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对儿童多动症患者介入的个案研究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66294221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对儿童多动症患者介入的个案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社会工作对儿童多动症患者介入的个案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社会工作对儿童多动症患者介入的个案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社会工作对儿童多动症患者介入的个案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社会工作对儿童多动症患者介入的个案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对儿童多动症患者介入的个案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对儿童多动症患者介入的个案研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绪论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曾经这样子提到过 “一个人的童年是决定他一生的, 世界给我们的最初图像就是在这时候出现。 每个人其实都一样, 童年会左右他的人生, 虽然他长大以后可能会做这样或那样的工作, 但无论他做什么, 世界的图像是不可能更改的, 充其量只是做了一些修改而已。 只不过有些人修改得多一点,有些人修改得少一点。决定命运的最好时机就是童年。”全球最大的心理学家协会, 一个代表美国心理学界的专业科学组织美国心理学会在2000年指出ADHD勺患病率为3%-5%男生与女生的比率为4:1到9: 1,而在中国的患病率已达到4.31%-5.83%。直系家属如果有患ADH

2、D勺话,还会 相对地增加患病的可能性,最高达57%。本人在广州市番禺区钟村街道的正阳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辖下的钟村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实习, 在整个钟村街道 (包括了 8 个行政村和4 个社区居委) 管辖范围里面包括11 间小学(其中 2 间为综合学校) ,幼儿园更是多达20 多间。其中在读小学生有7500 多人,儿童总人数达1 万多人,潜在患有多动症的儿童患者接近 600 人。因此,本文以ADHD勺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了社会工作中的三大方法 之一一一个案工作方法,利用社会工彳理论和专业方法,对现有介入ADHD勺方法进行整合和梳理的基础上, 利用实际的案例, 探究有关社会工作如何有效介入ADHD

3、勺儿童患者,以及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足或者长处,从而总结出更加系 统的方法。1.2 课题研究的意义通过对ADHD勺儿童患者研究,探究社会工作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为日后相同的案例提供参考依据。 由于国内关于多动症方面的书还是比较多的, 但绝大 多数是由精神医生写的, 也就是医学角度介绍多动症治疗和相对较多。 因此, 该 研究结果将为社会工作介入ADHD&儿的服务提供借鉴,进一步推动相关服务的 专业化。利用在广州市番禺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实习的机会, 研究社会工作利用个案手法在介入儿童多动症患者实施帮助过程中的方法和应用, 来探讨社会工作如何 对儿童多动症患者进行介入。1.3 课题研究的国内外历史及

4、现状药物治疗(利他林,methylphenidate )也是7&疗ADHD勺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与此相比还有克拉克( Clarke,2009 )的神经反馈治疗通过调整相应的脑电波刺激大脑皮层进而达到治疗目的 3 。在国外,心理学研究关于 ADHD勺儿童患者具有认知障碍,这种认知障碍会导致儿童行为上的改变, 如注意不集中、 学习成绩不佳等。 多伦多大学的精神病学教授坦诺克( Tannock,2005 ) 提出认知训练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而布法罗大学ADHDT席研究员威廉(William,2003 )指出接受认知疗法的儿童患者效果显著。神经科学家克林伯格 ( Klingberg,2006 ) 指出

5、工作记忆是日常生活中执行功能的瓶颈。克格梅德(Cogmed,200。在前者的基础上,发表在美国儿童及青少年精神病学学会杂志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的文章上报道经过这种工作记忆训练有60%不再符合ADHD勺临床诊断标准。以俄国生物学家巴甫洛夫著名的狗分泌唾液实验和托尔曼的新行为主义中的社会学习理论为蓝本,学者刘明坤(2010) 5 、汤素素( 2011) 6 也针对 ADHD患儿进行相应的奖惩制度,采用正性强化(激励)和负性惩罚(批评) ,从外给 予ADH曲儿压力,使其形成应答性

