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 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66065389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 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 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 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 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 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 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 试题及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年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C(原文中表述的是装饰的主要目的是美化自己)2C(强加因果,原文中两句话是递进关系,前者并不是后者的原因)3B(A项张冠李戴,原文中描述用羽毛等装饰不够表现主宰者的气魄;C项原文中人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向自然环境示威;D项过于绝对,夸大了装饰的作用。)4B(领:领受,接受)5A6C(朝廷是考虑到于敏中在朝为官很久,为官清廉于文无据。)7(1)大学士刘统勋认为这不是施政要领(政治上重要的事),想要暂时搁置他的提议。于敏中认为朱筠的奏议很好,和刘统勋全力(尽力、极力)争论,于是(朝廷)任命于敏中作为正总裁,主管这件事。(采分点:政要,古今异义

2、词,翻译出施政要领等意思1分;寝,搁置1分;善,意动用法,认为好1分;主,主管,主持1分;句意1分)(2)现在大事将要完成,于敏中竟然有这样的事情,这是你福泽有限,不能接受我的深厚的恩情,他难道不自己感到痛苦羞愧后悔吗?(采分点:垂,将要,接近1分;乃,竟然1分;是,这或翻译出判断句式1分;宁,难道1分;句意1分)8 嗟为嗟叹之意,一叹惜别离,因同知己离别而惆怅;二为故人被贬、宦海沉浮而感伤;三是抒发因病不能亲自送别友人的遗憾之情。四是在愤懑不平友人遭遇中寄托抚慰与希望。(答出一种情感给2分,两种情感给四分,三种情感给5分)9 宋诗用典抒情(1分),借用孙楚和屈原的典故表达友人才学高超却仕途坎

3、坷,寄托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2分) 陈诗借景抒情(1分),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滔滔江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表现时间催人离别和面对离别的不舍之情。(2分)10(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1(1)答D给3分,答 E给2分,答A给1分,答B、C不给分。(A项目的概括不全面,塑造人物以及表现战争的复杂残酷也是小说创作的目的。B项开篇没有细节描写。C项小说主人公形象有不同侧面,不是发展变化,而且“抗日英雄”是对人物形象的过分拔高。)(2)遵守职业道德。剃头张有高超的技艺,却为了给同行留口饭,不肯使用“

4、八音刀”。朴素的爱国精神。拒绝成为中村专用理发师,为了保护游击队大义灭亲。(每个观点1分,结合材料分析2分)(3)小说介绍小剃头张人活络,朋友广,这是给地下党传递情报的条件。在父亲拒绝为中村剃头时,主动承担这个工作,为获得情报提供可能性。敌人扫荡游击队据点,游击队提前得到消息的情节,暗示了小剃头张为游击队提供了情报。(4)示例一:“剃头张”“剃头张”是小说主人公。小说情节全都围绕“剃头张”展开“剃头张”身上表现出的朴素的爱国情怀是小说的主旨。示例二:“绝杀”小说主人公剃头张用送终的刀工“绝杀”了自己的独生子。暗示抗日军民对日本侵略者“绝杀”。以“绝杀”为题,一语双关,更具匠心。12(1)答B给

5、2分,答 D给3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A项“梅汝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深深地失望”表述不准确,原文说到了“虔诚地学习俄语,试图不被形势甩下”。C项“梅汝璈没有遭遇身体上的痛苦和物质生活的匮乏”表述有误,原文是“他没有受太大的罪”。E项“孤军奋战”不准确,有一些法官支持梅的做法。)(2)这段回忆表现了梅汝璈对自己年轻岁月的追忆,对自己坚持法理信念的追思。通过梅小璈的回忆和评价,引出了梅汝璈所处的处境孤寂。儿子的回忆,使传主的事迹更加真实可信。描写具体鲜活,吸引读者阅读兴趣。(3)强烈的爱国精神。严惩战犯以慰同胞,不使战争元凶逃脱法网。崇尚法理的精神。主张法治时代,先审后斩;依据收集证

6、据审判;无意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者欠下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头上。坚持正义的精神。面对其他法官无罪的意见,梅汝璈据理力争,对罪大恶极的甲级战犯给予了相应的审判。(4)“法袍”是梅汝璈法理信念的象征,“孤寂”表明坚守这种信念的困境。东京审判中,他力排众议,以事实为依据,依法理为准绳,使战犯得到应有的判决。新中国的学科建制使梅汝璈的学科没有了,学术没有了,梅汝璈的法理信念只能成为一种追忆。在法理信念失落的“孤寂”中,梅汝璈没有放弃对这种信念的向往,才会更加孤寂。13D(出类拔萃:形容某人的水平超出同类;与众不同:表示和大家都不一样;卓尔不群:指才德超出寻常)14C(A项承让是承蒙对方相让的意思,使用错误

