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检测技术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66269769 上传时间:2023-11-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辐射检测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辐射检测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辐射检测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辐射检测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辐射检测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辐射检测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辐射检测技术(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单选题23. 重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时的电离损失率与以下哪个参数值的平方成正比。( A )-26A. 重带电粒子的电荷zB. 重带电粒子速度VC. 重带电粒子质量mD. 靶物质的原子序数Z 24. 重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时的电离损失率与以下哪个参数值无关。( C )-26A. 重带电粒子的电荷zB. 重带电粒子速度VC. 重带电粒子质量mD. 靶物质的原子序数Z25. 粒子在物质中运行沿着入射方向(A),叫做入射粒子在该物质中的射程。-27A. 所能达到的最大直线距离B. 经过的最小直线距离C. 经过的路程D. 平均路程26在实际测量工作中,为了减少轫致辐射对测量的干扰,往往在屏蔽材料

2、内层衬一层轻元素物质(如铝、有机玻璃等),这是因为:( C )-30A. 射线在重元素物质中不会产生轫致辐射B. 射线在轻元素物质中不会产生轫致辐射C. 在重元素物质中比在轻元素物质中的韧致辐射作用大得多 D. 在重元素物质中比在轻元素物质中的韧致辐射作用小得多27. 所有的粒子流本质上都是电磁辐射,它们因波长(或相应的频率、能量)范围不同而各具其专门名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34A. 波长长者能量高,贯穿本领强B. 波长长者能量低,贯穿本领强C. 波长短者能量高,贯穿本领强 D. 波长短者能量低,贯穿本领弱28. 电磁辐射可与物质发生多种形式的相互作用,以下关于相互作用的几率描述正

3、确的是( A )。-35A. 相互作用的几率与入射光子的能量以及介质的性质有关B. 相互作用的几率与入射光子的能量以及介质的性质无关C. 相互作用的几率与入射光子的能量有关,与介质的性质无关D. 相互作用的几率与入射光子的能量无关,与介质的性质有关29. 以下描述的是X、光子与物质作用失去动能的过程和带电粒子在物质中失去动能的过程。正确的是( D )。-35A. 带电粒子一次可失去其能量的全部或大部份,失去的能量转移给原子核B. 带电粒子一次可失去其能量的全部或大部份,失去的能量转移给电子C. 光子需许多次碰撞后,才能失去其全部动能D. 光子一次可失去其能量的全部或大部份,失去的能量转移给电子

4、30. 以下是关于射线与物质作用的截面这个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B )。-35A. 截面就是靶体的几何截面B. 截面就是相互作用的几率C. 截面既不是靶体的几何截面,也不是相互作用的几率D. 截面既是靶体的几何截面,也是相互作用的几率31. 下列哪一个过程不会产生俄歇电子( B )。-41A. 内转换B. 电子对效应C. 轨道电子俘获D. 光电效应32. X、光子与物质作用发生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的几率与入射光子的能量和靶物质的原子序数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43A. 光子能量越高,且靶物质的原子序数越小,光电效应发生几率大B. 光子能量越高,且靶物质的原子序数越大,康普顿效应发

5、生几率大C. 光子能量较低,且靶物质的原子序数越大,光电效应发生几率大D. 光子能量较低,且靶物质的原子序数越大,康普顿效应发生几率大33. X、光子与物质作用发生光电效应和电子对效应的几率与入射光子的能量和靶物质的原子序数有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43A. 光子能量越高,且靶物质的原子序数越小,光电效应发生几率大B. 光子能量越高,且靶物质的原子序数越大,电子对效应发生几率大C. 光子能量较低,且靶物质的原子序数越大,光电效应发生几率大D. 光子能量较低,且靶物质的原子序数越小,光电效应和电子对效应发生几率小34. 下列是一些有关X、射线束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D )-45A.

6、 所谓单色射线束,是指一束光子的能量单一B. 所谓窄束射线是指不包含散射成份的射线束C. 所谓宽束射线是指在原始能量射线中还包含散射射线的(X)射线束D. 宽束射线通常是通过准直器后射线束35. 平面源60Co产生的射线分别在以宽束和窄束条件通过平面钢板,测得的衰减曲线最明显的特点是:( D )。-45A. 窄束和宽束的衰减曲线都是直线B. 窄束和宽束的衰减曲线都是曲线C. 窄束衰减比宽束慢D. 窄束衰减比宽束快36. 用于射线能谱仪的探测器基本上分为两大类型:( A )。-46A. 闪烁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B. 闪烁探测器、电离室探测器C. 电离室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D. 半导体探测器、计数

7、管探测器37. 常用的NaI(Tl)晶体和Ge(Li)半导体探测器,对同一源的探测结果不同,主要是因为它们的( B )不同。-50A. 灵敏度B. 分辨能力C. 计数率D. 探测效率38. 同一类型探测元件如NaI(Tl),尺寸、形状不同时,射线仪器谱也有差异,用大晶体测量时,光子在晶体中能量损耗多,即( C )。-50A. 穿透晶体的光子多,累计效应大B. 穿透晶体的光子多,累计效应大C. 穿透晶体的光子少,累计效应大D. 穿透晶体的光子少,累计效应少39. 仪器的工作状态影响到射线仪器谱,其中道宽大小影响能量分辨率,即( A )。-51A. 道宽愈大,能量分辨率愈差B. 道宽愈大,计数率愈

