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2018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试题新人教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66230048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2018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试题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2018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试题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2018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试题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2018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试题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2018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试题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2018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试题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2018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试题新人教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2018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试题 (全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30分)1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咫尺(zh) 悖谬 未雨绸缪(mi) 毋庸赘言 B熟稔(rn) 擅自 呱呱坠地(gu) 不可思意 C请帖(ti) 箱箧 义愤填膺(yng) 按步就班D角色(ju) 撺掇 不

2、知所措(cu) 无动于衷 2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路人横穿马路,眼看就要与车相撞,司机紧急刹车,避免了一场车祸的发生。车上乘客目睹了这一扣人心弦的一幕。B我站在畦间的沟里四望,嫩绿的叶子齐整地一顺偃在畦上,好似一幅图案画,心中顿生一种不可名状的快感。C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D奶奶去世已经十年了,但她生前对我的疼爱之情我却一直铭记于心,耿耿于怀,这份情和爱我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3文化积累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曹禺,原名万家宝,出生于

3、天津,创作了雷雨茶馆北京人等话剧剧本。 B词是诗歌的一种,最初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根据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由于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为“长短句”。C水浒传中的高衙内,原来是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只因踢得一脚好球,受到皇帝的赏识,没到半年时间,直抬举他做到殿帅府太尉职事,他把持朝政、无恶不作。D红岩中刘思扬在前往游击队驻地的路上,一张悬首示众的告示差点让一向沉稳的她失去常态,是因为她发现牺牲者正是她的丈夫华蓥山中队政委彭松涛。4语言运用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远山。B证券交易所内那些

4、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D“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5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国家队的一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教练来了。B、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C每篇文章的字数约七百字左右,不得抄袭。D新的班委会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6语言运用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A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

5、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 B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C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D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7句子积累默写句子。(12分)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 。钱塘湖春行: ,谁家新燕啄春泥。浣溪沙:似曾相识燕归来。 。渔家傲:我报路长嗟日暮, 。马说:马之千里者, 。再别康桥: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湖心亭看雪: , ,独往湖心亭看雪。醉翁亭记中被后人用来形容“另有企图”的句子是: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被子又冰又破来表现作者艰难生活的句子是 , 。

6、二、阅读(50分)(一)严冬,荒野,松柏(12分)郭枫在黄淮大平原上,冬天,是风和雪撒野的世界。风,从塞外卷着严寒而来,猛烈地袭击我们荒凉的小村庄,除非在落雪的时候,天地才会静寂下来,至于无风无雪而又有暄和的太阳温暖着咱们的日子,这是不多见的。北方冬天的风,是贼,是无孔不入的恶贼,可恶的风,对于贫苦人家,从来不会停止无情的摧残。走在风中,单薄而破敝的冬衣,怎么裹紧也包不住全身的抖,凛烈的寒气,一直就吹透到骨子里去!到了夜晚,寒风摇撼着茅屋,门窗吱呀作响,屋子颤抖着仿佛要被寒风席卷而去。在凄厉的夜风呼啸中,屋外,不时传来树枝折断的声音,冬夜,谁知道有多么漫长?落雪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雪花的美

7、丽呢?真让我们傻里傻气的庄稼人无法明白。不错,庄稼人也喜欢冬天下几场大雪,那是为了期待,期待明春的禾苗可以长得茁壮,真正在大雪天,还是冷得使人没处躲。尤其在化雪的天气,多少人都冻裂了皮肤,冻坏了身子!谁还会赞颂雪花呢?在那种年头,谁能拥有拥炉赏雪的雅趣?不用说,在风雪的旷野里,所有的树都失去了颜色;只有松柏,才能挺立在严寒中擎起一树蓊郁的墨绿。可是,小时候,只记得松柏总是种在一些大户祖茔的墓地上,每回经过,就觉得雪地里的黑松林,特别神秘,特别恐怖,黑黝黝里面藏着什么,心里认定那些松柏不是属于我们的。读书之后,书中有数不尽的松柏赞歌;不管书上怎么说,我还是喜欢活在我们生活中的那些树。我喜欢柳的娇