6、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治疗效果也有 所体现。我国学者对感觉统合训练治疗ADHDS行了许多研究(2005),针对药物治疗 和感觉统合训练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发相两者对改善 ADHDL童的注意力和多 动症状不存在显著差异,故认为感觉统合训练可以纠正 ADH曲儿的感觉统合能 力低下等症状7 。除此之外, 儿童多动症主要是指智力基本正常的小儿, 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 活动过度, 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的一组症候群, 此病乃精神、思维、运动、情志之病。特发于童期,与儿童此时处于不断生长、发育和不断完善阶段的特点密切相关。 儿童多动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临床常用药物疗主要为中枢兴奋剂,如

7、利他林、匹莫林(苯异妥英)等,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因需长期服药, 停药后症状易反复。 心理护理干预治疗儿童多动症一直受到临床的广泛关注。 有研究报道, 心理治疗能改善机体大脑皮质的血液循环, 改善脑组织的摄氧能力和能量代谢, 促进脑组织的损伤修复和新功能的形成。 行为治疗是利用操作性反射的原理对患者的行为予以正性或负性强化, 使患者学会适当的社交技能,用新的、有效的行为来替代不适当的行为模式N 。认知治疗主要解决患者的冲动性问题。总的概括,目前国内外的治疗研究包活以下几个方面:( 1)药物治疗。都是使用药物利他林,研究发现药物对改善ADHD勺学业成 绩、专心程度的果效良好,但家庭因素会影响用药坚

8、持度。( 2)认知行为治疗团体。研究结果显示能够增进患者的问题解决能力等。( 3) 父母训练团体。 采用行为治疗取向, 教导父母合适的管教孩子的行为。研究结果显示对个案的干扰行为有效减低,带给父母的困扰也减低。( 4)自我管理技能训练。有改善的治疗成效。( 5)采用特殊教育方法。研究结果显示改善ADHD勺干扰行为,增强学习效 果。( 6) 药物与行为的整合治疗法。 研究结果显示改善多动症患儿的行为表现。( 7)脑电生物回馈训练。有改善的治疗成效。1.4 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文献资料不是直接从研究对象那里获取研究所需要的资料, 而是去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图片、符号以及其他形

9、式存在的第二手资料。本文主要利用网络、 书籍的方式, 查找并收集以往国内外针对儿童多动症有关的研究与干预矫正的方式方法这些方面的文献资料。 通过对大量的文献进行研究, 参考前人研究的成果和结论, 总结出关于治疗多动症患儿的一些具体可靠的理论和形式。 当然在这过程中参考并用以往国内外学者专家的研究成果来支撑本课题的研究是不可缺少的。( 2)个案研究法社会工作包含了个案、小组和社区这三大专业方法。针对该研究的特殊性,以具体的个案作为研究对象, 来探讨社会工作在儿童多动症中的介入方法较为恰当合理。2 儿童多动症相关理论2.1 儿童的定义故对于每个人来说,在童年所发生的事物往往会对人的成长有着一定的影

10、响。而这里写的童年,换句话说是儿童,一般是指年纪小于 12 周岁的小孩。具体涵盖了人类成长的三个时期:婴幼儿期( 0-3 岁) 、学前期( 3-6 岁)和学龄期( 6-12 岁) 1 。( 1)婴幼儿期( 0-3 岁)在这一段时期里面, 无论是从生理还是心理上, 对环境的依赖性也是最大的。同时这个时期也是整个人社会化过程的起点, 婴幼儿时期个体与社会互动关系的类型取向,对个体一生个性特征、行为模式和主观幸福感等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 作为人生社会化的起跑线和社会环境对个体直接作用的开端, 婴幼儿期是一个至为关键的起始阶段。( 2)学前期(3-6 岁)这一时期的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 神经系统进

