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66008252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一、考试形式本次测试,由县教育局教研室统一出题、统一考试时间,我校采取同级交叉、单人单桌、双人监考的形式进行。二、整体情况分析班级参考人数总分平均分及格率最高分最低分优秀人数合格人数名次六(1)83675381.3693.981002151784六(2)79641881.2491.1451725六(3)847089.584.4097.6259821六(4)826901.584.1791.4659752六(5)765820.576.5982.594363 6六(6)79660383.5893.6751743合计48339585.581.9691.93314444

2、1、综合情况分析 从表中可看出,本次检测年级平均分81.96分,优秀率为65.01%,合格率为91.93%,90分以上的学生占全年级学生的36.44%,说明本级学生的数学成绩整体水平较好。2、卷面分析 本次检测的试题突出了本册教材的重难点知识,难易适中,注重对学生能力的检测。较以往有如下改变:一是解决问题的比重适度提高,几乎涵盖了本册重点知识;二是注重了知识习得过程的考查,如如圆面积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圆周长的计算,强化了过程的重要性。三是注重知识的全面理解;四、注重知识的全面理解。三、试题具体分析本试卷共有六个大题,39个小题,分别是填空、判断、选择、计算、画图、解决问题。 第一题:当回“小

3、博士”,认真填一填。(20%) 失分原因:一是知识点转化意识不强,如第5小题;二是对写出的比忘记化简,如第7小题;三是对分数的倍比和具体数量的理解的混淆,如第2、9、14小题。 今后教学要加强:一是知识形成的展开过程,更加重视直观教学;二是基础知识的回忆和理解;三是讲究策略和方法。 第二题:当回“小法官”,慎重判一判。(6%) 1、考点:百分数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倒数、命中率等。 2、答题情况:几道习题都不难,平时教学都讲到过,但学生还是不细心。 3、今后教学:一是要加强概念的理解和知识点的落实;二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数学知识的能力。 第三题:当回“检查员”,细心选一选。(6%) 1、考点:百

4、分数的知识、按比例分配、鸡兔同笼等。 2、答题情况:不认真读题,计算不细心。 3、今后教学:一是加强知识的综合性;二是教会学生解决的策略和方法;三是扎实地理解有关概念。 第四题:当回“诸葛亮”,巧妙算一算(28%) 对于数学学科特点,计算能力的测查是必测项目。而计算离不开口算、递等式计算、解方程、文字题等。而文字题,从新教材来看,并不突出,课本中这种类型的习题根本找不到,但每次检测总有这样的习题存在,不得不重视。 1、考点:主要侧重于分数乘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简便计算、解方程、列式计算等; 2、答题情况:一是口算的答题率有95%。错误率最高的是第4小题的简便运算,这里得先把除法转化成乘法,

5、再进行简便运算,而且里边有分数和小数的混合运算,错误率较高。3、今后教学:一是更加突出计算能力的教学,照准机会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安排一定的计算练习,形成较强的计算方法;二是突出乘法分配率的教学,尤其是方程;三是平时教学也要适度增加一些文字形式的习题,供学生练习。第五题:当回“小画家”,用心画一画。(8%)1、考点:对称轴、数对、圆的画法。2、答题情况: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答题情况较好。第六题:当回“小专家”,仔细做一做。(29%)解决问题是数学测试的重头戏。1、考点:本题涵盖了分数除法应用题、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半圆面积、三角形面积)、圆的周长、百分率应用题、利息计算、圆、扇形统计

6、图等。 2、答题情况:一是对利息计算、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答题情况较好,正确率都在83.3%以上;二对分数除法问题学生掌握还是不够好,但也有多样方法,其中的数量关系掌握不透彻;3、失分原因:一是不能正确找到其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合理分析,尤其是分数除法问题。 4、今后教学:一是加强数量分析的理解,帮助学生正确找到习题中的数量关系,最大可能让学生自主作出线段图,帮助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注重周长和面积的理解,正确计算。四、改进措施通过本次测试,我认为全级的数学教师都要加强学习,学习课程标准,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并联系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改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把“一切为了学生的

7、发展”放在教学的首位,真正提高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教师方面:1改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从课堂教学点点滴滴的改进做起,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组织好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操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中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有展示才华的机会。2、注重教材的钻研,合理充实教材。任何一套教材在适应地域和学生差异方面都会有不可避免的缺陷,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合理的利用教材,如增加生活化习题,对封闭式的课本例题、习题进行开放式改编,布置实践性和探究性作业。还要还原数学的应用情景,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践行“做数学”理念,实现“目中

8、有人”。3、进一步改革习题训练方式,努力摒弃题海战术,注重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倡导反思性训练,以达到练习数量少、质量高的目的。同时,要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缺陷进行专题分析,制定相应对策,逐步实施。 4、积极提高教学实效性,努力避免有活动无体验、有合作无实质、有探究无思考、有激励无指正等浅层次的低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一步探索“以双基为载体,三维目标兼顾”的教学方式。5、加强对各层次学生的针对性辅导,对优生要拔高要求,鼓励冒尖;对学困生应宽容以待,不轻言放弃;注重学生间的互促互助,注重家校之间的沟通共建,形成教育合力。6、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生动学习。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将生

9、活实例引入课堂,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在积极的动脑、动手、动口等全面探究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拓宽了知识的广度,又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方面:1、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2、强化学生计算能力。3、多动手操作。4、加强观察、分析问题能力的训练。5、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6、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要举一反三。7、学习习惯有待加强。加强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克服粗心大意毛病,养成仔细认真答题的习惯。总之,通过这次测试,我们看到了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可喜成绩,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全级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今后,我们将继续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