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备课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66301625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医学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预防医学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预防医学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预防医学备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预防医学备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防医学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医学备课(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预防医学概述1. 预防医学的定义: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其工作模式是 “环境人群健康 ” 这是一个 “健康生态模型 ”,它强调环境与人群的相互依赖、 相互作用和协调发展, 并以人群健康为目的。2. 预防医学的内容:包括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环境医学、社会医学、行为科学与健康促进、卫生管理学 (包括卫生系统功能、卫生决策和资源配置、筹集资金和健康措施评价等)以及在临床医学中运用三级预防措施。 要求所有医生应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 学会如何了解健康和疾病问题在人群的分布情况, 分析物质与社会环境和人的行为及生物

2、遗传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作用的规律, 找出对人群健康影响的主要致病因素, 以制订防制对策; 并通过临床预防服务和社区预防服务, 达到促进个体和群体健康、 预防疾病、 防制伤残和早逝的目的。3. 特点: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 预防医学的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确定的群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 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 但更侧重于影响健康的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采取的对策更具积极的预防作用, 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同样,尽管预防医学在目的和许多方面与公共卫生有重叠,但它也不等同于公共卫生。 公共卫生主要是通过组织社会的力量来保护和促进人群的健康,其对象是全社会整个

3、人群,实施的措施更为宏观和宽泛。(二)健康及其影响因素1 当代健康观:受传统观念和世俗文化的影响,长期以来传统的健康观,把健康单纯地理解为 “无病、无残、无伤”当代的健康观,是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诠释。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定义:“健康( health)是身体、心理和社会幸福的完好状态( well-being ),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1986 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在渥太华宪章中对健康的定义进一步延伸,指出:“健康是日常生活的资源,而不是生活的目标。健康是一个积极的概念, 它不仅是个人身体素质的体现, 也是社会和个人的资源 ”;“为达到心身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每

4、一个人都必须有能力去认识和实现这些愿望,努力满足需求和改善环境 。2 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影响健康的因素归纳为4 大类:社会经济环境、物质环境、个人因素以及卫生服务的可得性。( 1 )社会经济环境:包括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和社会支持网络,受教育程度,就业,等。( 2 )物质环境:物质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分类:按有害物的性质分为生物因素、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 按物质的来源分为来自自然环境中的各类物质、来自工业生产的有害物质以及在农业耕种等条件下产生的各种有害因素;按所存在的载体分为空气、水、土壤和食物中的各类有害物质;按接触的地点分为家庭、学校、工作场所和社区;按接触的途径分为呼吸道吸入

5、、消化道消化吸收、皮肤渗入和被咬伤,等。( 3 )个人因素:包括健康的婴幼儿发育状态、个人的生活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个人的能力和技能以及人类生物学特征和遗传因素。( 4 )卫生服务:包括拥有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治疗和康复等服务健全的卫生机构,完备和质量保证的服务网络, 一定的经济投入。 公平合理的卫生资源配置以及保证服务的可得性。3. 健康决定因素的生态学模型:健康生态学模型(health ecological model)强调个体和人群健康是个体因素、卫生服务以及物质和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且这些因素问也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以多层面的交互作用来影响个体和群体的健康。作为一种思

6、维方式,它是总结和指导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实践的重要理论模型。(三)三级预防策略1. 疾病自然史与预防机会( 1 )疾病自然史(natural history of disease):疾病从发生到结局(死亡或痊愈等)的全过程,其中有几个明确的阶段:病理发生期;症状发生前期;临床期;结局。( 2 )健康疾病连续带(health-disease continuum, HDC ) 从建康疾病健康(或死亡)的一个连续过程。( 3 )预防的机会窗(window of opportunity for prevention):根据疾病自然史的几个阶段以及健康疾病连续带的理论,危险因素作用于机体到疾病临床症状的

7、出现,有一个过程,从而为预防疾病所留出的时间。2. 三级预防策略: 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健康决定因素的特点,把预防策略按等级分类,称为三级预防策略(prevention strategies at three levels)。( 1 )第一级预防( primary prevention ):是针对病因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它既包括针对健康个体的措施, 也包括针对整个公众的社会措施。 在第一级预防中, 如果在疾病的因子还没有进入环境之前就采取预防性措施,则称为根本性预防。( 2 )第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的 “三早

