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5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66173334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课 戊戌变法5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第6课 戊戌变法5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6课 戊戌变法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课 戊戌变法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戊戌变法(公开课)授课人:杨志授课班级:九二班授课时间:2018.4.10上午第四节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基础知识。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技能目标1、结合课文、利用图片、历史资料等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总结康、梁的主要活动。2、通过讨论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三、教学

2、法指导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教师:康有为、梁启超就是鲁迅所盛赞的真的勇士,民族的脊梁。百年前,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几位热血青年在古老的中国土地上上演了一场空前奇伟的改革运动戊戌变法,希望挽狂澜于既倒,支大厦于将倾。中华民族面临实现伟大复兴的一次机遇,然而,在那个“戊戌”年,他们失败了,或暴尸京城街头,或逃至海外东瀛。强国之梦最终与我们擦肩而过,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长久的反思,今天我们一起再次重温戊戌变法那惊天动地的历史时刻吧。讲授新课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公车上书的背景

3、出示“时局图”,提问:你在漫画中读到了哪些历史信息?学生回答:列强掀起瓜分狂潮,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教师讲述: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严重。这一危机深深地刺激了国人的觉醒,激起了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追求独立自强的激情与呼号,变法呼之欲出。2、公车上书(1)解释什么叫“公车上书”?公车:汉朝时,政府都是用公车接送参加考试的举子,后来就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做“公车”。由于这次上书是康有为组织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省举子所为,因此历史上就称为“公车上书”。(2)出示公车上书的时间、人物、内容和影响(3)出示康有为、梁启超的图片并介绍其人物。二、维新变法

4、思想的宣传教师讲述:虽然上书不达,但却轰动了京、沪,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康、梁带着对国势的沉痛、救国的迫切、变法的热衷、自强的思虑,继续为变法而奔走呼号。1、思考:康梁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推动变法还进行了哪些大量活动?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2、课件展示学会的名称和报刊图片思考: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使维新变法思想得到广泛传播。)3、课件展示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上宣传变法的内容和康有为与顽固派的论战图片。三、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的高潮、康有为再次上书呼吁变法出示材料:“若不及时图

5、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为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国惶,不知死所。”“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总结:此材料道出当时中国面临内忧(揭竿斩木)外患(瓜分豆剖)。康有为为中国所处的国际险境非常担心,也为清政府的内政担忧。言辞恳切,可以看出康有为维护清朝统治、抵制人民反抗但又有忧国忧民的思想跃然纸上,所以光绪帝被深深地感动了,于是接见康有为,表示不做“亡国之君”,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课件展示光绪帝与康有为、梁启超和诏书的图片2、百日维新

6、表格展示百日维新的内容、影响。讨论:变法有利于哪个阶级的利益?得到哪些人的拥护?变法触动哪些人的利益?(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等;地主阶级顽固派)3、戊戌政变教师讲述: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杀害了“戊戌六君子”。戊戌政变标志着变法失败了。展示“戊戌六君子”图片。出示谭嗣同图片和他所说的话以及绝命诗。探讨: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材料一:维新派之所以要倡导变法,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为了抵制“揭竿斩木”之“忧危”,他们害怕群众,害怕革命。维新派认为“变之自上者顺而易,变之自下者顺而难”,因此他们把变法的希望寄于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而对于一贯宣扬

7、的设议院、立宪法等君主立宪制主张却未敢提及。材料二:慈禧在变法刚开始就迫使光绪帝连下了三道上谕“任命荣禄统率北洋三军.”控制了人事任免权和京津地区的军政大权,严密监控变法。在地方,除湖南巡抚陈宝箴坚持变法外,其他各省官员都对新政敷衍了事,并不实行。总结:失败的原因:领导变法运动的民族资产阶级天生软弱,维新派力量弱小,又没能发动群众,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四、戊戌变法的影响性质: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意义:虽然挫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探究:戊戌变法给后人留下了什么?敲响了民族危亡的警钟,唤起了民族意识的复苏,使更多国人觉醒,投身于爱国斗争之中,致力于救国方案的探索;忧国忧民、敢为天下先的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五、巩固总结救亡图存序幕失败高潮戊戌政变 甲午战败,民族危机严重 维新变法 公车上书 变法失败 戊戌变法 宣传变法六、板书设计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二、维新变法思想的宣传三、百日维新维 新变法的高潮四、戊戌变法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