8、柔、榆的粗犷、白杨的潇洒。我喜欢槐、椿以及各种常见的树木。我还是不喜欢松柏,总觉得松柏不是我们的。直到我走出了家园,跋涉过千山万水,看遍了人世的冷暖沧桑,渐渐地,我才懂得,松柏,是多么可傲的树!松柏,挺立在山峦的最高处,与白云絮语,与天风唱和,在苍茫的天地之间,树立出一种生命的风范。它站在高处,超脱于红尘之外,让群树仰望,仰望而无法企及。松柏,虽然享有无数的赞颂,却也承担着千古的寂寞啊!在红尘之中,那些不甘寂寞的人,却想借着松柏的风采,让自己伟大起来,崇高起来,这是何等的自私与愚昧啊!因此,一想到老家的原野上的那些松柏,被种在坟地里,我就为它们感到屈辱与难堪。可是,我也更懂得:为何在大风雪的旷

9、野中?松柏要傲然挺立,擎着一树墨绿抗拒严冬的淫威了。是的,冬天的淫威,可以让柔弱暂时低头,却永远征服不了顽强的生命。想念北方,想念老家的那些树木,当然,我更想念老家的人,想起那劳苦而沉默的人们,许多熟悉的面孔,就浮现在我眼前!那与我血肉相连的亲人,您们可好?三十多年的岁月,三十多年的动乱,可曾把你们摧折?知道吗?今天,对你们,我是如何地想念!想念北方,想念老家的树木,想念老家的人。老家的人是憨厚的,可是不要以为憨厚得什么都不懂了!那面孔,在笨拙憨厚中,也含蕴着细腻的情韵。那心灵,在敦厚和善中,自有一份刚烈在!凡是以暴力加给我们的,我们会坚强地反击出去,这是永不屈服的族类。想念北方, 想念老家的

10、树木,想念老家的人。要是没有那茁壮的树木,那莽莽荡荡的大平原,该会多么寂寞!要是没有那劳苦而沉默的人呢?没有那广大的善良的人群,谁来撑起中国的天空!8文章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3分)_9综合段,作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松柏?有什么作用?(3分)_10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_11文章到第段,似乎就可以收束全篇,作者又写下了第两段,这是否多余?请谈你的看法。(3分)_(二)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12分)姜广辉“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出自吕氏春秋诚廉,意思是说:石头可以被碾碎,但不能改变它坚硬的本质;丹砂可以被磨细,但不能改变它赤红的本

11、色。对于华夏儿女来说,名节操守不容玷污,理想志向不可动摇,就如同石之坚、丹之赤一样不可改变。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重视名节操守和理想志向,认为这是人的“正性”。大雪压枝,不改四季青葱的本色,是松柏的品节;狂风席卷,不改九天翱翔的征程,是鲲鹏的志向。古人从大自然中获取灵感,认为天地之间,虽然品物万殊,但皆有其正性。人的正性就是“人间正气”。古往今来,凡立身高洁、守志坚决之人,皆能为保持品节而坚贞不屈,为固守信念而视死如归,文天祥便是典范。南宋末年,文天祥临危受命,率军抗敌,兵败被俘,不受威逼利诱,至死不屈。“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是文天祥忠贞不渝品质的表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

12、取丹心照汗青”更是他大义凛然、为国捐躯的真实写照。不仅个人如此,一个群体也是这样。八十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的情况下爬雪山,过草地,冒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在高原寒、炊断粮、风餐露宿的条件下,在面对围追堵截、伤亡巨大的情况下,若没有坚韧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若没有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理想信念,红军就不会成就两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闻名世界的壮举。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人间正气”,为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提供了凝聚力和驱动力,是我们创造美好未来的坚实基础。“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这种“人间正气”激励着中华儿女不忘初心,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12.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_13.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_14.第段中“文天祥”和“中国工农红军”的例子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3分) _15.第段中“若就”这一关联词有什么作用?(3分) _(三)二十四节气(9分)材料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中国人从小就会背诵的二十四个节气歌。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第31个列入代表作名录的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