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1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66201635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1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山东省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1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山东省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1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山东省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1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山东省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1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1(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项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0小题,共0分)1(11月山东高密高三质检7题)明代晋商范世奎经商西北,“义而资益巨,占良田数百亩”;消代乾隆时期,山西浑源、榆次两个州县的寓商大贾“且多置买田地”。当时,这一社会现象( ) A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增进了商品货币经济的活跃C大大增强了都市的经济功能 D便利了商业资本的迅速积聚【答案】A【点拨】本题考察明清时期的经济变化。提取题干信息:“占良田数百亩”“多置买田地”阐明此时已有一定的资本积累,但是资金不是投入到商品的扩大再生产而是用于购买田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结束】2(5月聊都市二模

2、9题)唐朝诗人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诗中的“草市”指的是A汴梁城固定的商品市场 B边疆繁华的茶马市场C城乡间彻夜营业的夜市 D乡村里形成的农贸集市【答案】D【点拨】根据所学,南北朝时期,在离城乡稍远、交通便利的某些地点自然形成了民间集市即草市。到唐代时,草市的作用十分明显,逐渐演变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据此草市指的是乡村里形成的农贸集市,选D项。【结束】3(11月山东聊城高三期中32题)元代并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二餐,早也香甜,睡也香甜。布农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

3、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对这首词的解读不对的的是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B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C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比不思进取的心态D反映了中国古代老式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答案】B【点拨】古代小农经济不也许富足和惬意,由于封建剥削严重和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的落后性,天生脆弱。【结束】4(11月山东聊城高三期中33题)某瓷器收藏家的藏品有秘色欧颈细口瓷瓶、五彩镂空云风纹瓶、青花花卉纹执壶。该收藏家的生活时代不早于A魏晋 B隋唐 C宋元 D明清【答案】D【点拨】五彩瓷和青花瓷最早是在明

4、清时期浮现的。【结束】5(11月山东潍坊市四县高三期中13题) 清朝前期,福建泉州、漳州生产丝绸,所需原料购于江南,载往镇江染色后运回织绸。这反映当时 长途贩运贸易活跃 区域分工明确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生产社会化明显A B C. D【答案】B【点拨】本题材料可以反映出当时长途贩运贸易活跃;有了区域分工;生产社会化形成。据此项说法对的,第项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中后期,与材料无关联。【结束】6(山东高密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11题)明清时期,商品货币经济空前繁华,通过土地买卖广占田土的现象日益普遍,“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莫不志在良田”。这一现象的直接影响是 A初次对土地私有制予以全面肯定 B增进

5、了租佃土地经营方式的产生 C为均田制的履行提供了有利条什 D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发展【答案】D【点拨】此题考察的是对明清时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因素发展的因素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由于政府以上政策,商人把资本大多用于买房置地,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因此此题对的选项是D。【结束】7(3月淄博市一模9题)明代一老者说:“世人尽道读书好,只恐读书读不了!读书个个望公卿,几人能向金阶走?农工商贾虽然贱,各务营生不辞倦。”这一观念的浮现阐明了( )A.商品经济发展 B.理学统治地位动摇C.专制主义强化 D.科举录取人数太少【答案】A【点拨】理学统治地位动摇与史实不符,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确立于明朝

6、,排除B。专制主义强化与史实相符,但是不符合题意“农工商贾虽然贱,各务营生不辞倦”,排除C。科举录取人数太少与史实不符,排除D。随着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工商业地位日渐突出,冲击了旧有的思想观念,致使“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老式观念有所动摇,浮现了“农工商贾虽然贱,各务营生不辞倦”。因此对的答案为A。【结束】8(12月山东实验中学高三诊断2题) 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严禁设立商品交易市场。这表白( )A乡村地区没有设立市场的必要B都市是商品互换的唯一场合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D州治、县冶具有设立市场的条件【答案】C【点拨】本题考察中国古代的经济。唐朝时期店铺不能随意扩大,市

7、的买卖时间收到限制,农村和偏远地区浮现了定期举办的草市。AD虽说发错误,草市也是属于商品互换的场合,因此B项错误。【结束】9(2月济南市调研2题)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厚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如下对材料中“商人”行为的论述对的的是( )A她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 B她到浮梁买茶时住在“会馆”中 C经商使她的社会地位发生主线变化D她将茶叶贩卖到海外,受到“海禁政策”的限制【答案】A【点拨】本题考察中国古代商人发展概况。白居易是唐朝诗人,从材料信息看,商人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故A项对的;“会馆”出目前明清时期,故B错误;中国古代长期履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地位低下,故C错误;“

