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工安全教育培训试题及答案【精选文档】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66226113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起重工安全教育培训试题及答案【精选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起重工安全教育培训试题及答案【精选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起重工安全教育培训试题及答案【精选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起重工安全教育培训试题及答案【精选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起重工安全教育培训试题及答案【精选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起重工安全教育培训试题及答案【精选文档】(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起重工安全教育培训试题及答案【精选文档】2017起重工安全考试题答案时间 部门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30分) 1。安全生产法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 专门 )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 资格证书 ),方可上岗作业。 2。安全生产法规定,从业人员在( 作业 )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 操作规程 ),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3。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 生命 )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同时也包括其( 附属 )的安全设施、安全保护装置和与安全保护装置有关的设施。 4。 吊具或吊装

2、容器损坏、物件( 捆绑 )不牢、挂钩( 不当 )、电磁钓具突然失电、起升机构的零件故障等都会引发重物坠落。 5。 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 异常 )情况,使用单位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 事故隐患 )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6.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至少( 每月 )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 维护保养 )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 8。 起重搬运时只能有一人指挥,指挥人员应有经专门( 安全技术 )培训取得合格证的人员担任。9. 起重物品必须绑牢,钓钩要挂在物品的( 重心 )上,钓钩钢丝绳应保持( 垂直 ).禁止使

3、用吊钩斜着拖拉重物.禁止工作人员利用吊钩来上下。10。 起重物品若有棱角或特别光滑的部分,在棱角或滑面与绳子相接触处应加以( 包垫 ),防止绳子受伤或 打滑。 11. 起吊重物不准( 长期 )悬在空中。有重物临时悬在空中时,严禁驾驶人员离开驾驶室或做其它工作. 12。 正在运行中的各式起重机,严禁进行调整或( 检 修 )工作。 13。 起重机上应备有( 灭火 ) 装置,驾驶室内应铺( 橡胶绝缘 )垫,严禁存放易燃物品. 14. 起重机起吊重物提升速度要( 均匀平稳 ),不易忽快忽慢,忽上忽下,以免重物在空中( 摇晃 )发生事故。放下时速度不宜太快,防止吊物倒地时碰坏。15。 起重司机上班或接班

4、时,都应对( 制动器 )、吊钩、钢丝绳和安全装置进行检查.发现性能不正常时,应在操作前排除完毕。16。 保护接零是指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 金属 )部分与电网的保护零线相互连接。 17。 漏电保护器既可用来保护(人身安全),还可用来对低压系统或( 设备 )的对地绝缘状况起到监督作用;漏电保护器安装点以后的线路应是对地绝缘的,线路应是绝缘良好。 18. 重复接地是指零线上的一处或多处通过(接地装置 )与大地再连接,其安全作用是:降低漏电设备对地 电压;减轻零线断线时的( 触电 )危险;缩短碰壳或接地短路持续时间等。 19。 使用锤子、榔头等甩打性工具时,握锤、榔头的手不得( 戴手套 ),

5、挥动方向不得站人。20. 使用撬杠时,支点应牢靠。高处使用时,严禁( 双手 )施压。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对的在括号内划,错的划)1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 ( ) 2从业人员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的命令,必须遵照执行。 ( )3. 为了防止触电可采用绝缘、防护、隔离等技术措施以保障安全。 ( )4。 电气设备发生火灾时,应先切断电源,用二氧化碳或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 ( )5. 起重机空载试验在于试验安全装置的安全性能。 ( )6。 起重机动载荷试验的荷重为额定荷重的100%. ( )7. 在起吊过程中如发现绳扣不良或重物有倾倒危

6、险,应立即停止起吊. ( )8. 在钓钩已挂上而吊物尚未提起时,禁止起重机移动或做旋转动作. ( )9起重司机开车前,必须鸣铃或报警。操作中接近人时,亦应给以断续铃声或报警。 ( ) 10钢丝绳有多处断丝且断裂口不齐,可以判定操作人员在使用前已进行了检查. ( )三、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进行(A)等危险作业,应当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A.爆破吊装 B。矿山建筑 C。起吊搬运 D.高空地下2依据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A )、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A.危险

