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快乐中感受美术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66229896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学生在快乐中感受美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让学生在快乐中感受美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让学生在快乐中感受美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让学生在快乐中感受美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让学生在快乐中感受美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学生在快乐中感受美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学生在快乐中感受美术(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学生在快乐中感受美术 美术是一门基础教育课,一方面,它是一门寓德育于美育的思想教育课;另一方面,美术教育也是以愉悦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出发点的基础素质教育课。以往传统的美术教学使学生感到很枯燥、乏味,新的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作为这门学科的承载者美术教师,除了要教授学生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以外,还要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感受生活、热爱生活,并使所有的学生领悟美术的魅力,引导学生积极的、自信的、快乐的参与美术活动。纵观我国的美术教育目的,除了讲究培养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发展外,主要强

2、调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掌握,特别考虑的是政治前提下的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美育。新课标实施后,美术教育则很重视人的创造力与评价能力,强调个性发展与形成,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把美术教育作为全面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中国在小学美术教育立足民族的基础和本国国情前提下,正在逐步向以素质教育为主的方向转换。从课程教育形式来看,我国小学课堂授课绝大部分采取的是严谨的准备,一环接一环进行教学,追求课堂教学的主动性,来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其形式主要还是教师满堂灌,学生只能被动吸收。听课看课都讲究形式,实际效果如何是不太管的。很多优秀的课,都只是以形式丰富多彩,像唱戏式的用上很多道具,讲得细、讲得全、讲得稳,就

3、是好。课堂授课还受到很多局限,教者费心,学者费力。 课堂授课的开放与束缚、灵活与机械对学生一生的学习和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从近期目标来说,中国的基础教学好,而长远来说,各种能力,包括学习的能力就显得比国外学生差些,不少升入高一级学校就读的学生并未真正掌握了创造性的学习方法,而是通过“大量的加强补习”或“勤学苦练”来取得的。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体现出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它注重教学的实践性,注重生活与艺术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要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彻底转变,真正使学生自主的学,愉快的学,真正领悟美术的魅力,积极的、自信的、快乐的参与美术活动。德国的教育学家第思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以为教

4、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煽情,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处在儿童期的小学生,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是丰富多样生动的。学校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美术课堂教学又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主渠道。教师作为学生的组织者,管理者,怎样上好美术课,如何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以弘扬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指导思想,为学生提供一切机会,让全体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并成为有健全人格,有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呢?我通过自己的一点微薄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一、 借助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

5、与。由于多媒体的广泛使用,美术课也开始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往,上欣赏课都局限在教室,学生只能看到有限的挂图,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甚至看清,这样大大的减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借助多媒体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清晰的看到鲜艳的色彩、流畅的线条,而且还可以在轻松愉悦的音乐声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上欣赏课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这一课时,运用Powerpoint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创设蜿蜒曲折的长城,各种美丽的图片和翩翩起舞的文字,还有美妙的旋律等一系列有趣的情境。在课堂中还邀请同学给全班示范罗丹思想者的动态,引得同学哄堂大笑。许多同学争先恐后要求做示范动作。这样一来,学生都主动的参与整个教学,在

6、学习中体会到乐趣。如让环境美起来一课,课件用于扩展,通过欣赏名家大师的作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从法国切萨 、西班牙毕加索、易拉罐制作的烛台、小布头制作的挂饰、石头杂货店、蛋壳等,学生的情绪一下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在喜气洋洋的结束语中,进一步宣传废物利用的重要性,不但自己要去环保,还要向大人,朋友去宣传,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又如在欣赏第二册瓢虫的花衣裳一课的学生作品时,借书中的学生作品,引出了一个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课上,一个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瓢虫是吃蚜虫的,为什么画上没有蚜虫的影子?”这个问题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解决,就是教师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

7、。而我觉得这样处理可能效果更好:首先让小学生经过讨论来回答这个问题,他们有的说蚜虫被瓢虫吃光了,还有的说蚜虫还没生出来等等。接着,放有关课件,请同学们参照课件在这些作品中添上几个蚜虫,看看作品会是什么样子的?添加完后,有的学生说画得乱七八糟的不好看,还有的说怪吓人,还有的说看了画后有不舒服的感觉。最后,我总结说,你们的想法都对,绘画不是照相,不等于我们欣赏的课件,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就画什么,画出来的是自己不喜欢的,而是画你喜欢的,看上去舒服的、有趣的、有意义的东西。就像齐白石大师画虾时,没有画水一样。这一环节,教师没有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强加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观点和体验去欣赏、验证书中

8、的学生作品,将欣赏与观察、讨论、研究相结合,将学生引到积极主动的感受、体验与探索中。二、音乐辅助教学。美术是视觉艺术,音乐是听觉艺术,两这都是不可触摸的,但同时也都可带给人们强烈的感受。音乐极富强烈的情绪感染作用,能够调动人们的情绪反映,在美术教学中适当运用音乐,将会很好的辅助教学。如在欣赏达芬奇蒙娜丽莎时,一边倾听波澜壮阔的钢琴曲献给爱丽斯,一边欣赏绚烂夺目的色彩魅力,一边为主人翁失子后忧郁的心情而感到伤痛;在欣赏中国山水画时,一边欣赏画中的韵味、情趣、意境,一边欣赏如流水般叮咚的琴声,在高山流水中体会中国的韵味;上色彩知识课的时候,我先让学生听几段音乐,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再转入对美术色彩的

