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系统工程知识点总结材料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66342331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污染控制系统工程知识点总结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水污染控制系统工程知识点总结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水污染控制系统工程知识点总结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水污染控制系统工程知识点总结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水污染控制系统工程知识点总结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污染控制系统工程知识点总结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污染控制系统工程知识点总结材料(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第九章 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1 污水污染指标中,固体物质的分类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溶解性固体DS+悬浮固体S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固定性固体FS;600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量即为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如此是固定性固体FS2 BOD COD BOD5 TOC TOD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mg/L)5日生化需氧量BOD5:测定有机物第一阶段的生化需氧量至少需要20天时间,在实际应用中周期太长,故目前以5天

2、作为测定生化需氧量的标准时间(BOD5=70%BOD20)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是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mg/L) (用高锰酸钾作氧化剂测得CODMn/OC,用重铬酸钾作氧化剂测得CODCr/COD)总有机碳(TOC):包括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总需氧量(TOD):当有机物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与硫如此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3 水体自净作用的定义和净化机制定义:是指河水中的污染物质在河水向下流动中浓度自然降低的现象机制:(1)物理净化: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2)化学净化:氧化、复原、分解(3)生物净化

3、: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4 受到污水污染的河流,根据水体中BOD5和DO曲线的关系,可以分为哪几个区域氧垂曲线污染带:BOD5、DO均下降显著阶段第十章 污水的物理处理1 格栅和筛网的作用和去除对象格栅:格栅由一组或数组平行的金属栅条、塑料齿钩或金属筛网、框架与相关装置组成,倾斜安装在污水渠道、泵房集水井的进口处或污水处理厂的前端,用来截留污水中较粗大漂浮物和悬浮物筛网:应用于小型污水处理系统,主要用于短小纤维回收(振动筛网、水力筛网)2 格栅和筛网的分类栅条净间隙分类:粗格栅50100mm,中格栅1040mm,细格栅1.510mm,超细格栅0.51mm格栅形状分类:平面格栅,曲面格

4、栅清渣方式分类:人工清渣、机械清渣3 沉淀法在污水处理厂中,主要用于哪几个方面污水处理系统的预处理沉砂池:预处理手段用于去除污水中易沉降的无机性颗粒物污水的初级处理初沉池:去除污水中悬浮固体,同时去除一局部呈悬浮状态的有机物生物处理后的固液别离二沉池:别离悬浮生长生物处理工艺中的活性污泥,生物膜法工艺中脱落的生物膜污泥浓缩池污泥浓缩池:将污泥一起进一步浓缩,以减少体积4 沉淀的类型和各种类型的特点与应用自由沉淀悬浮固体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完成沉淀过程,颗粒的沉淀轨迹呈直线。颗粒的物理性质均不发生变化沉砂池絮凝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但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用:颗粒因相互聚

5、集增大而加快沉降,沉淀轨迹呈曲线。颗粒的质量、形状和沉速是变化的化学混凝沉淀、二沉池中间段区域沉淀悬浮颗粒浓度较高5000mg/L以上:颗粒的沉降受到周围其他颗粒影响,颗粒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与澄清水有清晰的泥水界面,沉淀显示为界面下沉二沉池下部、污泥重力浓缩池开始阶段压缩沉淀悬浮颗粒浓度很高:颗粒相互之间互相接触,互相支承,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被挤出,使污泥得到浓缩二沉池污泥斗、污泥重力浓缩池5 自由沉淀理论的假定条件斯托克斯方程沉淀开始时,因受重力作用产生加速运动,经过很短的时间后,三种作用力达到互相平衡时,颗粒即呈等速下沉,故一般当成匀速来看球状颗粒

