个天然的存在。即便是古井,也不长青苔,也不深,一人多高,清澈见底。一些怨妇也不在此寻短见,因为它清浅,不存留死亡。所以这口井,始终纯净。在平常年份,虽供奉全村人畜的饮用,也不见水位下降,好像它用之不竭。只有到了大旱之年,人们才对它有了深刻记忆,才觉得它是人畜的生命之源。持续的干旱,使井水干涸,人们取水,要下到井底。井底有一凹陷,是水眼,洇着一汪水,只能容得下一把瓢,舀过一

11、瓢之后,要等待片刻,等到它重新盈满,才能再舀。这么一个小小的凹陷,人们总担心它会被舀干了,有危悬一线的恐惧。但它总是不能被舀断,舀过又汪上,不让人绝望。古井就是这样维系着全村人的生存,让人惊惧着也感恩着。到了平原,到了水量丰沛的地方,人们回望,不禁感慨:故乡的井才真的是井呢,它让人感到水的存在,懂得珍惜。故乡的石碾与古井一样,也久远得不知来历。也因为是唯一,它要昼夜碾动。石碾的背后,是一堵石头花茬的墙,在墙缝里从上到下依次插着一把一把的笤帚,这是村人约定俗成的秩序证明。张三碾完了谷物,就把代表自己的那把笤帚取走,把下边那把移上来,意思是该你李四了。其实各家各户的笤帚都有相同的形状,上眼看去,并

12、没有绝对的区别。然而,先后的秩序却从来都没乱过。现在看来,故乡的石碾规定了本分的重量,提醒人们,和谐的生活,不是靠外在的法典和制约而形成的,关键的是每个人都自觉地养成和谐的信念,守信、守诚。故乡人对我说,“慧”字是“心”字上边有个向里的笤帚,这就形象地告诫人们,生活的智慧,源于时时能够清扫自己心灵的杂质,是自我的修炼,方使生活和事业都能双双有丰硕所得。说到故乡的老柳树,也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儿时的那棵老柳树遭过一次雷劈,后来就朽了。但是从它的侧畔,又萌发了新芽,多年之后,也壮大、也老,延续了原来的地标形状。村里也不做严格的区分,认为它从来就是“本来”的那株。如此一来,就乡情凝聚,即便是游子

13、归来,也能找到过去的来路。至于老柳树上的那口钟,其实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钟,它只是一块铸铁,能敲出钟声。对这口钟,人们特别留恋。因为在过去的日子,它既带来公平,也激活了勤勉。无论尊幼、无论贫富、无论男女,只要它一响,你就得起床出工,不能懒。村里发生了事情,它一旦响过, 就代表着对众人的召唤,一个不缺地参与论辩。统一意志、 辨明是非、警示行为它让村里人有“整体”的概念,不能游离其外,各行其是。现在再看那口钟,不禁生出化不开的忧伤。过去的钟,天天要经受敲打,所以钟的表面闪闪发光、伤痕累累。但是,它不疼,因为被击打,它所以欢快,而欢快的响声给人的生活带来警醒,让人活得清明。而今天的钟被闲置了,锈迹斑斑,不过是一块废铁。所以我感到,它特别疼。因为死痂的下面,往往是不流通的血脉,预示着肌体的败腐。不被敲响的钟,意味着它已心死,是更深刻的疼痛。而没有钟声响起的日子,常常是死寂、慵懒、昏聩这类东西无声登场。所以我想,在生活中,怎么能够容忍没有钟声敲响的时光?(本文有删改)10. 为什么“古井”会让人抱有既“惊惧”又“感恩”的情感态度?(4 分) 11. 如何理解作者写到“故乡的石碾”时提及“笤帚”和“慧”字?(4 分) 12.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6 分) 13.本文为什么以“故乡眼”为题?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40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8 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