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地球的表面》教学设计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66222154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地球的表面》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地球的表面》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地球的表面》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地球的表面》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地球的表面》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地球的表面》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地球的表面》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球的表面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收集各种不同地貌特点的图片和资料;能够制作地貌模型并交流地貌特点;能够描述家乡地貌特点。知识与技能: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貌;认识一些典型的地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动手制作的快乐,并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快乐;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二、 教学重点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貌形态三、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很多风景图,让学生说说是哪里,老师简单介绍。这些美景就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除了这些美丽的山水,我们的地球上还有些什么呢?2谈话: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地球表面是什么样的。3小结:地球表面有大气,大气是构成地球的气体;有岩石,

2、岩石是构成地球的固体;还有水,水是构成地球的液体。还有就是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各种各样的生物。(二)、制作地表模型1谈话:在地球形成的漫长历史中,地球表面不断在发生变化,使地球表面呈现出不同的地形。2提问:地球表面都有哪些地形呢?了解地形可分为平原、山脉、河流等3谈话:大家想不想把看到的地形呈现在自己的眼前,即把它们做出来呢?4出示事先做好的一个模型,讨论可以用哪些材料来完成。5分组讨论设计图。6讲述布置要求:想好了再做,用多少拿多少,多的送回,允许各组去参观。下面我们四个人一组,来制作一个你们喜欢的地方的模型,材料都已经放在你们的实验桌里了,注意不要把东西弄到地上,不要把地面桌面弄脏。7学生领

3、取材料,开始制作。8学生制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三)、指导画模型1谈话:刚才我一直在各组“旅游”,你们设想的这些地方真的很漂亮,(举例表扬表现出色的小组)。下面我想请大家把你们设计的这些地方描在我的这张明胶片上,这样我们就可以永久保存它们了,愿意吗?2讲解:这个明胶片上一面是有粘性的,大家用手指一摸就知道了。我们把光滑的一面朝下盖在大家制作的模型上 3学生描图,上色。4谈话:现在,我们把画好的图后面放一张白纸,举起来向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看我们画的是什么?(师生讨论)5谈话:我们把书翻开,你们看这里的方格图就比我们的明胶片小了很多,你能把我们的地图正确地画到这儿吗?该怎么画?6讨论交流。7在书

4、上制作地图。8谈话:为了精确地、全景式地描绘地球地貌,摄影师在飞机上进行航空拍摄。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利用更先进的卫星在空中拍摄地球,从而获得更清晰、更准确的图片。9出示几张航空照片。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手段各有哪些优点,并与过去的手段进行比较,突出它们的先进性。10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现代手段,引导学生预测未来描绘地貌的方法。(四)、了解世界地形1出示地形地球仪,提问:在这个地球仪上最多的颜色是什么?它代表什么?2师生共同探讨地球仪上所表达的意义。3出示世界地形图,提问:世界上有几大洲?几大洋?哪些地方是海拔比较高的地方?南极应该在哪里?北极应该在哪里?4学生回答。5小结:我们的世界一

5、共有七大洲、四大洋,海洋在地球上占到了大部分,陆地上又是高原多,平原少。(五)、认识地图1提问:今天,很多同学都带来了地图,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地图?(学生讨论交流)2出示几个图例,提问:你能看懂地图吗?这在地图上一般都表示什么?3讲解图例。(六)、总结全课、拓展:有句俗话说“三山六水一分田”,就基本概括了地球表面的地形情况。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你能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吗?板书设计 2地球的表面水岩石大气层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地球的表面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中的第二课,基于学生的认识和需要,我对教材进行重组,学习目标定位在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认识基本

6、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2、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3、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4、会看简单的地形图,知道地形图上各种颜色的含义,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形。5、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以上目标基本达成。我在教学中充分采用各种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认识各种地形,根据地形的特点认识各种各样的地形,然后根据一些感性的认识,使学生能从地形图中认识各种各样的地形。其次学生也做了相应的准备带去去外地旅游的照片资料;与父母交谈获得的旅

7、游地区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并有学生负责介绍,学生相互认识,了解中国不同地区的地形也不尽相同。在此基础上先出示中国地形图,后出示世界地形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地形图上各种颜色的含义,并且指认我给的一些高山、高原、盆地等,使认识更加全面、深刻。在教学过程中也暴露一些问题:1、语言组织上也组织得不好,教学方法也不够灵活,所以课堂显得不是很活跃。设计的环节也有点不紧凑,。和学生的交流也不自然。在时间的安排上也不尽合理,导致时间不够充分,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家乡的地形,更好地结合当地的实际地形去知道地形的特点,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理解和消化,也没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2、还有,在处

8、理地形图上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看和发现,更多地从地形图上去认识我国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地形,应该多从地形图上去认识我国的地形,有顺序地从我国地形图上,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去认识。从海洋到陆地,一个一个地认识,这样学生会掌握得更好些。地球的表面评课记录 本节课是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课,教师通过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很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 信息技术有着资源强大、丰富、直观等优势,在教学中,张老师注重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有效的服务于科学学科的教学,使其能真正意义上的进行整合。 首先,学习资源的设计直观生动,内容丰富。在第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

9、提供的教学资源中进行选择性的学习,选择合适的导游带领小组同学进行这一次的课堂旅游,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和文字的介绍,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对比,最后得出结论,自己小组旅游的地方的地形的特点是什么样的。在第二个自主学习的时候,教师提出任务,由小组同学再次经过分析、探讨然后填写报告单,得出小组最后的答案。通过两个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正是在一步步的完成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在愉快、生动的氛围中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参与,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其次,课堂上教师改变了以往以教师单一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角色,采取了“任务驱动”、“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教师成为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并注重了课堂教学气氛的调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还有,教师抓住学生的年龄及认知特点,对教学环节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新颖、独特,深深吸引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进行课堂旅游之前,教师设计了让学生观看自己最想去的5个地方的环节,让学生进行感知,激发兴趣。而今天课堂上的旅游,一定会成为以后学生旅游时的借鉴,时刻提醒学生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好习惯。教师在设计的时候还注重了学以致用,让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也正是科学学习的目的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