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现代化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6629754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与现代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育与现代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育与现代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与现代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与现代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与现代化2002年第2期总第63期? 79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略从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黄国勋,广西南宁 530004 )律在高教领域可表述为,“高等教育受一定社会 的经济、政治、文化所制约,并为一定社会的经 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服务”。所以,当高等学校 的人才培养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即不能很好地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服务 时,必须对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在高教领域可以表述为,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必须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 育,培养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优化,全面发展, 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所以,当高等学校

2、的人才培养不能很好地符合 人才培养目标时,则必须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 改革,主要的是对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途 径进行合理的调整,使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途径 更好地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相协调,从而 使人才培养更好地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总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就是变不适应为适 应,变不协调为协调,实质上是主动适应社会的 过程。为了说明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对人才 培养模式改革的影响,我们给出如下图所示的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示意图 。曾冬梅(广西大学高教所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有两种评价尺度。一种是学校内部的评价尺度,另一种是学校外部的评价尺度,即

3、社会的评价尺度。社会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 评价,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外显质量特征即高 等学校毕业生的质量作为评价依据,而对高等 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太关注。社会对毕业生质量的整体评价,主要是评价毕业生群 体能否很好地适应国家 、社会、市场的需求 学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以高等教 育的内部质量特征作为评价依据 ,即评价学校 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整体上是否达到学校规定 的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与 培养目标的是否相符。因此,高等学校提高人 才培养质量,就是提高人才培养对社会的适应 程度,提高人才培养与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既要接受学校 自身对高等教育内

4、部质量特征的评价,又要接受社会对高等教育外显质量特征的评价。因 此,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高等学校人 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遵循教育的外部关系规 律与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 教育的外部关系规社会培养目一反頑一培养结果一+I反懺f培养规格教 育 思 想培养途径培养方案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緖构示意图百度文库专用滴!ChinaJoimwJ tkctronx Fyfolishing H-onsc. All righis rcscrcd. hltpwwwxriki.ni? 80 ?曾冬梅黄国勋?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略。第二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百度文库专用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上述结构示意图中,可以

5、清晰地看出人 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根据本地区经济与社 会发展对不同层次、不同规格、不同类型的高 级专门人才的客观需求,在正确的教育思想 (包括国家确定的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的指导下,对学校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恰当 的定位;根据培养目标,设计培养规格;根据培 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制定培养方案;根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培养方案选择培养途径并予以 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后所反映出来的培 养结果(人才培养的类型、规格、质量等),反馈 到社会,接受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外显特征的 评价,即学校向社会输送的毕业生群体是否适 应本地区社会、经济、科技、文化以及教育的发 展的需要;反馈到学校自身,接受学校对人才

6、 培养质量的评价,即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群 体的人才培养质量是否符合学校的专业培养 目标的定位;而且,人才培养结果还必须用教 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予以评价。当人才培养模 式实施后所反映出来的培养结果与社会需求 不相适应,或者滞后于社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 时,学校必须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培养方案、培养途径进行调整。上述的人才培 养模式改革示意图,是一个反复循环、不断提 升的动态的运行图,它表示,人才培养模式的 改革是没有止境的。根据上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示意图,我们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分为三个层次 的改革。第一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全 校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学校总体主动适 应社会的

7、表现。在国家的经济体制、科学技术 体制进行重大变革或者教育思想观念与教育 体制进行重大变革的时候,高等学校为了适应这种种重大的变革,进行全校性的人才培养模 式改革。它以社会需要为参照基准,首先优化 学校的专业总体结构,并对每一个专业,包括 增设的专业、合并后的专业,重新定位其培养 目标、设计其培养规格、制定其培养方案、选择 其培养途径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专业整体适应 社会的表现。当专业的人才培养结果(毕业生 的质量,包括类型与规格,知识、能力、素质结 构)反馈给社会,社会认为学校的人才培养质 量(外显特征)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不 太符合时代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时候 , 学校应

8、当以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类型、规格要求为参照基准,对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 进行调整,进而根据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调整专业的培养方案与培养途径,使之更好地适 应社会需要,符合时代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趋 势。第三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要是专 业的培养方案与培养途径的改革,是专业人才 培养过程局部适应社会的表现。当某一专业的人才培养结果用原先定位的培养目标予以 评价时,学校认为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高等教育内部质量特征)不能很好地符合学校的 定位和专业的培养目标时 ,应当以学校的定位 和确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为参照基准,对该专业的培养方案与培养途径进行调 整,使之更好地符合学校定位与专业培

9、养目 标、培养规格的要求,即更好地与培养目标、培 养规格相协调。上述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是 一成不变的,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还需要 根据新的教育思想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不断 的变革和优化。因为社会在发展,社会对高等 学校的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改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人才培养的质量观也在不断地 变革,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毕业 生群体也许与原有的培养目标有很好的符合 程度,但不一定就符合已经变革了的新的教育 思想和教育观念。比如,按照现今在满足社会 发展的前提下充分提高主体价值的教育思想 观念去评价以往片面强化社会价值观的教育 思想观念所构建的单一化的培养模式,就不相适应了。因为旧的培养模式不利于个性的发展,因而必须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新G1 字弼1-200= Clliaa 我曰Mcznk Journal ElcctrMix PlLshing Hnsc- Alt rigtii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