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与网络道德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66227909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安全与网络道德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信息安全与网络道德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信息安全与网络道德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安全与网络道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安全与网络道德(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安全与网络道德教学设计执教者:上海市杨思高级中学 王韵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高中信息科技(统一模块)教材第三章信息安全与道德规范包含信息安全、计算机病毒及防治、知识产权与网络道德三个小节,主要讲述了信息安全的定义和基本特征、计算机病毒特征及感染症状、计算机病毒检测与防治方法、知识产权与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内容。其中信息安全包括信息安全技术和社会法律道德两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在开展教学时将本章设计为2课时,分别从技术层面和法律道德层面开展第三章节的教学。本节课将从法律道德层面开展教学,主题为“信息安全与网络道德”。本小节概念性知识较多,内容也较枯燥,教师应针对重点、难点,在知识的层面上进行梳理和总结。通

2、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什么是信息安全、什么是知识产权,在网络中应具备的道德规范,从而增强学生信息安全意识,提高个人在信息技术运用过程中的自律能力和对信息社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学情分析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和各类信息系统的安全是摆在人类面前至关重要的问题。高中生面临来自于外界的各类信息,如何预防病毒的入侵以及虚假信息,如何保护个人有效信息,防止沉溺于虚拟世界,这是学生现实生活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信息安全的概念,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特征。2. 了解信息安全受到威胁的主要来源,知道信息安全的防范措施。3. 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知道知识产权在信息技术领域

3、中的作用,了解信息科技领域中的法律法规与道德规范。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对信息安全的三个案例分析,能够知道信息安全的防范措施,懂得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2. 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究,能够理解网络道德规范,树立使用信息技术的正确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信息安全意识,提高个人在信息技术运用过程中的自律能力和对信息社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信息安全的基本特征。网络道德规范。难点:信息安全技术防范措施。网络道德规范的理解。教学设计思路在本课时教学中,考虑到高中生知识水平及接受能力,“信息安全”部分教师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方法,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讲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

4、拓展思路、积极探索;“网络道德”部分教师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创设网络道德相关知识的情境问题,通过置疑、设问、反问等方法,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学会归纳,得出结论。让学生明白在信息实践中不但要学会技术,更要学会做人的道理。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内容目的及意义引入祖国刚刚迎来了60华诞,很多电视频道都在播放抗战题材的影片。试问,如果你是一名情报人员,在传送情报时,你觉得需要注意的信息安全有哪些?在特定的环境下思考,提炼信息安全的特征。学生回答预期回答: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可控性教师介绍信息安全的概念了解信息安全的概念问题思考信息安全受到威胁的主要来源有哪些?了解信息安全受到威胁的主要来源,知道信

5、息安全的防范措施:如何保护个人有效信息,如何预防病毒的入侵等,增强信息安全意识。学生回答预期回答:人为破坏、自然因素、“信息战”媒体演示视频:近百万台电脑感染“磁碟机”病毒图片:地震、水灾、电磁干扰等案例分析案例1:垃圾邮件案例2:文件丢失 案例3:密码账号交流讨论当我们面对此类问题时该如何解决?问题思考自20世纪80年底初出现计算机病毒以来,计算机病毒目前已经成为信息安全领域中的严重威胁。当你的计算机受到病毒攻击时,你的内心情绪如何?将课题从“信息安全”自然过渡到“网络道德”情境叙述情境1:对黑客的崇拜材料:“熊猫烧香”案件审理结果知识链接: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第23条、24条;刑法第

6、261条第3款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知道编制和散布计算机病毒不光是道德问题,而且是高科技犯罪行为,必定受到法律的制裁。情境2:抄袭材料:知识产权;网络知识产权知识链接:刑法第217条知道什么是知识产权,知道知识产权在信息技术领域中的作用,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情境3:虚假信息、网络用语了解信息科技领域中的道德规范,防止沉溺于虚拟世界。情境4:网瘾问题探究在网络上要注意哪些网络道德?提高个人在信息技术运用过程中的自律能力和对信息社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归纳总结回顾课程,归纳总结“网络道德规范”。明白在信息实践中不但要学会技术,更要学会做人的道理。教学后记这次教学展示课是在三林中学借班上的,因

7、对那里的学生不很熟悉,所以在引入前设置了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十个问题调动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整堂课知识涵盖量较多,通过多媒体的合理应用,适当的案例分析和情境问题设置,调理清晰,教学达到预设。最后归纳总结一环节,时间稍感紧凑,如能用现代化技术支撑进行学生观点展示,应给予学生更多及时的反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专家点评优点:1.通过问答方式的引入,师生互动拉近了距离,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2.举例贴近学生生活,能应用多种媒体,体现了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3.情境设置能吸引学生关注,最终用表格将问题归类较好。4.教学思路清晰,调理清楚,上课行为达到预设。提议:1.案例分析部分,教师可用两三句话进行可控可防治的总结。2.最后一环节如能与信息技术整合,及时反馈教师意见,效果可能会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