8、低C. 道宽愈小,能量分辨率愈差D. 道宽愈小,计数率愈高40. 中子与原子核作用主要有两种形式,它们分别是:( D )-55A. 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B. 电离、激发C. 散射、弹性碰撞D. 散射、吸收41. 中子与原子核相互作用后,中子不消失但改变运动方向和动能,该作用过程称为散射。散射包括( A )两大类。-55A. 弹性散射、非弹性散射B. 势散射、复合散射C. 正散射、反散射D. 电子散射、光子散射42. 当中子与原子核发生弹性散射作用时,其作用规律是:( D )-56A. 核的质量愈小,在弹性散射过程原子核获得的动能愈少,即中子动能损失愈小B. 核的质量愈大,在弹性散射过程原子核获

9、得的动能愈多,即中子动能损失愈大C. 核的质量愈大,在弹性散射过程原子核获得的动能愈少,即中子动能损失愈大D. 核的质量愈小,在弹性散射过程原子核获得的动能愈多,即中子动能损失愈大。93. 下列哪一个过程不是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 B )-24A. 电离B. 光电效应C. 激发D. 轫致辐射102. 下列哪一个过程不是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A )-36A. 电离B. 光电效应C. 康普顿效应D. 电子对效应103. 微观截面是表示中子与单个靶核发生相互作用的概率大小的一种度量。它的量纲是面积。通常采用“靶”作为微观截面的单位,1靶( B )cm2。A. 10-20B.

10、10-24C. 10-28D. 10-32125. 某种材料的宏观吸收截面a0.25cm,那么中子在其中穿过1cm,被该材料的原子核吸收的机会就是( C )。-156A. 0.5B. 0.75C. 0.25D. 1.0二、填空13. 比电离描述了电离能力的强弱,它是指带电粒子在单位路径上所产生的 。离子对总数14. 入射带电粒子当其到达行程的末端时,因动能很小,速度很低,比电离值达到 。最大值15. 中子与电子间的相互作用在中子能量损失和慢化方面的贡献,比起中子与原子核之间的作用来可认为 。忽略不计16. 中子受核力场作用而发生散射,中子不进入核内,只发生在核的外表面。这种散射称为: 。势散射

11、17. 中子与核作用时,进入核内形成复合核,复合核处于激发态,发射一个中子而回到基态。这种散射称为: 。复合核弹性散射18. 在 过程中,中子将部分动能交给原子核,使其不仅获得反冲动能,而且获得激发能,因而改变了内能,核从激发态退激时放出一个或几个光子回到基态。非弹性散射19.中子与原子核发生作用时形成复合核,复合核不稳定放出光子或、等带电粒子的反应称为 。吸收反应是20. 气体探测器以气体为工作介质,由入射粒子在其中产生的 引起输出信号的探测器。电离效应三. 判断题11. 带电粒子与核外电子的弹性碰撞导致原子的电离或激发,是使带电粒子损失动能的主要方式。、“弹性碰撞”改成“非弹性碰撞”12.

12、 重带电粒子在其行程的各个段落的比电离值并不相同。13. 重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时的电离损失率与靶物质的电子密度有关,即在原子序数高的靶物质中电离损失率小。、“小”改成“大”14. 入射带粒子当其到达行程的末端时,因动能很小,速度很低,比电离值达到最小值。、 “最小值”改成“最大值”15. 因为重带电粒子的质量大,轨迹基本上是直线,只是在末端稍有弯曲,所以重带电粒子的平均射程与它的轨迹平均值是一致的。16. 在能量相同的情况下,粒子或电子比粒子速度大得多,因而粒子比粒子的电离损失率大得多。、“电离损失率大得多”改成“电离损失率小得多”17. 射线与物质作用时,粒子的散射作用比重带电粒子的散射

13、作用小得多。、“小得多”改成“大得多” 18. 与射线最大能量相等的单能电子束,在相同介质中,有相同的射程。19. 射线粒子流实质上是电磁辐射,电磁辐射的波长长者能量高,贯穿本领强。、“长者”改成“短者”20. 宽束射线和窄束射线的关键性区别就在于射线束中是否包含反射射线。、“反射”改成“散射”四. 名词解释23. 射线泛指核衰变、核反应或核裂变放出的粒子、光子,以及加速器加速的各种粒子。24. 散射入射的带电粒子靠近靶物质的原子核时,因库仑场相互作用,使带电粒子偏离原来的运动方向即散射。 25. 电离当轨道电子获得的动能足以克服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该过程即为电离。26. 激发当轨道电子

14、获得的动能不足以克服原子核的束缚,而是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使原子处干激发,该过程即为电离。27. 电离能损失率带电粒子通过介质时在每单位长度路径上因电离、激发而损失的平均动能。28. 传能线密度当重带电粒子通过介质时在每单位长度路径上因电离、激发而损失的平均动能。29. 比电离指带电粒子在单位路径上所产生的离子对总数。30. 射程粒子在物质中运行沿着入射方向所能达到的最大直线距离,叫做入射粒子在该物质中的射程。31. 辐射损失率带电粒子在物质中通过单位路径时因产生轫致辐射而损失的能量称为辐射损失率。32. 半吸收厚度当射线能注量率衰减到起始能注量率的一半时的介质厚度称半吸收厚度,也称半值层,记作HVL。33. 放射源的自吸收放射源放出射线在穿过自身源体时也会因各种相互作用损失动能,改变方向或被吸收,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源的自吸收。34. 射线自吸收放射源放出射线在穿过自身源体时也会因各种相互作用损失动能,改变方向或被吸收,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源的自吸收。35. 截面靶体与特定类型和能量的入射粒子(光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