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要吃什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66188010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湿热要吃什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湿热要吃什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湿热要吃什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湿热要吃什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湿热要吃什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湿热要吃什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湿热要吃什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宜食食物: 性质寒凉、味淡或苦,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物,如莜麦、玉米、薏米、小麦、小米、赤小豆、绿豆、蚕豆、苦瓜、黄瓜、冬瓜、大头菜、空心菜、金针菜、苋菜、莴苣、茭白等。忌食食物:性质温热,有补益助热作用的食物,如籼米、狗肉、羊肉、鸡肉、河虾、海虾、海参、链鱼、草鱼、荔枝、橘子、刀豆、芥菜、薤白等。 味辛辣性温热,易助热生火的食物,如韭菜、辣椒、肉桂、干姜、生姜、花椒、胡椒、小茴香、菜茴香、大蒜、白蔻等。 磁腻味厚,易生湿、加重湿证的食物,如山药、糯米、红枣、蜂蜜、龙眼、花生、西瓜、松子、猪肉、牛奶、枇杷等。 食疗参考方:羊肉 性温,味甘,黄疸之人多为内有湿热,熏蒸肝胆,胆液外泄而发黄.金匮

2、要略中早有告诫:“有宿热者不可食之。”黄疸之病屑“内有宿热”之疾,法当忌食.随息居饮食谱也早有告诫,认为“疸病均忌”.鸡肉 性温,味甘,黄疸多属肝胆湿热内蒸,饮食宜清淡不宜温补。医林纂要认为鸡肉“肥腻壅滞,有外邪者皆忌食之。”实际上内外有实邪者皆当忌食,清代食医王孟英就明确告诫:“疸症忌之。”尤其是湿热偏重的阳黄之人,更不宜食. 醍醐 为牛乳制成的食用脂肪.能滋阴、养营、润燥,而黄疸或为寒湿为患,或为湿热蕴结肝胆,而醍醐滋腻养阴,不利湿邪排泄.这正如随息居饮食谱所言:“中虚湿盛者均忌之。”所以,无论阳黄或阴黄之人,皆不宜食. 蚶肉性温,味甘,有补血温中的作用.根据清代食医王孟英的经验,湿热黄疸

3、者不宜多食,他在随息居饮食谱中指出:“蚶,多食壅气,湿热盛者忌之.”阳黄之人为湿热内蕴肝胆,故当忌服。 白酒 又叫烧酒,属于一种烈性酒,含酒精成分高,在体内要经肝脏被氧化分解。由于烧酒性属火热,纯阳毒物,黄疸之人饮之,势必加剧邪热更甚。同时又直接损害肝细胞,加深黄疸。所以,黄疸病人切勿饮酒,尤其是烈性白酒。 人参性温,味甘,为温热性补气强壮食品,有助热上火动血之弊。黄疸之人多以湿热之邪为患,尤其是急性黄疸之人,多屑中医热证、实证,宜吃清淡利湿之物,忌吃温热补益之品,尤其是人参,甘温助火,阳黄之人更应忌食。鸡蛋 性平,味甘,为高胆固醇食物。随息居饮食谱中认为:“多食动风阻气,疸、痞满,皆不可服。

4、”因此,湿热型黄疸及寒湿型黄疽皆不宜食。 南瓜 为甘温益气之物,多食有阻遏气机之弊。本草纲目认为“多食发黄疸”。清王孟英也认为“疸痢胀满皆忌之”。故阳黄之人湿热壅滞者,应忌之。 此外,阳黄者忌食辣叔、榨菜、大蒜、肉桂、丁香、茴香、葱、韭、生姜等辛辣之品,忌食糯米、大枣、荔枝等黏糯滋腻之物;忌食马铃薯、豆瓣等易致胀气的食物;也忌食动物油、肥肉、狗肉、海鱼、虾子、以及黄芪、紫河车、黄精等补益之品.阴黄之人还应忌食螃蟹、螺蛳、蚌肉、柿于、香蕉、莼菜、生地瓜、生菜瓜、苦瓜等生冷性凉食物。 3回答者: halingng0用三仁汤加减,常加冬瓜皮,茵陈,使湿祛热清,脾胃安和.湿热下痢多用葛根芩连汤加减;若

