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出塞》知识点大全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6630316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出塞》知识点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年级《出塞》知识点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年级《出塞》知识点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三年级《出塞》知识点大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三年级《出塞》知识点大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出塞》知识点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出塞》知识点大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出塞知识点大全三年级出塞原文原文: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三年级出塞知识点注释:1、但使:只要。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译文: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着边塞,但是离家万里的士卒却没能回还。假如有像卫青和李广这样骁勇善战的将军立马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赏析: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

2、断的感慨。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期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作者简介: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

3、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三年级出塞教案教学目的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可以有感情的朗读诗歌。2、能深化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3、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加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体会边塞诗的风格,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学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能深化理解是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教学准备1、师生共同查找有关诗人、时代背景、其他描写战争诗的资料。2、学生课前预习诗文。3、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一)相机导入,提醒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乐府诗十五参军征,让我们体会到了战争给人民造成的苦难。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跟战争有关的边塞诗出塞。(板书课题及作者)(二)复习方法

4、,交流资料1、复习方法: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有一个把古诗学好学透的方法,谁来说一说是什么内容?(生表达)。2、交流资料:(1)介绍作者。(2)明确背景。(三)讨论探究,拓展理解。1、出示全诗,整体感悟。2、运用学法,小组探究。3、分句汇报,品味诗句。A、汇报前两句(1)说清诗意,体会诗情。考虑:为什么要提到秦汉时的明月和关?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带给你什么感觉?(2)反复吟咏,熟读成诵,升华诗情。(3)拿出摘录笔记,记录诗句,养成积累的习惯。(4)联络课外,链接知识。B、汇报后两句(1)汇报方法同上:读、背、摘录、板书。(2)看教材“我的视角”中丁丁的话,理解诗中引用的典故“龙城飞将”。二、(一)凭借情境,升华诗情。(出示课件)让我们再看全诗,大声诵读一边,再来体会作者之情。(二)回味诵读,深化品味。(再出示课件)学生诵读,练背。三、(一)解决书后练习题,比照本课两首描写战争的古诗各自的感情基调。(二)再看“我的视角”,解决冬冬的问题,理解多数古人选择战争题材写诗的原因。四、日积月累,课外延伸。搜集王昌龄其他描写战争的古诗,还可以搜集其他诗人描写战争的古诗。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