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教学反思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65996324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6.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将相和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将相和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将相和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将相和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将相和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将相和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将相和教学反思(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将相和教学反思本课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故事中人物 形象鲜明、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引人入胜,更以主要人物蔺相如的高尚品质给 人启示和教育;廉颇这位老将脱战袍,背上荆条,登门请罪的精神也令人敬佩。 根据文章的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动心动情,产生积极的情 感体验。将相和由“完璧归赵”、“海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组成。 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第二 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合起 来构成“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教学的时候,我的思路是,先引导 学生比较充分地阅读全文,从

2、整体上弄清“将相和”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弄清 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再精读各个小故事,深入研究每个小故事涉及 的有关问题;最后再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评价故事的主要人物。 弄清三个小故事之 问的内在联系并对人物作出评价之后, 我让学生给三个小故事加个小标题, 主要 是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只要基本符合故事内容我都给于了肯定, 关键是要求学 生讲出概括的理由。在让学生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时, 我根据学生的实际 水平,只要他们能说出其中的因果关系即可, 没有过高的要求,目的要调动学生 的参与积极性。学生精读课文时,我结合课后“思考练习”,让学生提出自己 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先

3、分小组讨论交流,再由代表参加全 班的交流讨论。学生的积极性高,学习兴趣很浓。对于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善于 引导学生梳理,主要是理出那些围绕课文重点、难点的问题,供学生讨论;对于 那些跟课文关系不大的问题,启发学生课外去研究。这样真正达到了课堂效果。本课不但以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更以主要人物 蔺相如的高尚品质给人启示和教育; 廉颇这位老将脱下战袍,背上荆条,登门请 罪的精神也令人敬佩。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动心动情,产生积极的情感 体验。结合“思考练习”让学生说说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他,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把自己的见解说具体,说清楚。只要言之有理,我就

4、 加以肯定。目的是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训练他们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爱国 思想和各自的美好品质。回顾这一课的教学,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追 其原因是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把课堂这个主“阵地”交给了学生。但细想 过程,也存在不足。一是在有感情的朗读训练上缺乏频率,当时有些忽略;对于 人物形象的分析,老师包办代替的话语有些多,应放手让学生讨论交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把新的教学理念贯穿课堂,让学生积 极参与课堂,自学自悟,在教师重难点指拨下,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将相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理解课文内容,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和 对友胸怀宽广

5、、忍辱退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二)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三)复述 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丁教学重点、难点|(一)理解三个故事的原因和结果。一(二)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1 .找人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分别是什么故事?(教师借机板 书)2 .再请同学说一说是怎么分的段 (二)交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学习课文第一大段。1.齐读第1自然段,同时要求学生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通过读书,学生马上知道这是在向我们交待时代背景。2,接着请同学们默读第一大段。同时想一想: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经 过怎

6、样?结果又如何呢?通过默读,学生知道:起因:秦国自以为强大,想骗取赵国的宝物和氏璧,赵王很着急。经过:蔺相如不辱使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畏强暴的精神与秦王斗智 斗勇。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3.再默读这一大段。同时思考:(1)秦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和氏璧,赵王为什么非常着急?(2)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蔺相如勇敢、机智,也许能解决这个难题。 请同学们想一想:蔺相如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对表现人物品质有什么作 用?(3)面对这个难题,蔺相如是怎么说的?理屈你如何理解?读一读蔺相如说的话,体会一下他的性格有什么特点?I (4)轻声读第8自然段,想一想,蔺相如是如何与秦王展开

7、斗争做到完璧归赵的?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蔺相如?(5)这场斗争的结果怎样呢?| (6)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学习完了完璧归赵这个故事,我们是怎么学的呢? 我们先读课文,找到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然后通过读、画、找的方法, 抓住主要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品质。下面咱们仍旧按这种方法学习后面两个 故事。(四)学习课文第二大段,默读,思考。1 .这段主要讲了一些什么事?主要人物是谁?还提到谁?2 .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用自己的话简单地概括出来。3 .细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1)秦王约赵王海池会见,赵王为什么决定不下,蔺相如对这件事的看法是 什么?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2)海池会

8、上,秦王逼赵王鼓瑟,赵王为什么不好推辞? 推辞”是什么意思? 蔺相如是如何做的,如何说的?画出重点词句。从这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3)海池之会的结果怎样?廉颇起了什么作用?(4)教师小结:过渡。|完璧归赵”、泡池之会”,蔺相如大智大勇,连连立功,职位比老将廉颇都 高了,这样就引起了 将“和相”之间的什么问题呢?学生可能说是 矛盾,也 可能说是 不和”,于是教师随机板书 不和”。那么,在处理这场内部矛盾中, 蔺相如又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呢?从中能体会出他的什么品质呢?请同学 J 们自学第三大段。(五)表演负荆请罪的故事(1)蔺相如为什么要避让廉颇?从这儿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通过反复朗读蔺相如的

