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初中教育技术装备标准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6601486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77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初中教育技术装备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普通初中教育技术装备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普通初中教育技术装备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普通初中教育技术装备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普通初中教育技术装备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初中教育技术装备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初中教育技术装备标准(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福 建 省普通初中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试 行) 福建省教育厅印发二七年九月编 制 说 明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和教育部关于发布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等四个教育行业标准的通知(教基200616号)精神,提高我省普通初中教育技术装备水平,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促进我省普通初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我省普通初级中学和完全中学及九年制学校的初中部分(以下简称“普通初中”)。一、 指导思想1、实验室和附属用房及专用教室的建设,应满足学科教学的要求,要有完善的设施和设备

2、,有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器材(配备标准和目录将根据课程改革需要适时修改印发),有严格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合格的实验教师、管理人员。2、符合现代教育的特点,有利于各种媒体信息的传播、收集和运用,实现资源共享。3、适应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利于营造学科实验的优良环境,有利于创设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环境。4、体现整合教育资源,探索实验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实践、学习和个性化教育。5、突出环保,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6、遵循“符合课标、满足教学、贯彻标准、注重安全、适度超前、均衡发展”的基本原则。二、编制原则1、本标准包括实验室(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教室、历史教室、劳动

3、与技术实践室(场地)、信息技术和图书馆装备6个项目,每个项目分为建设、配备、管理和使用4个部分。2、实验室(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教室、历史教室、劳动与技术实践室(场地)和信息技术装备要求分为两类,即“基本要求”和“规划建议”。“基本要求”是学校保证正常教学秩序、按规定开齐开足课程、完成基本教学任务所需要的对教育技术装备的最低要求;“规划建议”是在达到“基本要求”基础上,为有较高装备能力的地区和学校提出的要求。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根据经济水平和装备能力,努力提高教育技术装备水平,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图书馆(室)的装备仍按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的提法分为两类,即城市和经济发达

4、地区学校按类标准执行,县城以下学校按类标准执行。3、劳动与技术实践室(场所)根据学科的特殊性和师资配备情况,采用菜单形式供学校选择合适的模块。4、必配和选配相结合,必配部分是各类学校完成教育教学要求所必须的;选配部分均注明“()”,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配备。5、表中的指标为满足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的下限,学校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在规定指标下限基础上,适当增加配备数量。6、标准中技术指标部分充分考虑到新技术的发展,不致于产生限制性因素。7、城市初中是指位于县(市、区)及以上政府所在地的学校,除外为农村初中。三、编制依据和规范性引用文件1、教育部教育行业标准JY/T 03852006中小学理科

5、实验室装备规范2、国家标准GBJ9986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3、建设部、国家计委、教育部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2002年)4、教育部中小学教室设备规范图册(1990年)5、国家标准GB 5700室内照明测量方法6、国家标准GB 5701室内空调至适温度7、国家标准GB 8772电视教室座位布置和照度卫生标准8、国家标准GB/T17226中小学校教室换气卫生标准9、国家标准GB/T5003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10、国家标准GB 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11、国家标准GB/T 50311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12、国家标准GBJ 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6、13、国家标准GB/ T2887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14、国家标准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15、国家标准GB/ T9813微型计算机通用规范16、国家标准GB/ T 13982反射和透射放映银幕17、国家标准GB 14050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18、国家标准GB/ T 14394计算机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19、国家标准GB/ 16895建筑物电器装置20、国家标准GB/ T 17540台式激光打印机通用规范21、国家标准GB/ T 18018路由器安全技术要求22、国家标准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23、国家标准GB/50057建筑物防

7、雷设计规范24、教育部教育行业标准JY/T 03632002视频展示台25、教育部教育行业标准JY/T 03732004教学用液晶投影机26、教育部相关科目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年)27、教育部普通中学劳动技术课教学器材配备目录(1989年)28、教育部初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2006年)29、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教基200033号)、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教基200034号)、关于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指导意见(教基200116号)30、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教基20035号)31、福建省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实