6、自由沉淀的沉速公式:斯托克斯方程颗粒沉速的决定因素是,为正时颗粒以u下沉;为0时呈随机悬浮状态;为负时颗粒以u上浮u与颗粒直径d的平方呈反比,增加颗粒直径有助于提高沉淀速度u与液体黏度成反比,随水温上升而下降,即沉速随水温上升速度增大6 外表水力负荷沉淀池的溢流率q=Q/A= u0:为反映沉淀池效率的参数,一般称为沉淀池的外表水力负荷,或称沉淀池的溢流率,物理意义是在单位时间通过沉淀池单位外表积的流量。Q=流量,A=外表积=长宽7 颗粒在沉淀池中沉淀效率去除效率的计算8 沉淀池对颗粒去除率的计算式中:沉速小于的颗粒占全部悬浮颗粒的百分数沉速的颗粒去除百分数9 q和u0的区别u0与q在数值上一样

7、,但物理概念不同。u0为截留沉速:所能全部去除颗粒的最小沉速;q为外表水力负荷:单位时间通过沉淀池单位外表积的流量。且E沉淀效率只与q或A有关,而与H、t、V无关10 沉砂池的作用和工作原理作用:去除污水中泥沙、煤渣等相对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以免影响后续处理构筑物的正常运行工作原理:以重力别离或离心力别离为根底,控制进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或旋流速度,使相对密度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颗粒如此随水流带走11 曝气沉砂池的特点沉砂中含有机物的量低于5%由于池中设有曝气设备,它还具有预曝气、脱臭、除泡作用以与加速污水中油类和浮渣的别离等作用对后续的沉淀池、曝气池、污泥消化池的正常运行以与对沉砂的最终处

8、置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曝气要消耗能量,对生物脱氮除磷系统的厌氧段或缺氧段的运行也存在不利影响12 沉淀池的作用初沉池:一级污水处理系统的主要处理构筑物,或作为生物处理法中预处理的构筑物,主要去除对象为悬浮固体,可以去除SS约4055%,同时可去除2030%的BOD5,可降低后续生物处理的有机负荷二沉池: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后面,用于沉淀别离活性污泥或去除生物膜法中脱落的生物膜,是生物处理工艺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13 按照工艺布置的不同,沉淀池的分类初沉池+二沉池14 按照水流方向的不同,沉淀池的分类平流式+竖流式+辐流式15 按照运行方式的不同,沉淀池的分类间歇式+连续式16 间歇运行沉淀池的工作

9、过程分为哪几步?进水、静置、排水17 沉淀池的组成局部与各局部功能进水区、出水区:使水流的进入与流出保持均匀平稳,以提高沉淀效率沉淀区:沉淀池进展悬浮固体别离的场所缓冲区:防止已沉污泥被水流搅起带走以与缓解冲击负荷贮泥区:存放沉淀污泥,起贮存、浓缩与排放作用18 水中油的存在形态与隔油池的分类存在形态:可浮油、细分散油、乳化油、溶解油隔油池分类:平流式、斜板式19 气浮池的作用气浮法是一种有效的固-液和液-液别离方法,常用于对那些颗粒密度接近或小于水的细小颗粒的别离20 气浮法的工作原理通过某种方法产生大量的微小气泡,使其与固液颗粒粘附,形成密度小于水的气浮体,共同上浮,以达别离的目的21 加

10、压溶气气浮法处理污水的工作原理和分类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空气在加压的条件下溶解于水,然后通过将压力降至常压而使过饱和溶解的空气以细微气泡形式释放出来P66-P67图分类:全加压溶气流程、局部加压溶气流程、局部回流加压溶气流程第十一章 污水生物处理的根本概念和生化反响动力学根底1 污水生物处理的概念是利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个体微小、代营养类型多样、适应能力强的微生物的新代作用,对污水进展净化的处理方法2 根据参与代活动的微生物对溶解氧的需求不同,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科分为哪几类,各类的区别是什么好氧生物处理:水中存在溶解氧分子氧缺氧生物处理:水中无分子氧存在,但存在如硝酸盐等化合态氧厌氧生物处理