5、出现黄疸之症,可用茵陈五苓散加减.所以在食疗方面,)湿热重了吃麦冬很有效.可熬粥可泡到菊花茶里,也可象吃糖一样每天吃一把。)可以吃薏米红豆粥,多吃熬冬瓜,不要喝牛奶,豆浆,尽量不吃厚味膏粱,海鲜.薏米红豆粥开始是薏米:红豆=:1,另外一半是大米,吃了有0多天后,变为薏米和红豆之比为2:,另一半是大米,粥要不稠不稀去湿热可以用薏苡仁 黄连 黄柏茯苓等 夏枯草15克、菊花1克、桑叶15克、麦冬10克、甘草10克、板蓝根5克。每天一剂,先试两剂,看看效果。常用滋阴中药天冬、麦冬、玄参等 常用的清热泻火药 大黄、黄连、黄柏等 常用的解毒消肿药连翘、金银花、大青叶等补脾的食谱:马铃薯(洋芋、土豆、山药蛋

6、)味甘、性平。作用:补气、健脾。宜于脾虚体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芽的马铃薯芽与皮有毒,忌食。 红薯(甘薯、地瓜、番薯)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力、宽肠胃.宜于脾胃虚弱、形瘦乏力、纳少泄泻。多食易引起反酸烧心、胃肠道胀气.香菇味甘、性平。作用:益胃气,托痘疹。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属于发物,麻疹和皮肤病、过敏性疾病忌食。 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作用:补气健脾,养阴益肺,补肾固精.宜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慢性泄泻。湿盛和气滞胀满者忌食。 栗子味甘、性温,归脾、胃、肾经。作用: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宜于脾虚食少,反胃,泻泄。气滞腹胀者忌食。 红枣(大

7、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益脾胃,养血安神。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疲乏无力.气滞、湿热和便秘者忌食。鸡肉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中益气,补精添髓。宜于脾胃虚弱,疲乏,纳食不香,慢性泄泻。实证、热证、疮疡和痘疹后忌食.兔肉味甘、性凉。作用:补中益气,凉血解毒。宜于脾虚食少,血热便血,胃热呕吐反胃,肠燥便秘。虚寒、泄泻者忌食。 猪肚(猪胃)味甘、性温.作用:补益脾胃。宜于虚弱、泄泻,近代用于胃下垂和消化性溃疡。牛肚(牛百叶)味甘、性温。作用:益脾胃,补五脏。宜于病后气虚,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羊肚(羊胃)味甘、性温。作用:补虚弱、益脾胃。宜于形体瘦弱、脾胃虚寒。 牛肉味甘、性平

8、,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中气下陷,慢性泄泻.桂鱼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血.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虚寒证、寒湿证忌食。泥鳅味甘、性平,归脾、肺经。作用:补中益气,利水祛湿。宜于中气不足、泄泻、脱肛。 粳米(大米、硬米)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宜于中气不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脾胃不和,呕吐、泄泻。 籼米味甘、性温,归肺、脾、心经.作用:补脾胃,养五脏。宜于脾虚湿盛腹泻。热证、湿热证、阴虚证忌食。 糯米(江米)味甘、性温,归脾、胃、肺经.作用,补中益气,补肺敛汗。宜于脾虚腹泻,近代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9、粘滞难化,食积证、气滞证、湿证、脾虚胃弱及消化不良者忌食.扁豆味甘、性微温,归脾、胃经。作用,健脾化湿,清暑和中。宜于脾虚湿盛,食少便稀,暑湿吐泻。气滞腹胀者忌食. 豇豆味甘、性平,归脾、肾经。作用:健脾,补肾.宜于脾胃虚弱,腹泻,呕吐。气滞证和便秘者忌食。 蜂蜜味甘、性平,归脾、肺、大肠经。作用:补脾缓急,润肺止咳,润肠通便。宜于脾胃虚弱胃痛,津亏肠燥便秘,近代用于消化性溃疡。湿证、湿热证、胃胀腹胀、呕吐、便稀者忌食;不宜与葱、莴苣同食。山药性甘平,气阴两补,补气而不壅滞上火,补阴而不助湿滋腻,为培补中气最平和之品.药店有炒山药和生山药两种,建议买干燥后的生山药较好。芡实止腰膝疼痛,令耳目聪

10、明,不但止精,而亦能生精,去脾胃中之湿痰,生肾中之真水,是健脾补肾的绝佳首选。薏米性微凉,健脾清肺,以祛湿浊见长。将三种药各50克打粉,每日熬粥服用如果脾胃过于虚寒,薏米可以不用,只用前两种 还有脾虚者不要吃太凉的食物体里本身是有火的,如果没有火那么生命也就停止了,也就是所谓的生命之火。当然火也应该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比如体温应该在37度左右,如果火过亢人就会不舒服,会出现很多红、肿、热、痛、烦等具体表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有火则生、无火则死,正常意义上说来火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必须的,超过正常范围就是邪火。不正常的火又分为虚火和实火,正常人体阴阳是平衡的,对于实火来说阴是正常的但是阳过亢,这样就显

