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基础知识1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66009387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5.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防基础知识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消防基础知识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消防基础知识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消防基础知识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消防基础知识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防基础知识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基础知识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篇 消防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题 1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引起物质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A 闪点B 燃点C 沸点D 自燃点2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气体,其爆炸下限A. W10%B. 10%3. 在含有CO的环境中,可以工作8h的CO允许浓度为ppm。A.30 B 50 C.80 D 1004. 液化石油气火灾属于A. A 类火灾 B. B 类火灾 C. C 类火灾 D. D 类火灾5. 阴燃是的燃烧特点。A. 固体B.液体C气体 D.固体、液体、气体6是粉尘爆炸的显著特点。A. 多次爆炸B、较大压力持续时间较短C、爆炸压力上升较快D、爆炸所需点火能量小7. 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液

2、体,其闪点。A. 28CB. v28CC228CD,W28C8. 可燃固体生产和储存的火灾危险性为。A. 甲类 B.乙类 C.丙类D. 丁类9. 如采用冷却灭火,对于汽油燃烧必须将其冷却到之下时,燃烧才会中止。A.燃点 B、闪点C.自燃点 D、OC10. 木炭燃烧属于A.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C.表面燃烧D、阴燃11. 窒息灭火其主要灭火机理是。A.减少可燃物 B.降低温度C.降低氧浓度D.降低燃点12. 下列物质中,是最典型的未完全燃烧产物。A、 H20 B、 CO C. C02 D、 HCN13. 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属于乙类。A、镁粉B、钾C.动物油 D、过氧化钠14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属于丙类。

3、A.氧气B、松节油C、蜡D、漂白粉15.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属于甲类。A.蚁酸B. 二硫化碳C.氨气 D.氟气16 是衡量可燃固体物质燃烧难易程度的主要参数。A.燃点B.自燃点C.闪点D.氧指数17 是划分易燃、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的重要参数。A.燃点B.自燃点C.闪点D.氧指数18. 可能因吸附放热发生自燃。A.锯末B.活性炭C.金属硫化物D.硝化棉19. 的液体,其生产和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属乙类。A.闪点v28CB. 28CW闪点v60C C.闪点=60CD.闪点60C20的液体,其生产和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属丙类。A.闪点v28CB.闪点二28C C.闪点v60CD.闪点三60C21. 木材的燃烧属

4、于。A.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C.表面燃烧 D、阴燃22. 沥青的燃烧属于。A.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C.表面燃烧 D、阴燃23. 焦炭的燃烧属于。A.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C.表面燃烧 D、阴燃24 是影响初期火灾发展的最.A.热传导 B、热对流C热辐射 D、热交换25 火灾属于B类火灾。A、麻B、煤气C.木材 D、原油26.黄磷发生自燃的方式是A.分解放热B.氧化发热C.聚合放热D.发酵放热27稻草、树叶等发生自燃的方式是A.分解放热B.氧化发热C.聚合放热D.发酵放热 28城市煤气的爆炸极限是。A. 1. 0%5. 0% B. 5. 3%32. 0% C. 33. 0%35. 0% D. 36

5、. 0%40. 0% 29粉尘爆炸属于。A.物理爆炸B.化学爆炸C.气体爆炸D.蒸气爆炸30、 沸溢性油品足指含水军的渣油、重油等油晶。A、 0. 1%2.0%B、0.3%2.0%C、0.3%4.0%D、2.0%一6.0%31. 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A类的火灾有A.纸张B.钾C.石蜡D. 沥青32. 二氧化碳灭火剂主要靠灭火。A降低温度 B.降低氧浓度 C.降低燃点 D、减少可燃物33. 二氧化碳灭火机理其本质是A.物理作用B.化学反应C抑制链式反应D.物理作用和化学反应34. 卤代烷主要靠灭火A降低温度B.降低氧浓度C.稀释可燃物D.抑制链式反应35. 赛璐珞发生自燃的方式是A氧化发热B,分

6、解放热C.聚合放热D。吸附放热36. 干粉灭火剂灭火的主要机理是A.降低氧浓度B.降低温度C.化学抑制D.降低氧浓度和冷却37. 泡沫灭火剂灭火的主要机理是A.冷却、窒息B.抑制燃烧链式反应C.降低氧浓度D.降低温度38. 的闪点小于28C。A. 丁醇B、甲醇C煤油D柴油39. 的闪点大于60CoA、汽油 B、乙醚 C、煤油 D、机油40不属于甲类火灾危险性液体。A、苯B、丙酮 C、樟脑油 D、石脑油41. 当火灾处于发展阶段时,一一是热传播的主要形式。A.热传导B.热对流C热辐射D.热交换42. 充装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容器管径越小,爆炸极限oA.上下限之间范围越小B.上下限之间范围越大C.上

7、限越高D.下限越低4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乙类爆炸危险性气体的爆炸下限A.W5%B. 10% C.21.0%D.W10%44. 下列物质中,的导热系数最大。A.空气 B.水C.铁 D.木材45. 可能发生阴燃。A.塑料B.煤C.橡胶D.蜡烛46o 一般碳氢化合物的气体或蒸气在氧浓度低时不能维持燃烧。A. 10% B. 15% C.18%D. 20%47. 主要是靠冷却作用灭火。A.水 B.干粉灭火剂C.砂土 D.卤化烷灭火剂48. 低闪点液体和高闪点液体形成的混合液,其闪点与这两种液体闪点的平均值的关系是oA、低于平均值B.等于平均值C.高于平均值D.无必然联系49. 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

