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66301613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题及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科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2分)1、用图1所示的刻度尺来测金属块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 ) 图1A. B. C. D. 以上读数都不正确2、某同学在上学去的路上,用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用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 B. C. D. 3以下实例中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 B牙医用超声波洁牙C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工作状况 D利用声呐测海深4、你认为下列情况中没有发出噪声的是:( )A中午,同学们在教室里学习、休息时,有些同学大声嬉戏 B半夜时,有人

2、引吭高歌C课堂上老师正在讲课,个别同学在小声讲话 D在歌剧院中,女高音歌唱家引吭高歌5、“镜中花,水中月”的现象说明了( )A光的传播速度太快 B光发生了反射现象 C光发生了折射现象 D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6、在河岸上用手电筒照向平静的河面,进入水中的光( )A. 速度变小,光路向下弯折。 B. 速度变小,光路向上弯折。C. 速度大小,传播方向都不变。 D. 速度变小,传播方向不变。7、小明要将湿衣服尽快晾干,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A将湿衣服晾在背阴处 B将湿衣服晾在向阳处C放在洗衣机中烘干 D将湿衣服摊开晾在通风处8、夏天,当我们打开冰箱门时,常可以看到“白雾”,这是因为( )A

3、冰箱内原有的水蒸气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而液化成的小水滴C冰箱中的水形成的水蒸气D冰箱内食物中的水分遇热后,蒸发形成的水蒸气A. B. C. D 图29、图2所示温度计示数为-8的是:( )10、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的距离要求为5m,由于医务室房间太小,医生首先将视力表贴在一面墙上,然后在对面墙上正对着视力表挂一大平面镜,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为3m,检查视力时( )A人应面对镜而坐,人与镜的距离为2mB人应面对镜而坐,人与镜的距离为2.5mC人应面对视力表而坐,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2mD人应面对视力表而坐,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3m11、小明将一只苹果从离凸透镜1倍焦距处沿主光轴移到离凸透镜4倍焦距处

4、时,则苹果所成像的大小:( )A不变 B逐渐减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12、如图3所示,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3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过程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D.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13、我市正在加快现代化海滨城市建设的步伐,规划是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为此,需要航空摄影人员从高空给城市拍照,若所用的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50mm,则胶片与镜头的距离应( )A大于100mm B恰为100mmC小于50mm D略大于50mm14、关于物质的密度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由公式=m/v可知,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B平时我们所说的“铁比木头重”,是说铁的密度比木头的密度大C不同种类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定不同,密度也不同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其大小不随温度、形状、状态的变化而变化15、物体a的体积是物体b的体积的1/2,将物体a放在已调好的天平左盘,物体b放在天平的右盘,天平恰好平衡,则物体a的密度a与物体b的密度b的比值( )A21 B12 C41 D1416、体积和质量都相等的铁球、铜球和铅球,已知,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如果铁球是实心的,则铜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 B. 如果铅球是实心的,则铜球和铁球一定是空心的

6、C. 如果铜球是实心的,则铁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 D. 铅球、铜球和铁球都可能是实心的二、 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17、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1)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 _;(2)一辆满载货物的卡车匀速行驶的速度约为38 _。18、站在行驶的火车上的乘客看到树木向东运动,他是以_为参照物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火车正在向_运动。19、如图4所示,“40”表示_,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看到这两个标志牌的地方到达“西大桥”,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需_min 。 图420、一台好的音响设备,不仅要起到“扩音”的作用,而且应有较高的“保真度”。从声学上讲,“扩音”是使声音的 变大,较高的“

7、保真度”中要求较好地保持原声的 。21、日食现象是由于光的_形成的;站在平静的池塘旁,可看到岸边大树的倒影和水中游的鱼,前者是光的_现象,后者是光的_现象,所看到的都是_(填“实像”或“虚像”)22、一个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4m处,则像距离人_m远;如果此人以1m/s的速度靠近镜面,则1.5s后,人和像的距离为_m 。23、一束光线与界面成30角从A物质射到B物质,反射光线恰好与折射光线垂直,则入射角为_度,折射角为_度。24、教室中的屏幕常用粗糙的白布做成,其优点:一是利用 使坐在各处的同学都能看到画面,二是白布能反射 颜色的光,能使学生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25、物体在凸透镜前处,可以得