7、,不能说感谢对方承让;B项杂糅,原因或所致去掉一个;D项语序问题,将不仅和甚至的内容调换。)15B16例 墙头马上是元代著名剧作家白朴的代表作,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这部当时就大获成功的爱情喜剧,反应了当时那个时代的精神。塑造了富有斗争精神的新女性形象。(至少拆分出3重意思,各1分。句意表达2分)17略(考虑要点:观点鲜明,以评论为主,表达得体,字数)18略【文言译文】于敏中,字叔子,是江苏金坛人。乾隆三年一甲第一名进士,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官职。因为文章才华被清高宗知晓(了解),在懋勤殿当值,朝廷下诏让他抄写华严、楞严两部佛经。多次升迁做官到侍讲,主管山西的乡试,监督山东、浙江的学政。乾隆十

8、五年,于敏中在上书房当值。多次升迁做到内阁学士。乾隆十八年,他又去督查山东的学政。被提升做兵部侍郎。乾隆二十一年,为亲生父亲守孝,回归自己本宗守孝。过了一年,被征召做刑部侍郎。乾隆二十三年,过继的父亲于枋去世,他回家治丧。不久,于敏中的亲生母亲去世,他没有上报给朝廷。御史朱嵇上疏弹劾于敏中“两次的亲人丧事,他蒙骗混为一谈,毫不在意地去做官”并且说“朝廷的大臣和地方的官员不同,不应该夺情让他们做官”。皇帝下诏原谅了他。乾隆二十五年,于敏中被任命做军机大臣。于敏中聪明过人,逢迎旨意特别符合皇帝的心意。乾隆三十年,他被提拔做户部尚书。于敏中的儿子于齐贤,参加乡试没有考中。朝廷下诏因为于敏中长时间在内

9、廷当值,仅有一子年龄已经到了壮年,特别加恩按照尚书的品级授予他荫生的身份。又因为于敏中的正室之前已经去世,特别加封他的妾张氏为淑人。乾隆三十八年,于敏中晋升做文华殿的大学士,还像以前一样兼任户部尚书。当时朝廷下诏书征求散失的书籍,安徽学政朱筠请求开局搜求永乐大典中的古代书籍。大学士刘统勋认为这不是政治要务,想要暂时搁置他的提议。于敏中认为朱筠的奏议很好,和刘统勋极力争论,于是朝廷任命于敏中担任正总裁,主管这件事。于敏中作为军机大臣很长时间,和朝外的官吏接触很多,通报消息。乾隆三十九年,太监高云从泄露朱批的道府记载,被交给大臣审问治罪。高云从说于敏中曾经向他询问过记载的内容,等到高云从买地涉及到

10、诉讼的时候,他曾经请求于敏中嘱托府尹蒋赐棨。皇帝当面诘问于敏中,于敏中承认了罪过。皇帝下诏书深切地责问他说:“内廷的大臣和太监有交涉,有一句话说到私人的事情,立即应当据实上奏使皇帝听闻。我正要嘉奖公正的人,重重地治你们这些人的罪过,怎么肯转而责怪那些参奏的人呢?于敏中你在我的身边服侍有很多年了,难道还不知道我为了这个原因隐忍着吗?于敏中你每天都被我召对,我什么话不和你说?怎么还至于转而向太监去探查询问消息?自从川省用兵打仗以来,你于敏中做事有功劳。大功告成的时候,我想要像张廷玉那样的例子,让你领受世代的职位。现在大事就要成就,于敏中竟然有这样的事情,这是你的福泽有限,不能领受我的深厚的恩德,难道还不自己感到痛苦羞愧后悔吗?免于治理你的罪过,交给部里严格的议罪。”部里商议是革职,皇帝下诏从宽处理,留任。乾隆四十一年,金川被平定,朝廷下诏嘉奖于敏中的辛劳,过失可以原谅,仍然让他在功臣之中,赐予他一等轻车都尉的官职,世袭罔替。乾隆四十四年,于敏中得了喘病,朝廷派遣医生看视,赐给他人参。于敏中死后。朝廷特意下诏书体恤,按照惯例拜祭安葬,在贤良祠祭祀,谥号叫文襄- 1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