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改“听、评课”为“观、议课”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66175408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改“听、评课”为“观、议课”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应改“听、评课”为“观、议课”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应改“听、评课”为“观、议课”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应改“听、评课”为“观、议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改“听、评课”为“观、议课”(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改“听、评课”为“观、议课”读李希贵学校管理沉思录有感抽闲暇时间,拜读了人民教育刊登的北京十一中学李希贵校长撰写的系列文章李希贵学校管理沉思录,对李校长那充满睿智、创新、人文精神的学校管理模式所深深震撼。因此,对后续所发的系列杂志,我都想法收集齐,做好学习笔记,并用心品读每一篇文章,咀嚼每一个观点,再结合自己学校的管理格局进行对比思考,找出存在的差距,思考问题的本源,为领导作出管理决策提供建议。在2011年第10期杂志中,李校长就目前的“听课、观课与走课”撰文发表观点。文中,李校长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到了作为校长、作为教育家要转变听课方式,转变管理教学、研究课堂的方式。他引用原上海教委张民生

2、先生提出的观点“要从听课、评课走向观课、议课,我十分赞赏,两个字的改变包含了教育观念的诸多改变”。笔者曾经从事基层教研工作十几年,对此深有同感。听课、评课给授课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长期以来,作为听课、评课的对象总是以管理者、检查者或专家身份出现在课堂,总习惯于以上层的眼光审视课堂,习惯于站在高层角度,以自己的理论素养、思维方式来评头论足,用放大镜去发现问题,用显微镜去挖掘毛病,用反光镜去拷问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符合自己口味的课则大加赞赏;反之,则“一棒子打死”。 对于授课师本人的设计理念、教学方法、环节处理、教学手段运用等却思考甚少,指导不足。尤其是对课堂上出现的卡壳、冷场现象表现

3、出极大地失望,摇头叹气,长吁短叹,造成授课教师感到有领导听课的课堂如同在刀尖上跳舞。因此,总是出现一些平时讲课不错的教师有人听课时慌场现象,出现一些教师临时改教案的现象。实行“观课”,观课者与讲课者地位上走向平等。在人的内心深处,总是有一种奋发向上的欲望。作为授课教师,因为接受的是大家的观课,所以,作公开课的压力会转换成把课做好、做实的动力,会去自觉地研读教材,研究学情,制定目标,锤炼教案,力求课堂高效精彩。作为观课者,则站在欣赏的角度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用自己的慧眼去细致地发现、品评课堂上的每一处“精彩”,会去认真剖析课堂中的每一点瑕疵,去深入思考如何帮助授课教师修改、完善教学中的每一处失误,

4、从而达到使课堂不断臻于完善的目的,当然,这需要观课者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变评课为议课,能有效促进授课者、观课者双方的共同进步。变“评课”为“议课”,评课者将由居高临下地“我评你听、我说你做”变为平等对话,共同探讨。这种同伴互助的方式会增强研讨的亲和力,达到辨析明理、互相启迪、共同受益的目的。笔者参加过次专家参与的议课活动。备课时,他们总是耐心的与教师一道解读教材,分析学情;备课时,尊重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对有异议的地方也总是耐心地听取教师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课中,他们会凝神倾听,细致地琢磨每一个环节的处理,对教学得失作出精辟深入地点评;课后,与教师一道回味咀嚼教学得失,帮助修改教案,指导教师写出教学反思。这样的议课,才真正达到了提高、增效的目的,才回归到议课的本真。 供稿:保康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张德华邮编:441600 联系电话:0710-5812403QQ:435359220 电子信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