11、一步发展, 突出表现为大脑结构不断完善和大脑功能逐渐成熟。这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奠定了必备的生理基础。 在游戏、 学习和日常生活不断丰富复杂化的基础上, 个体的言语能力发展迅速。 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大、 感性经验的增加和语言的丰富, 个体的认知水平也不断发展,并且性意识觉醒。同时,这一时期也容易出现一些常见的行为问题,值得充分关注从而以避免或矫正。( 3)学龄期(6-12 岁)这一阶段个体的身体发育正处于婴幼儿期和青年期两个生长高峰之间, 因此该阶段儿童在生理方面正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 从入学第一天开始面临着对学习的适应问题。 智力、 社会交往能力和运动技能在不断的发展与提升。 与此同时,

12、 当今的儿童处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 他们所面临的许多问题是成人未曾经历过的,容易产生令家长们迷惑不解的各种“问题” 。总的来说,在这个过程中,小孩子将会得到身体、心理以及社会性的发展,基础的认知行为也会在这期间逐步形成。2.2 儿童多动症的定义对多动症儿童的表现, 德国医生霍夫曼(Hoffman) 早在 1854 年就进行了详细描述。 1902 年斯蒂尔( Still )发现患此症儿童缺乏内在外在要求和原则的能力,因而将其称之为“道德控制力缺乏”( defect in moral control ) 。 1932年,克雷默(Kramer)等人正式以“活动过度综合症 (Hyperkinesis

13、 )的名称予以报道。 1949年,格赛尔( Gesell )等人认为此症与轻微脑损伤有关,因而将其定义为“轻微脑损伤综合症”( Minimal brain damage ) 。 1962 年,各国儿童神经病学专家在英国牛津开会讨论,提出在- 本症病因尚未弄清之前,暂时定名为“轻微脑功能失调”( Minimal brain dyfuction ,简称MBD) 。在1968年出版的 美国精神病学会诊断与统计手册 第二版中, 此症被定义为“儿童期活动过度反应”( Hyperkinetic reaction of childhood ) 。该手册 1980 年第三版则将此症定义为“注意缺乏障碍”( A

14、ttention-deficit disorder ,简称ADD) ,指出它既包括伴随多动症状的注意缺乏障碍, 也包括不伴随多动症的注意缺乏障碍。 1987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在该手册第三版修订本中,将该症定义为“注意缺乏多动障碍”,并判定了相应的诊断标准。最近,可比( Kirby )等人认为,该症表现虽然多种多样, 但归结起来, 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差是一个共同原因, 因此建议将此症定义为“自我调节障碍”( Self-regulatory disorder ) 。总之,由于研究学科、侧重点的不同,学者们对多动症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描述此类问题时所使用的术语也各异。 有的强调“注意缺乏”或“多动”等表

15、现于外的行为症状并以此命名;有的则强调产生这些症状的可能原因并按其命名。在本文中, 我们根据美国精神病学会的最新界定, 将此症称之为“注意缺乏多动障碍”简称“多动症”。多动症的正式说法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简称ADHD,是儿童和青少年中比较常见的一类典型 的慢性心理行为障碍。多动症又称为轻微脑损伤综合征,以学龄儿童最为常见,其问题主要表现为 2 :( 1)注意障碍注意力短暂, 容易因外界干扰而分心,不能自始至终地做完一件事, 上课时不能注意听讲,爱做小动作、东张西望等。( 2)冲动多动症儿童自控能力差, 情绪不稳定, 易激动、 易哭, 常发脾气, 个性倔强、固执、急躁,表现幼稚。( 3)活动过多多动症儿童常常手脚不停、坐不住,话多、乱跑、乱跳、爬上爬下、不知危险,喜欢扰人、常与同学吵嘴打架等。( 4)感知觉障碍如拿筷子、握笔书写、扣纽扣、系鞋带、做手工操作等动作笨拙,手 - 眼协调性差,视 -运动功能障碍,视- 听转换障碍,空间位置障碍,左右分辨困难,眼球轻微震颤,阅读时眼球运动不协调,认字时把偏旁相近的字混淆,如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