8、 ”预防工作, 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对于 传染病 ,除了 “三早 ”,尚需做到疫情早报告及患者早隔离,即“五早 ”。( 3 )第三级预防( tertiary prevention ):对已患某些病者,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措施,使患者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三级预防措施的落实, 可根据干预对象是群体或个体, 分为社区预防服务和临床预防服务。社区预防服务是以社区为范围, 以群体为对象开展的预防工作。 临床预防服务是在临床场所,以个体为对象实施个体的预防干预措施。二、 环境与健康环境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环境与我们息息相关, 健康是我们永恒的主题,环境是影响和决定

9、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接触直接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疾病负担和健康长寿。睡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 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类的环境观、健康观也发生了质的飞跃。人们不再仅仅将目光局限在健康本身, 而是更深层次的关注 “身心与环境的完美适应”和谐的环境与健康发展观。一、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环境是指以我们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人与环境, 象鱼和水一样密不可分。环境创造了人类,人类依存于环境,受其影响,不断与之相适应;人类又通过自身的生产活动不断改造环境,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生活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健康意义重大, 适宜的生活环境,可以促进人类的健康长寿。反之,如

10、果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有害物质处理不当,使环境受到破坏,不仅损害人类健康, 甚而还会导致人类健康近期和远期的危害,威胁子孙后代。 也就是说严重的环境污染,能造成生态系统的危机,导致人类的灾难。流行病学研究证明,人类的疾病 70 90 与环境有关。人类想健康长寿,就必须建立和保持同外在环境的和谐关系。 人类健康的基础是人类的生存环境, 只有生物多样性丰富、 稳定和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 才能保证人类健康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而环境污染是人类健康的大敌, 生命与环境最密切的关系是生命利用环境中的元素建造自身。 如今,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特别是环境污染加重,造成空气、水源的污染,直接导致了人

11、类的生存条件变差,免疫防御功能下降。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致使人类遭到大自然的“惩罚”与“报复”,导致人类许多旧的和信得疾病产生。从某种意义上讲,近年来,人畜、人禽共患的传染病就是例证,使人类的健康已经面临着一些潜在的危害。二、生物、化学环境、物理的和社会心理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1 、生物因素生物圈中的生命物质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共同构成生物与环境的综合体,即生态系统。人类依靠生物构成稳定的食物链,从而获得生存所必需的营养素;利用生物制成药物防治疾病;绿化美化环境陶冶情操等。生物本身在不断繁衍过程中为人类造福的同时,有的生物会给人类健康和生命带

12、来一定威胁,如致病性生物可成为包括烈性传染病的媒介;食物链中存在致癌、致畸的有毒物质等生物因子;空气中存在致敏的花粉、生产过程中的生物性粉尘(动物羽、毛等)。由于人类通过生产、生活经验的积累,对环境中生物因素危害健康的规律已有所了解,并有了丰富的预防和控制经验,因而生物因素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严重性已有下降。2 、化学因素人类生存的环境中有天然的无机化学物质、 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以及动植物体内、 微生物内的化学组分。 天然存在的无机化学物质是构成机体的主要物质, 有些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 但不可缺少, 称为微量元素很化学元素在正常接触和使用情况下对机体无害, 过量或低剂量长时期接触时会产生

13、有害作用 (称为毒物) 。环境中常见的化学因素包括金属和类金属等无机化合物; 煤、石油等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硫氧化合物、 氮氧化合物、碳氧化合物、 碳氢化合物、 有机溶剂等; 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中间体或废弃物 (废水、 废气、废渣);农药;食品添加剂及以粉尘形态出现的无机和有机物质。化学物质在创造人类高度文明的同时,也给人类健康带来不可低估的损害。3 、物理因素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环境中接触到很多物理因素,如气温、 气湿、气压、声波、振动、辐射(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 等。在自然状态下物理因素一般对人体无害,有些还是人体生理活动必需的外界条件,只有通过一定强度和(或)接触时间过长时,才会对机体

14、的不同器官和 (或)系统功能产生危害。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发展,人们从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中接触有害物理因素的机会愈来愈多,因而它所造成的健康危害应予足够的重视。4 、社会环境与心理因素人类健康和疾病是一种社会现象,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也必然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社会因素一般包括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社会经济水平,它影响人们的收入和开支、 营养状况、居住条件、接受科学知识和受教育的机会等,社会因素还包括人们的年龄、性别、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职业和婚姻状况等。心理因素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导致人们在社会行为方面乃至身体、器官功能状态产生变化的因素。心理因素着重于体和内在情绪(兴奋、抑制、焦虑、忧郁、恐惧、愤怒、悲伤等心理紧张)及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态度和观念。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动常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和躯体的健康,心理因素又常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因而常称为社会- 心理因素。心理紧张本是人适应环境的一种正常反应,但如果强度过、时间过久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