8、施意见(闽教基200531号)32、福建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配备标准(1999年)33、公共图书馆建筑防火安全技术标准(WH0502-96)34、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 35、福建省中、小学校实验室工作若干规定(试行)(1988年)36、福建省中、小学校实验室化学药品管理暂行规定(试行)(1990年)我厅将根据教育部对普通初中相关课程标准的修订,适时对福建省普通初中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试行)充实完善,以适应我省普通初中发展的需要。本标准由福建省教育厅提出并归口管理。本标准由福建省教育生产供应管理办公室编制和解释,并负责对执行情况实行监督。 目 录福建省普通初中实验室装备标准6

9、福建省普通初中地理教室装备标准27福建省普通初中历史教室装备标准30福建省普通初中劳动与技术实践室(场地)装备标准32福建省普通初中信息技术装备标准46 福建省普通初中图书馆(室)装备标准60福建省普通初中体育装备标准66福建省普通初中艺术装备标准68福建省普通初中实验室装备标准一、 实验室建设(一)实验室及功能室设置指标表名 称每间使用面积(不小于)学 校 规 模备 注12班23班24班36班37班48班间数(不少于) 间数(不少于) 间数(不少于)规划建议基本要求规划建议基本要求规划建议基本要求物理实验室96213254使用面积要求见说明物理探究室96111121单设或与实验室合并使用,使

10、用面积要求见说明化学实验室96112143使用面积要求见说明化学探究室96111111单设或与实验室合并使用,使用面积要求见说明生物实验室96112132使用面积要求见说明生物探究室96111111单设或与实验室合并使用,使用面积要求见说明仪器室(理、化、生)43各1各1各22、2、1各2各2准备室(理、化、生)23各1各1各1各1各2各2药品室(化、生)23各1各 1各 1各 1各 1各 1规模较大的学校宜设药品库危险药品室(化)81(1)1 (1)1(1)宜单设,条件不足学校可在药品室内设置危险药品柜并加双锁生物培养室431(1)1(1)1(1)生物标本室431(1)1(1)1(1)实验教

11、师办公室(理、化、生)6/人各1各1各1各1 各1各1 宜单设或与仪器室合并使用生物园地300111111可结合校园绿化在校园空地布置设计生态馆96(1)(1)(1)(1)(1)(1)说明: “每间使用面积与间数”的指标,以学校的建设规模和班额人数分别为12班23班、24班36班、37班48班,每班50人参考设计;学校规模小于12班的可参照表中12班23班的基本要求指标执行,学校规模大于48班的,以本标准中48班的数据指标为基准,学校规模每增加12班时,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及其附属用房各增加1间。新建实验楼及整体搬迁的学校在实验室和附属用房规划上应充分考虑班级数,根据发展的需要和适应课程改革

12、对探究性实验的要求,适当增加实验室和附属用房间数,并留有一定余地。凡1991年起建的实验室和其他专用教室每间使用面积不小于90 ,城市初中2007年9月起立项新建的实验室和其他专用教室每间使用面积不小于96 ,实验室和其他专用教室后排设置展览橱(柜)的每间使用面积不小于110 ;各学科实验室和附属用房及其他专用教室除应符合国家标准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等相关标准有关要求外,还应符合建设部、国家计委、教育部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农村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和教育部教育行业标准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JY/T03852006)等相关标准有关要求。改建、扩建的实验室和附属用

13、房及其他专用教室应根据实际情况,在保证达到相关标准对各项距离(净距离)和安全通道要求的前提下参照执行。(二)实验室(楼)通用要求1、选址 要与运动区、生活区分离。 应处在校内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能提供给水排水装置及供电设施条件的地段。 尽量避开各类污染源,与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同时实验室的排水、排气等设施以及附属的植物园地等不得污染水源和临近建筑物。 实验楼宜东西走向,坐北朝南(稍有偏斜)。 化学实验室门窗不宜为西向或西南向布置,以取得最佳工作条件和避免阳光直射;生物实验室门窗宜为南向或东南向布置,保证充足的阳光培养生物供学生学习和观察,宜设置较宽的窗台(或室内窗台)。 生物标本室宜为北向布置,尽量避免直射阳光。 辅助用房应与相应实验室相邻,实验室与辅助用房不宜跨层设置。2、地面:各室与走廊的地面不宜设台阶、门槛,地面应便于清洁、耐磨、防滑。化学实验室的地面应耐酸碱腐蚀;化学和生物实验室、准备室、药品(含危险药品)室、培养室等需要用水冲洗地面的各种实验室和专用教室及附属用房均应设地漏;其他实验室和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