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授课技巧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66217467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授课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师授课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师授课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师授课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授课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授课技巧(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授课技巧一、教师的授课语言要“甜”有些教师的课堂语言比较生硬,语气粗重,平板冷淡,少情寡味,犹如教堂里扯长嗓音 的诵经声,既不能引起学生的听课兴趣,也不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很有 影响。为此,有必要强调一下,教师的授课语言要甜一点。这里的“甜”,是指充满教师的 激情,饱含知识营养,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言语,是让学生在甜美、欢悦的感情所造成的氛 围中,集中精力,认真学习的言语。第一,语言的“甜”,源自对学生、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爱。只有爱学生,与学生打成一 片,才能了解到学生的喜怒忧乐、兴趣爱好、希望要求。作为心声的语言,才能温和、亲切、 甜美。有人对教师这个职业一腔怨气,对工作抱应

2、付态度,动辄生气,迁怒于学生,又怎会 有“甜”言奔涌?从教十余年来,我逐步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看到学生像看到自己的孩子 一样喜欢他们。缘于这份爱,学生评价我的课堂语言甜而亲切。所以,首先要爱学生、爱职 业,有道是言由中出,甜自爱来,就是这个道理。第二,要注意心理修养,善于控制和表现自己的情绪。无论在课外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 在走进教室之前,一定要使自己恢复常态,不能把自己恶劣的情绪传染给学生,更不能向学 生流露甚至发泄。这种高度的情绪控制力首先来自于平素的心理修养,来自于高度的职业道 德。在教室里,每个教育者,都是属于教育事业的,属于教育对象的;即使在课堂上碰到了 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甚至有不遵

3、守纪律现象,也应该冷静,保持良好的心绪,和蔼、亲切, 讲出“甜”的话语来。记得刚上班时,一看到学生捣乱,我就会怒上心头,禁不住狂风骤雨训斥一番,弄得学 生颜面扫地灰头土脸。现在想起仍觉得很后悔。我们有义务教育他,但是也要维护学生的尊 严,注意方式。能够把他叫出来用甜的语言教导他,这样即维护了他的尊严,同时也会赢得 他的感激和尊重。第三,注意揣摩言语技巧,使用语气、语调、节奏等把话说得更“甜” 一些。甜的言语, 除了浸透了感情之外,一般还表现为语气亲切,柔软,但不失庄重感;语调低一点,但不失 其速度与生气;语感儿童气足一些,又没有矫揉造作之嫌。话中洋溢着与学生一道探寻知识 奥秘的兴味。这就需要学

4、点儿童心理学和儿童语言,尽量把自己失去的童心寻回一些儿来, 使自己的口语对儿童的口味。唯其如此,才能使学生听出“甜”味来。第四,要注意表情的使用。人们的面部表情是丰富多彩的,它最复杂、最敏感,也最微 妙。甚至很难用语言表达的细微深刻的感情,都能够通过面部表情惟妙惟肖地表达出来。课 堂上,学生不但要听,还要看。要让学生感觉出语言的“甜”味来,无疑表情能够帮你大忙。 如果你面目慈祥可亲,情感表露丰富,会大大增强言语“甜”的效果。上大学时,一位姓顾 的老师教我们理论力学课,这门课深奥晦涩,但是我们整节课都听得很专注,而且能学 会。为什么呢?因为顾老师和蔼可亲,眼神中含着笑意和鼓励,谆谆善诱的语言洋溢

5、着快乐, 像叙家常一般,在不知不觉间,每一个知识点像潺潺的泉水一般流进我们的脑海。所以,且 不可忽视面部表情的作用,特别是眼神的使用。要让学生从你的眼神中看出深厚而动人的感 情,倾心而热烈的嘱托,热情而深沉的关怀。二、教学语言的速度要得当教学语言的速度“快些慢些”,是不是合理,是不是科学,对于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直接 的影响。并且,这“快些慢些”之间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学问。日常生活中,每位教师各有自己的语言习惯,彼此说话的速度总是有差别的。比如,年 轻教师说话比较快,连珠炮式;老年教师说话往往缓慢,“挂慢档”;女教师讲话,常常比 男教师快;这些都是指“生活语言”来说。至于“教学语言”则属于一种专门的