8、条件下,由于其本身内部所进行的过程而产生热量,使温度上升,产生自行燃烧 的现象称为自燃。A.物理、化学B.化学、生物 C.物理、生物D.生物、物理、化学50. 合成高分子材料完全燃烧后会产生一一等有毒和强烈刺激性的气体。A碳、氢、硫的氧化物B. 氧化碳、二氧化碳C. 二氧化碳、水蒸气、甲酸及某些可燃气体D.氯化氢、氮氧化物、氰化氢51.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当含氧量增加时,爆炸下限爆炸上限,危险性增大。A. 上升、降低B、降低、上升C.降低、降低D、上升、上升52. 下列物质的氧指数分别为:聚乙烯17.4,聚氯乙烯46,聚氟乙浠22.6,氯丁橡胶26,上述四种物质最难燃烧的是A.聚乙烯B、聚氯乙烯

9、 C.聚氟乙烯 D氯丁橡胶 53热辐射是以形式传递热量的。A.光波 B电磁波C.介质流动D物体接触54. 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一现象,称为燃烧。A火焰、发光B.发光、发烟 C.火焰、发D.火焰、发光和(或)发烟55. 在低于某液体的温度下,就不可能点燃它上面的空气和蒸气的混合物。A、闪点 B、燃点 C、自燃点D.沸点56. 无可见光的缓慢燃烧,通常产生烟和温度升高的迹象称为A.闪燃 B、自燃C.阴燃 D.爆燃57是造成火灾中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A、火烧 B、高热B吸入有毒气体D脱水58. 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A、氧化碳和水蒸汽B、乙炔 C、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D、甲

10、烷59. 在规定条件下,材料在混合气中,维持有焰燃烧所需的最低氧含量称为氧指数。A.空气B.氧气、空气C.氧气、氮气D. 氮气、空气60. 燃烧产物之一的,在有些火场中浓度可达15,它主要的生理作用是刺激人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急 促,烟气吸人量增加。A、 C02B. NO2 C. CO D. HCN61. 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A.氧化剂B.还原剂C.引火源D.催化剂62. 固体可燃物必须经过,固体上方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燃烧极限,才能持续不断地发生燃烧。A.加热、通风、蒸发 B.受热、蒸发、热分解 C受热、热分解D.热分解、蒸发63. 明火焰是比较强的火

11、源,火焰温度在之间,它可以点燃一般的可燃物质。A. 200800t:B. 7002000C C. 500-800t:D. 800-1200t:64. 烟气在建筑物内沿垂直方向流动时,流速大约为。A. 1m / sB. 2m / sC. 35m / sD。6m/ s65. 从物质燃烧的过程来看,物质能够发生自燃的条件是A.物质氧化的放热速率大于散热速率B.物质氧化的放热速率小于散热速率C.物质氧化的放热速率等于散热速率D.物质氧化的放热速率小于等于散热速率66. 许多物质的燃烧产物具有毒性,在火灾死亡人员中,有 左右是由于中毒或窒息死亡的。A. 20B. 60C. 80D. 9567. 可燃和易

12、燃液体的闪点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同系物的闪点随的增加而升高。A.分子含碳比率B分子含氧量C.分子量 D氢原子的含量68. 爆炸性混合物,当时,爆炸放出的热量最多,产生的压力最大。A.处于爆炸浓度下限B.处于爆炸浓度上限C.可燃物质的浓度增加到稍高于化学计量浓度D.可燃物质的浓度远远超过化学计量浓度69. 液体在燃烧过程中,不是液体本身在燃烧,而是液体受热时先蒸发为蒸气,蒸气受热后再发生,温度 达到自燃点再燃烧。A.热分解、氧化 B.裂变 C链引发 D.链传递70. 根据物质燃烧的机理可知,燃烧速率最快的是A.胶体 B.气体 C固体 D.液体71. 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浓度下限为A.2.0% B

13、.4.0% C. 4.7% D.5.0%72. 是单质的燃烧产物。A、 P205B. HCl C、 COCL2 D、 HCN73. 车用汽油的闪点为-38C,照明用煤油闪点为40C,若将二者按1: 1的比例混合,则混合物的闪点。A.高于40C B.低于-38CC.低于二者的平均值(1C) D.高于二者的平均值(1C)二、多项选择题74. 发生有焰燃烧的必要条件是A.可燃物B湿度C.温度D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E.氧化剂75. 根据国家标准火灾分类的规定,火灾分为。A.固体物质火灾B.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C。气体火灾D.金属火灾E。带电火灾76灭火的基本原理是A。冷却B窒息C隔离D化学抑制

14、E.稀释77热传播的途径有A.热传导B热感应C热对流D热辐射E.热蒸发制 78,粉尘爆炸的条件是。A. 粉尘本身必须是可燃性的B. 粉尘必须具有相当大的比表面积C. 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极限范围内的混合物D. 有足够的点火能量E. 粉尘必须在密闭空间内79. 粉尘爆炸的特点有。A 多次爆炸B. 所需的最小点火能量较高C. 压力上升较缓慢,较高压力持续时间长D. 释放的能量大E. 破坏力强80. 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有A颗粒尺寸B粉尘浓度C.空气的含水量D含氧量E可燃气体含量81. 的燃烧方式是分解燃烧。A纸张 B.磷C木材D.合成橡胶E.木炭82. 爆炸极限可以根据计算确定。A.闪点 B.燃点 C.最小点火能量 D。理论混合比E.氧指数83 属于甲类火灾危险性液体。A.汽油B,煤油 C. 乙醚 D.柴油 E. 丁醚84.易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可分为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 丁类E.戊类85,火灾属于 B 类火灾。A.汽油 B.木材C.天然气D.石蜡 E. 乙醇86.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危险特性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