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心理过程(共8页)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66229899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讲--心理过程(共8页)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二讲--心理过程(共8页)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二讲--心理过程(共8页)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二讲--心理过程(共8页)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二讲--心理过程(共8页)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讲--心理过程(共8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讲--心理过程(共8页)(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心理过程教学目的: 1、熟练掌握注意、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绪和意志的基本概念2、理解各种心理过程的基本规律3、了解各种心理过程对教学的意义4、掌握各种心理过程的特点和分类5、学会基本的情绪调节方法教学重点: 1、注意、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绪和意志的含义2、各种心理过程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教学难点:1、各种心理过程的基本规律2、各种心理过程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时数:8课时 教学内容:注意、知觉与观察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的动画呈现第一节 注意一、注意的概述(一)注意的定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注意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

2、理过程,而是伴随着其他心理过程而产生的。(二)注意的种类根据注意时有无目的性以及是否需要意志努力,通常把注意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1、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无需作意志努力的注意。2、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3、有意后注意则是一种有明确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二、注意的规律(一)无意注意的规律1、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1)刺激物的强度(2)刺激物的新异性(3)刺激物的活动变化(4)刺激物的对比差异2、人的主观状态(1)对事物的需要、兴趣和态度(2)情绪状态与精神状态(二)有意注意的规律1、对活动目的的理解程度2、对活动的间接兴趣3、活

3、动的组织化程度4、内外刺激的干扰5、以往的知识经验6、人格特点第二节 知觉与观察一、知觉概述(一)定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知觉有两个特点:一是就其产生的条件来说,它是在客观事物的直接作用下产生的;二是就其反映内容而言,它是客观事物各部分、各种属性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二)分类1、根据在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的特性,可把知觉分成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等。2、根据知觉所反映的事物特性,又可把知觉分成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3、空间知觉处理物体的大小、形状、方位和距离的信息;时间知觉解决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运动知觉处理物体在空间的位

4、移。知觉还存在一种特殊形式,错觉,即对事物的歪曲的知觉。二、知觉的规律(一)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是指当我们知觉的客观事物,由不同的部分或不同的结构组成时,我们并不把它们知觉为个别孤立的部分或结构,而倾向于把其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征。格式塔学派心理学家对图形的组织原则进行了研究,归纳出如下几条规律:1、接近性规律2、相似性规律3、良好图形规律4、连续性规律5、封闭性规律(二)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在知觉客观事物时,有选择地从复杂的刺激环境中以少数事物为知觉对象加以优先知觉,而把其他部分当成知觉的背景。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2、知觉对象的运动状态3、

5、知觉对象各部分的组合特点4、人的主观状态(三)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们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理解与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并用语词加以标志的特征。(四)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知觉的映象并没有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改变,而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三、观察力的培养(一)明确观察目的与任务(二)做好观察的准备(三)学会观察的方法(四)养成观察的习惯(五)学会记录和整理观察结果(六)针对不同观察类型,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 教学内容:记忆、思维和想象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第三节 记忆一、记忆的概述人们感知过的事情,思

6、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或从事过的活动,都会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其中有一部分作为经验能够保留相当长的时间,在一定条件下还能恢复,这就是记忆。记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一)根据记忆的内容,可以分为形象记忆、语词-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语词-逻辑记忆是以语词所概括的逻辑思维结果为内容的记忆。情绪记忆是以曾经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运动记忆是以过去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二)根据记忆过程中意识参与的程度,可以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内隐记忆是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又叫自动的

7、无意识记忆;外显记忆则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三)根据记忆的知识类别,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记忆与程序性知识记忆陈述性知识记忆是指对陈述性知识即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程序性知识记忆又称技能记忆,是指对程序性知识即对如何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能的记忆,它通常包括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过程。二、记忆的基本过程及规律(一)记忆的基本过程按照传统心理学的观点,记忆过程包括三个环节: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识记是记忆过程的开端环节,是一种反复认识某种事物并在脑中留下印象,积累知识经验的过程。保持是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并得到巩固的过程。再认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感到