6、工作语言, 它在很多方面与生活语言不同。就拿速度来讲,不论是什么年龄、性格、籍贯、性别的教师, 一旦进了课堂,上了讲台,就不应该用日常的生活语言习惯速度去讲课,而必须受课堂教学 自身规律的制约,受与教学相关的诸多因素的支配,不得有任意性。凡有事业心、责任感的教师,都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语言速度实行一番科学的分析与检验, 都应该认真地探索和把握最科学、最合理的教学语言速度。有些教师上课时说话的速度过快,看起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学生听课的效果并不 好。我们学校有一位女教师,敬业精神首屈一指,但是讲课的语速太快了。上一句尚未听清, 下一句又叽里咕噜出来了,学生们总是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来听课,久而久之就

7、疲惫不堪了。 这正是因为发送信息的频率太高,使听课人的大脑对收取的信息处理不迭,势必形成信息的 脱漏、积压,导致信息传收活动的障碍甚至中止。反之,假使教学语言速度过慢,远远跟不上学生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弊病同样很大。 因为,那不但会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教学时间,而且,更坏的结果是将导致教学对象精力涣散。 我上大学时教测量的一位教师,说话的速度很缓慢,慢悠悠说完了上句,沉吟片刻又说 出了下句,时常有的学生听着听着就睡着了。这是因为大脑对所收到的信息已经完成了选择, 进行了反馈或储存的处理,这时仍然没有新的语言信息传送过来,一再地脱节、等待,持续 时间一长,感官和大脑皮层细胞自然会引起倦怠,从兴奋转入

8、半抑制状态。在心理上也会呈 现出厌倦疲乏的反应,降低听课的兴致与效果。那么怎样才能科学地确定和把握教学语言的 合理速度呢?一般地讲,至少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首先是教学对象的年龄因素一一这是确定教学语言速度的重要依据。给不同年龄、不同 年级的学生上课,教学语言的合理速度有明显差别。对中学生、大学生,其感官功能、大脑 发育情形与负荷能力都逐渐成熟,呈现出精力充沛,反应灵敏、迅速的特征。这时,他们说 话、思维和举止动作都是速度很快的。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教学语言的速度就得与之相适 应才是合理的。其次,是教学内容因素一一这是确定教学语言合理速度的又一重要依据。即,在同一年 级,对同一批教学对象,讲不同

9、学科的课或者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由于教材有深浅难易之 分,教学语言的速度也应有快慢之别。比如,讲述的速度一般快于讲解的速度;讲浅显易懂 的内容一般比讲艰深繁难的问题时说话快。再次,是教学环境因素一一这也是制约教学语言速度的条件之一。例如,在小班上课与 在合堂教室上大课,教学语言速度就有差别;上内堂课与上外堂课也不同。空间大、距离远, 语言速度就要相应地放慢。另外,课堂内外环境安静不安静,有无噪音干扰等等,也对教学 语言速度有影响。三、教学语言的响度要适当由于性格、气质、体质、语言习惯等多方面的差异,每个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说话的高、 低、强、弱各不相同。有的爱粗喉咙大嗓门儿,有的总是柔声细语。各种

10、语言习惯,在生活 中一般并不妨碍思想交流。但是,上课堂讲课,说话的高、低、强、弱就是个不能不讲究的 重要问题了。如果响度不当,不光对授课效果有影响,而且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也有 关系。响度合理是理想的教学语言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一切运用有声语言的场合应当讲究 的问题。教师上课,传授知识,是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活动。为提高教学效果,不能不努力寻 求教学语言的“合理响度”,也就是使自己说话的音高、音强、音长达到和控制在最适当的 程度。具体标准是使坐在每个位置上的学生都能毫不吃力地听清楚教师讲的每句话,发出的 每个音节,并且耳感舒适。如果达不到或超过这个合理响度,就会妨碍信息传递,影响听课 的效