7、因素B。事故隐患C.设备缺陷D安全生产责任3对于事故的预防和控制,安全技术对策着重解决( C )。 A. 人的不安全行为 B。 管理上的缺陷 C. 物的不安全状态 D。 有害的作业环境起重作业应该按指挥信号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C )发出紧急停车信号,应立即执行。只有作业指挥人员只有与起重作业有关的人员任何人 露天作业的轨道上起重机,当风力大于( )时,一般应停止工作,并将起重机夹轨器锁紧或猫定住。级级级 6吊挂和捆绑钢丝绳的安全系数应选( C).2.5 3.5 6 7吊运重物时,吊物下降到( C )米时,应及时发出慢就位信号。 A0.5 B0.8 C1.08起重作业中突然停电,司机应首先(C

8、) A关闭总电源 B鸣铃或示警 C将所有控制器置零 9钢丝绳在破断前一般有(C)预兆,易于检查、便于预防事故.表面光亮生锈断丝、断股10在起重作业中广泛用于吊索、构件或吊环之间的连接的拴连工具是(B).链条卡环绳夹11连接力强的标准绳夹是(A)。骑马式绳夹型绳夹型绳夹12千斤顶工作时,放在平整坚实地面并要在其下垫枕木、木板或钢板的目的是(B). 加大千斤顶的举升力扩大受压面积,防止塌陷 缩小受压面积13每天起吊前应检查起重设备及其安全装置;重物吊离地面约( B )时应暂行起吊并进行全面检查. A5厘米 B10厘米 C15厘米 14吊运物件要保持平衡,吊挂绳之间的夹角不得大于 ( C )度,特殊

9、物件应选用专用吊具。80100120 15起重机司机在作业中视线受阻时,应(A)。A有信号员的指导配合 安装超重警报器 有安全员在场工作16多次弯曲造成的(C)是钢丝绳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拉伸变形 弯曲疲劳17一般情况下不仅可以润滑钢丝,防止钢丝生锈,又能减少钢丝间的摩擦,但不能受重压和较高温下工作的钢丝绳芯为(A)。棉、麻芯钢芯石棉芯18吊运多根长形物件如型钢、钢管等时,应至少( B )绑扎,中间应夹放适当长度和数量的木条,以防滑脱. A一点 B二点 C三点19. 起重机作业中,制动器的零件出现(C)时应报废。磨损腐蚀裂纹20动力驱动的起重机起升机构必须设置制动器。制动器应采用(B )。常开

10、式常闭式综合式21警报型超载限制器可整定在( C )倍的额定载荷之间. A0.850。9 B0。90。95 C0.951。0 D1.01.0522当手拉葫芦的钓钩、起重链条、链轮、轴等出现( C )时,应禁止使用。 A. 磨损 B. 生锈 C. 裂纹23在用起重机械按有关要求,安全定期监督检验周期为( C )年。 A. 半 B。 1 C. 2 D. 3 24发生起重机挤伤事故的多为( B )人员 A. 搬远 B. 司索 C。 指挥 D. 驾驶 25螺旋及齿条式千斤顶的顶升高度不得超过螺杆或齿条高度的(C )。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四分之三三分之二26手持式电动切割机的砂轮片磨损到原直径的

11、( B )必须进行更换。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四分之三三分之二27根据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和人体触及带电体方式,一般可分为单相触电、两相触电及( B)。A。 三相触电 B。 跨步电压触电 C. 直接触电 28在线路的末端(开关箱内)漏电保护器应选择( A )型的,才能切断电源,以免伤及人身安全.A. 动作电流在30mA以下,时间小于等于0。1秒。 B。 动作电流在30100mA以下,时间小于等于0。10。2秒 C. 动作电流在1000mA以上,动作时间 0。2 0。1秒。 D。 以上几种都可以29任何电气设备在未验明无电之前,根据安全规定应认为( C )。A无电 B也许有电 C有电 30停

12、电检修时,在一经合闸即可送电到工作地点的开关或刀闸的操作把手上,应悬挂( C )标示牌. A. “在此工作” B“止步,高压危险” C“禁止合闸,有人工作”四、问答题(共30分)1钢丝绳报废的标准是什么?(5分)答:报废的判断如下:(1)整根绳股断裂.(2)绳的纤维芯破坏或里面钢丝断裂而造成绳径的显著减小时。(3)外部及内部的磨损及腐蚀,经确认比较严重.(4)绳股及钢丝挤出、压扁、扭结、绳径局部增大或变小,绳芯外露、波浪形以及局部外层钢丝伸长呈笼形等严重变形。(5)受损或电弧作用而引起的损伤。2起重机司机安全操作“十不吊”原则是什么?(5分)答:(1)指挥信号不明或多人指挥不吊;(2)超过负荷不吊;(3)工件捆扎不牢不吊;(4)吊物上站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