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66124265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 页数:92 大小:1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课 我看到了什么【教学目的】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措施: 初步结识真正的观测应当是有目的的,制定观测的措施和环节有助于观测的进行。 用多种感官观测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朴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测和测量。 用简朴的词语记录观测的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测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结识。 发展观测大树的爱好,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测过程中,培养与她人合伙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观测的目的和措施,结识到观测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测要指向生命体

2、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某些观测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测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窗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测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解说: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人们仔细地看图,你能发既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学生报告: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规定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步辨别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晰,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

3、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同样吗? 2.学生报告: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3教师激趣:同窗们的报告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人们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历来没看见过,而有人也许历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尚有其他东西?) .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测活动就开始了。 .学生小组交流并报告:如果目前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测什么?我们如何才干观测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测真正的大树 .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

4、制定好的观测大树的个人筹划。(观测内容、观测措施、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目前让我们一起去观测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步把观测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状况下教师带学生按筹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测活动。) .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测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测的大树是一种生命体。同步推选一位同窗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人们欣赏,其他同窗的记录单上交给教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4.总结:观测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样多的信息,观测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种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测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测不同

5、的树。 第二课 校园的树木【教学目的】 科学概念: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构成,树的器官一般涉及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措施: 用多种措施观测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测树干。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局限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测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测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性。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似之处。 【教学准备】 校园中选定某些大树供各小组观测所需,同步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测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

6、,一种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观测树木的措施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测,每个小组尽量观测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测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毕一篇观测笔记。 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测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测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测措施来观测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 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的观测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朴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顿成观测笔记。) 二、观测记录一棵树 .从远处观测整棵树,我们如何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 从近处有序观测树的各个

7、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这是树的果实。这是我的树皮拓片。 (拓印树皮图案的措施: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 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测的时间、地点、小构成员。要按观测的顺序来记录。最佳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三、整顿我们的观测记录 1整顿:分小组根据观测记录整顿成观测笔记。 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测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 3.比较我们的观测记录,思考、交流: 我们观测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不同的树有什么相似和不同

8、?4.总结:通过进一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样多的大树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测它,它会如何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步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对总结的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测的基本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限度就总结到什么限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照。) 树的不同之处: 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细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结的果实不同样 叶片不同样 板书设计: 树的相似之处: 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 均有树干、树皮 均有树叶、果实第三课 大树和小草【教学目的】 科学概念: 小草和大树同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性。 大树和小草的重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

9、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大树和小草均有生长在土壤中,均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成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过程与措施: 用简图画出小草的重要形态特性,能看懂维恩图的体现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小草和大树同样,是一种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惜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教学重点】找大树和小草的相似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性。【教学难点】看懂维恩图的体现方式。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用的小草,最佳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教学过程】 一、结识常用的小草 1师生交流: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尚有低矮的小草。我们结识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园

10、的哪些地方?2.教师指引:对不出名的小草怎么结识?提供结识的措施及资料。 二、观测记录狗尾草 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均有分布。 2.观测记录规定:运用前面学过的观测顺序、观测措施、记录措施来观测记录一株狗尾草。3.小组学生活动:观测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上台描述互相补充:这是我们观测的狗尾草。(能把狗尾草的重要特性根茎叶果实大体画下来即可。) 4.组间活动: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似和不同。(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

11、,各有差别,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诸多共同特性,说说你对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庇护它们。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2.比较完毕对比表格: 3.交流报告:樟树和狗尾草的相似和不同。引导学生理解:像樟树茎同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同样的茎叫草质茎。(让学生在报告中能使用这些词语即可,不规定对概念进行背诵,如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 四、整顿相似和不同 比较报告内容:总结大树和小草的不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非交位置中。 .全班讨论:大树和小草有哪些相似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交框内。(这是教学重点)大树 小草

12、3总结:从以上唯恩图的体现内容中我懂得了树和草的共同点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成果、有种子(基本形态构造相似);都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等(基本生活环境和生活需要相似),我还懂得了树和草的寿命不同,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她们的具体构造特性也各有不同。(唯恩图的作用是梳理学生的观测比较成果,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并显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比较相似点就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植物生命体的特性,从而指向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对概念内涵的梳理还得从学生实际出发。) 第四课 观测水生植物【教学目的】 科学概念: 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布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因素。 水生植物均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

13、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措施: 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重要形态特性,能看懂维恩图的体现方式。 在观测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爱好,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种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教学重点】运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性。 【教学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构造特点。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用的水生植物,其中最佳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种水槽,一张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结识常用的水生植物1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出示实物或图片,这就是两种常用的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你课外调查到的水生植物有哪

14、些?你曾经看到过哪些水生植物?(补充结识水花生、浮萍、莲、菱、菖蒲、茭白等。) 二、观测水葫芦和金鱼藻 1观测记录:塑料袋中装有水葫芦和金鱼藻,分发给各小组,规定放入水槽中(为了使金鱼藻能沉在水底有助于观测和简图记录,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观测它们在水中的样子,并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 2.思考:把橡皮泥去掉,比较观测水葫芦和金鱼藻在水中有什么共同之处?对,都能浮在水面上,会有什么秘密呢? .探究:尝试剖开水葫芦的叶柄,我们会有什么发现?这种海绵状气囊构造很轻,因此能浮在水面上(适应水生植物的环境)。其他水生植物是不是也有相似的构造?请课外继续探究。 三、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 水葫芦和金鱼藻有哪些

15、相似之处?(除了形态构造特性外,还可以稍作拓展,如它们都会繁殖后裔,都会死亡等。)它们是水生植物,它们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四、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 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似和不同之处? 与前堂课学生总结的陆生植物的唯恩图进行比较,再次填写维恩图,完毕对植物生命体特性的梳理。(均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裔、寿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都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等) 不求做得最佳,但求做得更好-做好自己想做的事! 第五课 植物的叶【教学目的】科学概念: 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性。 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构成,叶片上有叶脉。 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毕了毕生。 过程与措施: 记录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根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树叶的爱好,培养爱惜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