11、果。不少教师自恃声音“宏亮”,即使在小课堂上课也习惯于放开嗓门,像在大会上讲演。 殊不知这种习惯的坏处实在很多:首先是讲者不必要地做多余的功,无谓地消耗能量和精力; 其次,由于学校教学区的建筑结构,不论楼房平房,总是一排排教室毗邻连接的,当这屋上 课时,那屋也在上课。如果某个教室里教师讲课声音过大,对四邻是很讨厌的干扰,对整个 教学秩序也起着破坏作用。再者,对本班的学生来说,超过所需响度的讲话会使听者感到太 受刺激,心神不宁,影响收取信息和及时反馈。这个学期,学校聘请了一位很有实践经验的 老工程师讲课,他的声音简直如雷贯耳,学生应该听得很清楚了吧?其实学生苦不堪言,尤 其是第一排的学生,不听觉

12、得可惜,听得话又震得耳朵难受。反之,如果教师说话声音过小,达不到必须的响度,后面几排座位上的学生就听不清, 不能顺利地收取到教师发出的全部语言信息,当然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我讲课的弊端就是 声音太小,后面的学生总提意见。声音不能覆盖全堂,不仅降低了教学效果,同时也好像自 己自信心不足似的。到底怎样科学、合理地把握教学语言的响度呢?这要靠教师自己善于体会揣摩,善于在 实践中总结。话是讲给教学对象听的,要时时从听者的角度着想。这里,不可忽视的一个标 准,是讲课者本人的耳感。即自己讲话同时,自己的耳朵也在听着。自己说话声音高低强弱, 音响效果怎样,自己的耳朵就随时在“监听”和检验,有一种现象很有趣:

13、大凡耳聋或听力 弱的教师往往习惯于用过响的声音说话。这正表明,个人的听觉对于个个把握说话响度的重 要。有经验的讲课,总是很自然地借助个人耳感,根据课堂空间大小,最近和最远的学生座 位与讲台间的距离,听课人数的多少,教室有无天花板,门窗是开是关,课堂内外噪音大小 等等各种与音响有关的因素,以及个人声音的特点,把握个人说话的合理响度,追求响度的 最佳效果。对有声语言来说,响度合理的是保证交流思想、传递信息效果的最重要条件之一。要掌 握得好,既需弄清许多复杂的原理,又需积累足够的实践经验,这并不是件简单的事。应当 充分重视,切切实实地下些功夫。四、讲课要有节奏感语言节奏是指讲课时语音、语调的高低和说

14、话的速度。首先,语音要清楚流畅。教师明快清晰的语音,能博得学生的好感,为拨动学生的心弦 创造良好的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尽量使用普通话讲课,避免难懂的俚语和乡音,只有教师讲 课字字清晰,学生才能声声入耳。其次,语调要抑扬顿挫。这种语调高低的交迭伴随着感情的起伏,就形成了一种节奏。 这种节奏作用于学生的感官神经,就能导致大脑皮层不断产生兴奋,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 强烈的感情共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高尔基说得好,“在距离近的 地方要避免使用同样的字眼、声音和音节。”语调只有高低相别,错落有致,学生听起来才 能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再次,说话要快慢适度。一般来说,说话速度要根据讲课内容

15、和学生情况而定。对重点内容要反复地讲,以期使学生加深印象;对难点要缓慢地讲,让学生有回味咀嚼 的过程。有时这一点我就没处理好。在学习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这一节中,学生第一次接触 到力系,而且力系的合成在以后的课程学习中会不断用到。尽管我在讲述力系合成时刻意放 慢节奏,但是从反馈回来的信息看,我讲的还是偏快,立即反映出学生在上课时并没有彻底 理解合成公式的内涵。对一般内容要简明地讲,使学生了解概要。我的学生曾对我说,如果课堂上老师讲课节 奏太慢,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下降,学习热情会冷谈下来。比如在我的一节课中,我采用快 节奏的方式讲课。因为这一节中知识点少,而且学生在初中已有所了解,内容较少且枯燥。 我就多举例子多设问,并让整节课节奏紧凑,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始终被我吸引着,这样的节 奏既省时间,又能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迅速转入新的知识点学习中。因此,适当的讲课速度能使学生在教学节奏中把握最重要的东西。如果一律用同等速度 平铺直叙,那就会机械呆板,使学生一片茫然,不得要领。综上所述,良好巧妙的教学语言,即要“甜”,又要有恰当的速度、响度、节奏感,这 样才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