9、感受;在上手工制作课时,可以让学生边制作边欣赏爵士音乐,学生通过音乐的熏陶,把心中所想,眼中所见的表现出来。 “眼睛和耳朵其实是一种有待实现的能力、有待发掘的潜力、有待完成的任务、有待点燃的智慧”,比如小花猫在睡觉是一节想象创作课,我利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想象感受,教学中我比较注重这种能力的开发,让孩子真实触摸,体验柔软、尖利、力量等,并在摸之前提要求:不要弄疼小猫感悟小花猫的外形;利用听觉、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小花猫在睡觉时周围发生了什么事,我录了一些声音让学生听,炒菜声、狗叫声、汽车鸣笛、小鸟叫声等,充分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三、与文学相结合。文学的语言环境和理解能力对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背景、运

10、用有很大的帮助。美术教师在平时就应注意上欣赏课多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运用口头表达的方式把心中所想的东西表达出来。鼓励学生多写欣赏评述,字数不限,有感觉的可以多写,没感觉的可以少写,文体不限,可以是诗歌、散文、小说,也可以是“记流水帐”的形式,时间久了学生就有了要表达的东西。上中国山水画时,教师可以制作古诗词与画相结合的课件,供学生学习欣赏,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了作品的画意又理解了诗词的含义,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语言艺术的重要性就是有激情,语言生动,幽默等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及时的给予学生激励性语言、鼓励性语言是十分有必要的,用儿童的语言与学生沟通,更容易了解学

11、生,学生愿意与教师亲近,“一切为了学生,努力服务于学生”是我的教育主导思想。四、与环境设计相结合。现在,地球污染越来越重。在上环保设计课时,我将大量的有关污染素材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这些触目惊心的现象让他们感叹不已。然后大家就用颜料、画笔等工具设计了各种不同的关于环保的海报,呼吁人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地球。这样学生既注重了环保,又有了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多好。五、让学生做课堂的“节目主持人”。美术课不仅是教会学生如何画画,如何欣赏,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积极的、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这种观点已被大多数美术教师所认可。在课堂上,老师如果意味的“表演”,而没有留给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那么,这堂课就是失败的。

12、我在讲述凡高向日葵时,请同学们思考这个花瓶为什么不对称,学生纷纷发言“凡高的心理不平衡”,“当时的社会很黑暗”,“凡高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等等。然后我把同学们的意见加以总结就行了。我还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比如:我校开展“运动会”,结合漫画艺术,我给学生布置了“运动场上的瞬间”为主题的作业,学生总是很兴致勃勃的去完成,无论作业做的好与坏,都给学生有一种“当家做主”的感觉。六、让孩子画心中的画为了了解一年级班级中每个学生的绘画水平,在第一堂课上布置了一份作业:美丽的花朵,要求学生自由创作,可以是生活中常见的花朵,也可以是自己创造的花朵;可以是一朵、一束,也可以是一片。课后把

13、作业收集起来批改,批改时我在一张张画得不错的作业中发现了一张与众不同的、有趣的作业:图中并没有什么具体花朵的形状,只有一团一团很艳丽、明快的色彩,布满了整个画面。有意思的是虽然没有形体,但用色十分大胆且搭配出来的效果很协调。我把这个学生叫来,问她:“你这图中色彩用得不错,但花朵在哪里呢?”她眨眨眼睛,指着图中艳丽的色彩说:“这些就是呀,难道您看不出来吗?”我听了为之一动,觉得这孩子有些想法,也很有趣,随后在第二堂美术课上讲评作业时展示了她的画,并着重表扬了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长期以来人们已经注意到美术对开发儿童智力的重要作用,但对怎样实施教育却认识不足。经常有家长问老师:

14、“您看我这孩子画得好吗?像不像?”我明白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画得好,而这“好”所指的是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否模仿得“惟妙惟肖”。其实对于孩子们来说,重要的不是画的结果像不像,而在于在画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想法通过自己的方式画出来,这种画表达了孩子对生活、对自然中一切事物最朴素最直接的感受。像那个女孩子画的花朵,虽然没有形状,但她用了许多强烈、热情、明亮的颜色表达了她对花朵的理解,也许在她心中自然界物体的形状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中绚丽的色彩,因此自然而然她笔下的花朵只是一团一团灿烂的色彩。这正是孩子纯真无瑕思想的自然流露,虽然稚拙、简单,但她表现出的想象力是那么大胆、真诚,是我们成人所无法达到,

15、也画不出来的。因而许多艺术家如毕加索等到了晚年才明白自己终其一生所追寻的目标,原来就是能够拥有像孩子那样的创造力。我想,在对孩子进行美术教育时,不要一味地灌输如何掌握各种技术技巧,我们的美术教育不是单纯要培养一个个小画家,而是要让孩子从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教师和家长所要做的只是提供一个自由轻松的空间,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并在孩子出现困难时鼓励、启发和引导他们,让孩子的创造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千万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美术作品,不能用“干净整齐”“像不像”来作为衡量的标准,否则学生会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失去创造中的自由意识。那我们的后代将是克隆的后代,大名鼎鼎的沃尔特迪斯尼

16、小时的经历就值得我们借鉴,他上小学时,曾把老师留的作业中花朵画成人脸,叶子画成手,这神奇的幻想非但没有得到称赞,反而得到的是老师的一顿毒打。庆幸的是这并未让小画家夭折。今天,这样的事不该再发生在我们教师身上。七、运用好语言艺术首先要情真意切,声情并茂。语言之所以能够打动人的心,完全在于它是一种心声,是一种思想感情的流露。教师只有把对学生、对职业的爱,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充分溢于自己的言表,才能注情于声、以情动人、以声引人。只有通过这种包含慈爱、关心、朴实、动人的语言,才能感染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在学生中引起共鸣,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把学生吸引过来。其次要规范正确,清晰流畅。教师的课堂语言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因此,教师在课堂授课时,语言要规范正确,不仅要使用标准普通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