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66230682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广西来宾市象州县石龙镇花山小学 余云彰 邮政编码:545801 联系电话:18677266737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使学生会学、爱学,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最有效的途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前培养预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学生初始阶段,应加强预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只有对预习感兴趣,才能使预习活动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逐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 在策略上要注意预习内容难易适度,采用先扶后放,循序渐进的培养措施,逐步提高学生预习的能力。一开始教师应在课堂上花一定时间加以指导,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预习,严格督促学生按照预习要求和步骤进行预习,发现错误及时纠正。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学生初步学会预习后,将预习工作逐步放在课外进行,但不能因此放松要求,每天应认真检查,及时反馈,以评估预习效果。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让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课堂上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语文课的导入设计必须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儿童的兴趣,能使儿童情绪高涨,脑细胞活动迅速,神经处于兴奋

3、状态。因而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感知力、理解力和创新力都处于最佳发挥状态。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就能主动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去,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我预先在课前将教室做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里到处贴着五颜六色的鸟,有的展翅飞翔,有的玩耍嬉戏,有的在跳着优美的舞蹈课一开始,我出示自制的课件,播放出清脆的鸟叫声和课文画面。悦耳的鸟鸣声,色彩美丽的画面,很快把学生的心给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趁热打铁,我说:“同学们你们想和这些美丽可爱的小鸟做好朋友吗?让我们一起到鸟的天堂去看看吧!”然后,我接着让学生观看课件,感受鸟的天堂的神奇。这样,学生就会入情入境

4、,与课文产生共鸣,兴趣非常浓厚,语文课堂就会充满活力。 三、对学生主动求知的兴趣激发、主动求知的方法、主动求知的探索精神的培养 (一)营造民主氛围 让学生进入主体角色,培养其主体意识,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伙伴型合作关系,以树立学生学习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自主的意识,便于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例如,教学打碗花花一课时,让学生充分自学探索,运用积累知识,通过看图、读书、提问、小组讨论进入理解、消化、吸收状态,学生不但读懂了课文,还学到了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 (二)创设活动情境1还学生活动的时空。教学时,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个体学习为主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发现知识的

5、过程中,使教材贴近生活,激发学习动机,激起求索热情,切切实实地去阅读,自学未知的知识,直接感受与吸收课文语言,实现真情体验、真情交流。还学生选择的权利。遵循天性,遵从差异,从培养兴趣的角度着重,让小学生自选自学方法、自学形式,或圈点、或查写、或操练、或简画、或剪贴、或随笔、或眉批,自搜、自解、自思,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实施自主性学习。还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教师要利用阅读课文以活动促发展。如,游戏活动、课堂即兴表演、实验操作、朗读竞赛、小博士答辩、课后沙龙、答记者问等形式可让小学生兴趣盎然,乐学、爱学、会学,事倍功半地完成了阅读课文教学。 (三)发展创新思维 阅读课文教学时,教师应善于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要关注小学生的异象,诊视小学生的反常,异象即标新,反常即创新。采用引导质疑、合作探究使小学生在学文中收获料想不到的成功和体验。总之,构建了“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学生自主、课堂开放、生动活泼,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去自学,思考活动“达到跳一跳够得着”的目的,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