8、熟悉并能识别确认的过程。回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把它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记忆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相互依存、密切联系的。现代认知心理学从新的角度对记忆过程进行了解释,认为记忆有三个基本过程:信息摄入-编码,信息存储-保持,信息提取-提取。(二)三种记忆在现代认知心理学看来,根据记忆过程中编码方式的不同、储存时间的长短和储存容量大小,记忆可区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系统。1、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就是感觉记忆,也叫感觉登记或瞬时记忆。感觉记忆的编码方式主要有两种: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感觉记忆保持的时间很短。在视觉范围内

9、最多不超过1秒钟,在听觉范围内材料保持的时间约在0.252秒之间。另外,感觉记忆贮存的容量很大,凡是作用于感官的刺激均有可能进入感觉记忆,这些刺激如果受到注意就会转入短时记忆,如果没有受到注意,就会很快消失。感觉记忆中的信息如果得到进一步的加工就会进入短时记忆系统。2、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保持的时间比感觉记忆长,但最长也不超过一分种。这是短时记忆与感觉记忆的主要区别。短时记忆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其容量的有限性。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在编码过程中,将几种水平的代码归并成一个高水平的、单一代码的编码过程叫组块。以这种方式形成的信息单位叫做块。在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它们得不到复述,就

10、会很快消失掉。复述是使信息保存的必要条件,其种类有维持性复述和精细复述两种。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如果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加工,就可以进入长时记忆。3、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指保持时间在一分钟以上乃至终生的记忆。长时记忆的特点一是信息保持的时间超过一分钟,包括数日、数月、数年乃至终生。这是长时记忆与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的最主要区别,二是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任何信息只要得到足够的复习,均能保持在长时记忆中。(三)关于长时记忆1、长时记忆的编码(1)语义代码在短时记忆中主要涉及的是听觉代码,而在长时记忆中主要涉及的是语义代码。或者说,在长时记忆中,人们更多地是对一般意义或一般观念的编码,而不是去记事物的特定细

11、节。(2)视觉代码尽管长时记忆主要涉及语义代码,但人们也将视觉表象编入长时记忆。2、长时记忆的存储与建构长时记忆的容量大,保持的时间长,一般认为是无限的。归类是长时记忆中的组织工作。其次,当各种信息在概念上有一定层次的逻辑关系时,在记忆中它们就会按照其共同特性构一个多层次的概念体系。3、长时记忆中信息的提取与遗忘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再认和回忆。(1)再认及其影响因素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时间间隔;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个体的期待;人格特征。(2)回忆的概念及回忆策略联想是回忆的基础;借助表象、词语两重线索进行双重提取;暗示线索有助于信息的提取;与干扰作斗争;定势和兴趣直接影响回忆的方向

12、和效果。(3)遗忘遗忘的进程: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这就是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学习的程度;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识记者的态度。第四节 思维与想象一、思维与想象概述(一)思维的概述思维是一种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来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思维具有间接性与概括性的特点。1、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根据思维过程所凭借的中介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划分为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直觉动作思维是一种以实际动作作为支柱的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以事物的具体形象

13、和表象为支柱的思维。抽象思维是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形式进行的思维。2、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根据思维活动探索目标的不同方向,可以将思维划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当前问题给定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3、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根据思维的结果是否经过明确的思考步骤和对过程是否有清晰的意识,可把思维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直觉思维是人们在面临新的问题、新的事物和现象时,未经有意识的逻辑推理过程,而对问题的答案突然领悟或迅速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的思维。分析思维也称逻辑

14、思维,它是严格遵循逻辑规律,逐步分析和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的结论的思维。4、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根据思维过程或结果的创新程度,可以把思维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常规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二)想象概述1、想象的概念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该事物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活动的基本特点。2、想象的种类根据有无预定目的,可以将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15、(1)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在某种刺激物的影响下不由自主地进行的想象,叫无意想象,也叫不随意想象。(2)有意想象。有意想象也叫随意想象,它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努力地进行的想象。根据想象的独立性、新颖性和创造水平的不同,可以将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1)再造想象。根据语言或非语言的描绘,在人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称为再造想象。(2)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不依赖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3)幻想。幻想是与个人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3、想象的心智操作(1)粘合(2)夸张(3)典型化(4)联想二、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一)什么是问题与问题解决所谓问题,是指个人在有目的地追求而尚未找到适当手段时所感到的心理困境。问题解决是指由一定的情境引起、按照一定的目标,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过程。(二)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传统的心理学认为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一般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问题解决的过程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