11、为实火.另一种情况阳是正常的阴偏少,显得阳过亢,这样就显示为虚火。 上火还有什么含义? 上火中的“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表现的部位,再就是表示的一个动词也就是产生火了.一般人认为上火的具体表现一般在头面部居多,实际上中医认为人体是联系的,身体各个部位都应该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那么人体的邪火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是自身引发的还是外界因素导致的?中医认为邪火大部分还是由内而生的,外界原因可以是一种诱因。总的说来还是身体的阴阳失调引起的。 外感火热最典型的表现是什么?最常见的就是中暑,通常都是在温度过高、缺水、闷热的环境下呆的时间过长,然后体温也会升高。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外感火热症。一般来说内生的火热情况

12、比外感火热多。比如现在人压力变大、经常熬夜、吃辛辣食物等,内生火的因素比以前要大得多。 很多人认为上火是小毛病,吃点药或者自我调节一下就可以了.实际上上火有的情况下比较轻,是可以自己调节的。但是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比如老年人或者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还是应该引起注意的。解决上火的方法 常用滋阴中药 天冬、麦冬、玄参等 常用的清热泻火药大黄、黄连、黄柏等常用的解毒消肿药连翘、金银花、大青叶等 另外中医针灸、拔罐、推拿、按摩等对于治疗上火也有很好的辅助作用。生活中要注意劳逸结合,饮食上要注意多吃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多喝水少喝酸甜饮料,少吃辛辣煎炸食品,少抽烟喝酒.上火和心理状态也有密不可分的关

13、系,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其实是人们最好的灭火剂. 这些用于降火的药物所有人都能吃吗? 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火分为虚火和实火,还要看病人是肝火旺还是肺火旺或者别的类型,所以药物不要随便吃,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吃水果也要引起注意,有的水果属于热性水果,比如荔枝、橘子、菠萝、桂圆、石榴等。食品中的葱、姜、蒜、辣椒、酒、辣椒、胡椒、花椒、熏蒸食品,四川的麻辣烫等都是容易上火的。 夏天喝牛奶容易上火,是这样吗?中医认为牛奶是牛血所化的,因此是有营养的,但是牛奶喝多了确实也是会上火的,尤其是夏天。牛奶的营养成分很高,含有很多蛋白质、矿物质。 什么办法可以使胃火过盛的症状有所缓解?患者一般除了嘴里有

14、味以外还有大便干燥、口苦、打嗝等问题。现在西医研究认为这种病人很多都是属于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医认为一般都是胃火过盛,但是有时候也表现为肝火过盛。调理主要还是饮食调理,要多饮水,改变不好的生活习惯。如果是胃火可以吃一些三黄片等药,如果出现肝火可以用丹参逍遥等。 上火了喝凉茶是否有用?茶一般都是喝绿茶和红茶。绿茶是凉的,有清火的作用。红茶是温的,不主张有上火体质的人饮用。另外除了茶以外还有很多简便易行的祛火方法比如喝绿豆汤就很好。具体喝哪一种茶要根据自身的体质来决定,如果是虚寒体质的人一般不容易上火,喝红茶就会起到保健作用。如果特别容易上火的人可以喝一些绿茶 回答者:匿名0-2711:45 “上火

15、”是中医学专用名词。如果出现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痛以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状,中医就认为是“上火”。 “火”是如何产生的呢?一是直接受自然界“火热之邪”的侵袭而引起“上火”症状;一是机体内存在的能推动生命机能而看不见的“火,由于阴阳失调,失去了正常潜藏功能,而引起“上火”症状。 引发“上火”的具体因素很多.情绪波动过大、中暑、受凉、伤风、嗜烟酒以及过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贪食羊肉、狗肉等肥腻之品和中毒、缺少睡眠等都会“上火”. 中医把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叫“上焦火,把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叫“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又按脏腑开窍,把目赤肿痛称“肝火”,鼻扇气喘称“肺火,口舌生疮称“心火”等等.结合内在情况,这些火还可统分“虚实”两大类,症状重,来势猛的属实火;症状轻,时间长并伴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等的属虚火。这种分类为有关治疗提供了依据。治疗“上火”要注意两点:一是选用中药,而不盲目投用西药.因前者是调理全身以治本,后者却只能针对症状治其标。二是遵照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如治“中焦火”宜投清胃散等,治“心火用导赤散等,治“实火”用三黄片、牛黄解毒片等药泄火,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若见“火”就用三黄片之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