11、:水中既无分子氧又无化合态氧3 根据微生物生长方式的不同,生物处理技术可分为哪几类,各类的特点与典型代表工艺是什么悬浮生长法活性污泥法:通过适当的混合方法使微生物在生物处理构筑物中保持悬浮状态,并与污水中的有机物充分接触,完成对有机物的降解附着生长法生物膜法:微生物是附着在某种载体上生长。并形成生物膜,污水流经生物膜时,微生物与污水中的有机物接触,完成对污水的净化4 微生物代的分类与各分类的定义分解代异化:微生物在利用底物的过程中,一局部底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降解并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也称为生物氧化合成代同化:微生物利用另一局部底物或分解代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在合成酶的作用下合成微生物细胞的

12、过程,合成代所需的能量由分解代提供5 发酵的定义是指微生物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不同的代物的过程6 呼吸的定义微生物在降解底物的过程中,将释放出的电子交给NAD(P)+辅酶II、FAD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或FMN黄素单核苷酸等电子载体,再经电子传递系统传给外源电子受体,从而生成水或其他复原型产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7 发酵和呼吸的根本区别呼吸时电子载体不是将电子直接传递给底物降解的中间产物,而是交给电子传递系统,逐步释放出能量后再交给最终电子受体8 好氧呼吸和缺氧呼吸的区别好氧呼吸的最终电子受体是O2,而缺氧呼吸的最终电子受体是含氧化合物N

13、O3-、NO2-、SO42-、CO2等9 好氧生物处理的定义污水中有分子氧存在的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包括兼性微生物,但主要是好氧细菌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处理方法10 厌氧生物处理的定义是在没有分子氧与化合态氧存在的条件下,兼性细菌与厌氧细菌降解和稳定有机物的生物处理方法能量少于好氧11 厌氧生物处理过程有机物的转化12 生物脱氮的三个过程与原理氨化反响:微生物分解有机氮化合物产生氨好氧厌氧均可降解有机氮化合物硝化反响:在亚硝化菌和硝化菌的作用下,将氨态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反硝化反响:在缺氧条件下,NO2-和NO3-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被复原为氮气同化作用:污水中的一局部氮氨氮或有

14、机氮被同化成微生物细胞的组成成分,并以剩余活性污泥的形式得以从污水中去除进水氨氮浓度较低时成为脱氮主要途径13 生物除磷的根本原理聚磷菌在厌氧状态下,兼性菌将溶解性有机物转化成挥发性脂肪酸VFA;聚磷菌把细胞聚磷水解为正磷酸盐,并从中获得能量,吸收污水中易降解的COD并同化为胞碳能源存贮物PHB或PHV在好氧或缺氧条件下,聚磷菌以分子氧或化合态氧作为电子受体,氧化代胞贮存物PHB或PHV等,并产生能量,过量地从污水中摄取磷酸盐,能量以高能物质ATP的形式存贮,其中一局部又转化为聚磷,作为能量贮于胞,通过剩余污泥的排放实现高效生物除磷目的14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与各阶段特点延迟期适应期:细胞一般不

15、繁殖,但细胞体积显著增大,开始吸收营养物质,形成新的酶系对数增长期:经过延迟期的适应之后,开始以根本恒定的生长速率进展繁殖,大量消耗了限制性的底物,同时细胞代物质也丰富积累此时为研究工作的理想材料稳定期减速增长期:营养物质不断被消耗,代物质不断积累,环境条件的改变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细胞生长速率下降,死亡速率上升,新增加的细胞数与死亡细胞趋于平衡此时菌胶团之间易于相互黏附,活性污泥絮体开始形成,具有一定氧化有机物能力,还有良好的沉降性能衰亡期源呼吸期:营养物质已耗尽,微生物细胞靠源呼吸代以维持生存,生长速率为零,而死亡速率随时间延长而加快,细胞呈衰退型此时能量水平低,絮凝体吸附有机物的能力显著,但污泥活性降低,污泥较松散15 微生物的营养控制BOD5:N:P=100:5:116好氧生物处理溶解氧浓度围好氧生物处理:23mg/L缺氧反硝化厌氧磷释放:低于第十二章 活性污泥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