8、到倒立放大的像,现将物体向透镜移近后,得到的像是(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像(填“实”或“虚”)26、用质量相等的O的水和O的冰来冷却物体,的冷却效果较好。因为它在过程中要 热量。27、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显微镜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 像,目镜的作用则是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成放大的 像,这样就可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小物体了。28、不用天平,只用量筒,要量出200g酒精,应该在量筒内装入体积_cm3酒精。(酒精的密度是0.8103kg/m3)29、一块金属的体积是2.5m3,质量是6750kg,则它的密度是 ,若将金属块截去23,剩余部分的密度是 。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10分)30、如图5所示

9、是光源S经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光线,请 画 图 确定光源位置,并完成光路图31、小明用平面镜将一束太阳光反射到竖井底(如图6所示),请在图上作出平面镜的位置。 图5 图632、在图7中在平面镜中做出物体的虚像。33、在图8中填上适当的透镜。 图7 图834、(1)图9表示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OB为反射光线,请作出入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2)根据图10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分别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四、实验题(35题12分,36题4分)35、如图11所示,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支等长的蜡烛A和B,分别竖放在玻璃板前后的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玻

10、璃板后的蜡烛B,并如图那样观察,当蜡烛B移到与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时,蜡烛B好像也被点燃了。(1)蜡烛A与蜡烛B重合说明了_,如果无论如何移动蜡烛B都不能和蜡烛A重合,原因可能是_。(2)蜡烛由直尺分别读出玻璃板到物(蜡烛A)、玻璃板到像(即到蜡烛B)的距离分别为u和v,得到的结果是u_v。(填“”、“=”或“”)(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这时,观察者直接对屏观察,_(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4)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 图1136、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a、b、c、d、e是主光

11、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2倍焦距点。在a、b、c、d、e这五个点中:把烛焰放在_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把烛焰放在_点上,所成的像最小;把烛焰放在_点上是属于照相机原理;把烛焰放在_点上是属于投影仪原理。五、 计算题(37题6分,38题8分)37、 小明家到学校有一条600m长的平直马路,一次他从学校回家,开始以2m/s的速度匀速行走,当走了一半路程时突然下起了大雪,他马上以6m/s的速度匀速跑回家。求:(1) 小明在前一半路程行走中所用的时间是多少?(2) 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8、一块长、宽、高分别为5m、3m、2m的碑石,为了计算它的质量,取一块碑石的岩

12、石样品,测出它的质量为140g,用量筒装入30mL的水,然后将这块样品浸没在水中,水面升到80mL。试求:(1)碑石的岩石样品的密度;(2)这块碑石的质量。答案:一、1、B 2、C 3、B 4、D 5、B 6、A 7、A 8、B 9、D 10、A 11、B 12、B 13、D 14、C 15、A 16、A 二、17、um km/h 18、火车 西 19、允许通过的最高速度为40km/h 12 20、 响度 音色 21、直线传播 反射 折射 虚 22、8 5 23、60 4024、 漫反射 所有 25、正立 虚 26、0的冰 熔化 吸收 27、实 虚28、250 29、2700kg/m3 2700kg/m3 三、 略。四、 35、(1)像与物等大 玻璃板与桌面可能不垂直 (2)= (3)不能 虚像(4) 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36、(1)e (2)a (3)a、b (4)c、d五、37、(1)t1=0.5S/V1=0.5600m/2m/s=150s (2) t2=0.5S/V2=0.5600m/6m/s=50s t=t1t2=150s50s=200s V=S/t=600m/200s=3m/s38、 (1)V=80cm3-30cm3=50cm3 =m/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