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教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66077667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教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教案 词原是配乐而歌唱的一种诗体,起源于唐代,宋代是词鼎盛时期,句的长短随着曲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一般分为上下两阙,也就是上下两段。宋代的苏东坡、李清照等都是著名的词人。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教案,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

2、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3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牧童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

3、生反馈并质疑。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5.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2.交流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

4、,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全诗。 四、三读古诗,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把体会到的情感,记录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4.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出诗歌表现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4.练习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教学舟过安仁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

5、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生活的诗。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顽皮的孩子。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感受不一样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感知,理解大意。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篙、棹、遮) 2.同桌互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全班指名朗读全诗,正音,注意停顿。 4.自读理解,借助课后解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5.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棹:船桨。怪生:怪不

6、得。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6.全班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入情入境品读诗句。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两个孩子淘气可爱、天真顽皮。(从“张”、“使风”等动作中看出) 3.诗人喜欢孩子吗?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学生放飞想象,仿佛和诗中的两个小童一起收篙停棹、张伞使风,听到了水声、风声、欢笑声,想到了自己曾做过的调

7、皮事,怎能不喜欢呢?而诗人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 4.带着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 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8、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牧童舟过安仁。 2.默写牧童。 3.选择其中一首古诗,根据诗意画一幅图画,或者改编成一篇小短文。 第三课时 教学清平乐村居 一、导入,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乐”读作“yu”。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自读全词,正音。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难

9、读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檐、媚、翁、媪、亡赖、剥 3.指名读,全班齐读。读出韵律节奏。 三、再读全词,理解词意。 1.自由读文,借助解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 2.交流自己读课文的收获,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茅檐:茅草盖的屋子。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吴音:吴地的方言。这里泛指南方方言。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翁媪:老翁、老妇人。锄豆:在豆田里锄草。无赖: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 3.同桌结合插图和解释,讨论理解句子意思,全班交流: 房子是用茅草盖的,屋矮檐低;门前有一道溪流,岸边长满青草,绿水青草相映,更显得碧清可爱。不知是谁家的两位斑斑白发的老夫妻喝过几杯酒后,醉

10、醺醺地用地道的土语对话,互相取悦,语调柔媚亲昵。 大儿子在河东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子,只有我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爬着卧着剥莲蓬玩。 四、品读全词,体悟感情。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2.请学生自由谈所“看到”的画面。 3.再读全词,体会表达的感情。乡村条件简朴,但环境优美,夫妇恩爱,孩子勤劳,生活温馨,难怪令人陶醉。 4.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悟。 5.全班朗读,注意表达思想感情。 6.熟读成诵。 五.课外拓展,激发兴趣。 1.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短文。 2.改编歌曲,用自己喜欢的曲调唱清平乐村居。 3.收集、背诵其他描写童年趣事的古诗词。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

11、文第5课教案2 第一课时 一、回顾激趣 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关于描写儿童的诗,你还记得吗?试着背一背。 二、初读诗文,展现画面 1.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请同学们朗读两首古诗。在学生朗读中,注意正音。“蓑”读su,“遮”读zh,不要读成平舌音。 2.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三、精读诗文,走近画卷 1.你最喜欢哪首古诗?选一首自己研读理解。 2.自由组合小组,合作探究,选择一首诗进行研读,了解诗意,理解字词,逐句解决。 3.老师参与学生的研究。 四、品读诗文,走进画卷 1.学习第一首诗。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感受到了什么? 六七里

12、方圆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三四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传来。可以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两句。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你看到了什么?说说感受和意思,然后朗读。 牧童牧牛回来已到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下蓑衣就躺在院子里,悠然自得地看那渐渐升起的明月。 可以感受到的是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3)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来的? 一个“弄”,一个“卧”。(可爱、调皮、疲倦) (4)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加上自己的想象,把两句诗意连起来说

13、一说。 2.学习第二首诗。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一只小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把篙收了,棹停了,坐在船上。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十分奇怪为什么没有雨,他们也把伞张在那儿,原来他们是在遮雨,而是别出心裁,用伞试风。 “张、使风”描绘出两个淘气、可爱、天真的孩子。 (3)朗读诗句,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 五、再读诗文,感受意境 1.比较两首诗的人物,你更喜欢哪位诗人笔下的“顽童”?为什么? 2.背诵古诗。 六、拓展延伸,想象画卷 1.选择其中一幅画面,进行想象,改写成一篇有趣短文。 2.默写牧童。 第二课时 一、揭题,初知“美”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2.释题: (1)介绍辛弃疾。 (2)简介宋词以及词牌名:清平乐。 (3)村居,词的题目。“居”什么意思?(居住) “村居”呢?(居住在乡村) 二、初读,走近“美” 1. 听朗读录音,看图画。 2.请同学自由地来读这首词,把它读正确,流利。做到字字读准,句句通顺。 3.读得怎样?请你的同桌来评一评,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