8、海禁政策”实行于明清时期,故D错误。【结束】10(山东高密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10题)战国时期,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这一记载不能阐明国内古代自耕农经济 A随着生产工具的改善应运而生 B生产规模狭小且性别分工简朴 C以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为特性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答案】A【点拨】此题考察的是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特点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没有反映生产工具的变革,故此题应当选择A项。【结束】11(5月青岛市二模10题)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

9、画诸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导致这一现象的核心因素是(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佛教的广泛传播C封建统治者实行愚民政策 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答案】D【点拨】从材料对牛的尊重可知牛在中国古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地位,而牛的重要性在于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下牛是重要的农用动力,可知选择D项。【结束】12(11月淄博一中高三期中26题)明朝中后期,浮现“末富居多,本富居少”,江南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这阐明( )A自然经济解体 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C商品经济相对发达 D资本主义萌芽浮现 【答案】C【点拨】本题材料中“末”指商业,“本”指

10、农业,是阐明朝中后期,经商致富的多了起来,因农业劳动致富的非常少,江南的百姓此前经商的很少,目前脱离农业劳动而从事工商业的人,比此前多了三倍多,材料反映了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达。A项自然经济解体说法错误,近代鸦片战争后才开始逐渐解体;B项说法材料未体现;D项资本主义萌芽浮现一说,材料中也未能体现。【结束】13(12月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质检1题)出名史学家苏秉琦先生指出,中国农业来源具有“满天星斗”的特点,如下选项中最能印证该观点的是( )A北京人遗迹已发现采集和猎取食物的遗迹B湖南玉蟾岩,陕西半坡遗迹、浙江河渡遗迹等地都发现了人工栽培水稻的遗存C除了黍、粟、水稻外,来源于战国的粮食作物尚有稷、大

11、豆等D在浙江余姚河姆渡的考古发掘中,发现存在的大量稻谷的遗存【答案】B【点拨】理解材料中“满天星斗”的核心词。A、C项不能反映中国古代农业来源,D项不能反映材料中“满天星斗”的特点。B项多处遗迹发现人工栽培水稻,阐明中国农业来源具有“满天星斗”的特点。【结束】14(12月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质检3题)“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该现象应始于下列哪一部作品所反映的历史时期( )A张衡二京赋B(西晋)左思三都赋C曹雪芹石头记D(宋)王溥唐会要【答案】D【点拨】材料反映的是唐朝对市的管理有时间的限制,故选D项。【结束】15(5月潍坊市三模15题)

12、杜牧上李太尉论江贼书记载“(江贼)水劫不便,逢遇草市,泊舟津口,便行陆劫。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自十五年来,江南江北,凡名草市,劫杀皆便,只有三年再劫者无有五年获安者。”从上述材料中可以提取的信息有民间集市在江淮浮现 古代经挤重心开始南移 草市税是国家重要收入交易者财货缺少安全保障A B C D【答案】C【点拨】材料大意是说当时某些江贼因江河上打劫不便,于是常常打接近江河、交通便利的草市的主意。特别是江淮一带的草市,接近江河,有许多富室大户,常被江贼打劫。据此可以提取的信息是民间集市在江淮浮现;交易者财货缺少安全保障。本题选项,第项与材料无关联。【结束】16(山东高密市高三上

13、学期期中考14题)1656年,清政府颁布法令,严禁“商民船只擅自下海”,规定“凡沿海地方口子,到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并严惩一切“私下诸番互市者”。这一政策的最大影响是 A沉重打击了海外航运业的发展 B直接丧失了对外贸易的积极权C使国内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 D导致沿海商民的经济收入锐减【答案】C【点拨】此题考察的是对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严禁“商民船只擅自下海”,其最大的影响是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之后,导致中国近代被动挨打。因此此题应当选择C。【结束】17(12月山东实验中学高三诊断3题)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

14、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崩溃C表白政府十分注重商业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答案】A【点拨】本题考察中国古代的经济。提取材料信息:材料一方面提出了商业与农业发展不均衡所浮现的问题,之后“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论述了农业与商业之间的关系,必须两者并重。CD项偏重于商业的发展,不符合材料信息。材料中也没有提出克制商业,因此B项排除。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的纺织业中浮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结束】18(11月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质检4题)“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对此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结识不对的的是( )A这一现象出目前商周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