9、话,让学生体会出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 识大体,胸怀宽广的好品质。(2)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廉颇为什么会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呢?从中你能 看出他的什么好品质呢?从词的本意上讲,负荆请罪”就是背着荆条请求责罚、赔礼道歉的意思。因为廉颇居功自傲,与蔺相如闹不团结,而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处处避让廉 颇。他的那些深明大义的话和处处避让的行为深深地感化了廉颇, 使他觉得自己 心胸狭窄、羞愧难当。于是去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从廉颇的这些举动,我们也不难看出,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也同样有以国 家利益为重的好思想。(5)哪一个词最能概括将相和好?如何理解这个词呢?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 是什么呢?要回答这

10、个问题,首先得让学生体会到蔺相如不计个人恩怨的品质, 接着找出同 心协力”一词,让学生理解词意,最后说出他们和好的根本原因都是以国家利益 为重。(6)这个故事可用什么做小标题?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负荆请罪。(六)总结全文,揭示中心。总结,揭示本文的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完璧归赵,海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表现了蔺相如顾全大局,注 重团结,机智勇敢的品质和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七)了解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本文由三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 独立性,但又紧密相联系,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 前两个故事的结果 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 将相和”这一更

11、加完整曲折的故事。(八)复述 负荆请罪”这个小故事。I学生在复述之前,教师可引导学生先列个提纲,然后再给出一些关键性的词 语和运用的好的语句,最后让学生进行复述。最后教师小结:复述不是背诵,同学们可以根据故事的梗概进行。(九)作业1 .熟读课文,学习人物的精神。2 .练习复述 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一、 说教材将相和是一个流传千年的动人故事,是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 如列传改写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在 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 中,秦国最强,常常以强欺弱,欲灭六国,统一中原。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 背景,记述了 完璧归赵海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写出了将相由和到 不和又到和

12、好的发生、发展过程,赞扬了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政治远见, 也赞扬了廉颇知错就改的爱国精神。三个小故事即互相独立又有内在联系,即前两个小故事是第三个小故事的起 因,第三个小故事又是前两个小故事的结果。 全文层次分明,具有较强的故事性, 人物性格鲜明,我想会受到学生的喜爱的。二、说教法、学法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必须把学生的具体情况作为设计的出发点, 积极创 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让每个学生都享有同样的机会。 激发,促进学生内部的学 习动机,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将整个教学流程设计成发现问题, 确定问 题,寻求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基于平时我对学生的观察,发现学生在思考问 题时,经常从一个

13、方面,一个角度去想,不会或者说不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或者 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我想这是由于学生的年龄和能力特点决定的。 但是多角度思 考问题的能力又是创新能力的组成部分, 它能帮助学生扩开思维的空间,扩展思 维的广角和深度,因此我觉得必须在结合课文的基础上采用直观的电教手段, 激 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学 习过程中,培养学生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生自读自悟作旁批等方法, 让有不同风格的学生都参与学习,这样教师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三、说教学过程根据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的思路,我制定了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一)创设情境1、从课题入手,请学生思考:

14、 将“柏各指谁?和”是什么意思?在初学课 文的基础上,学生能很容易地说出将是廉颇, 相”是蔺相如,和”是和好的意思。2、我借此引导:既然是和好,就有不和之时。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关注将相 之间的故事。3、根据课文内容和学情,学生应该学会什么,达到什么标准呢?为此我将 把自己的教学目标转化成学生的学习目标。具体是: 知识目标:能够理解文中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关系,即事情的前因后果。能力目标:1、学习通过人物言行的描写,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方法。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复述文中的小故事。情感目标: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蔺相如、廉颇二人的爱国精神。重点:学习用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难点:一三个小故事的

15、因果关系。确定了目标,这样,教师的教什么与学生的学什么都十分清楚, 那么如何通 过教学设计体现教学思路,达成目标呢?1、给学生自学的时间和空间。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不 同,给学生选择学习方法的余地,让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生谈理解、讲 看法、互相补充,也可用读的方式再现自己的理解。2、小组合作探究,互读自己标划的句子,(即从哪里看出蔺相如的机智勇敢?) 学生很快就能从完璧归赵和海池之会”小故事中找出相应的句子。然后让生进 行有感情的朗读。这样既理解的课文内容,渗透了多角度思考的意识,又没有脱 离语言文字的训练。3、共同探讨,强化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在充分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请生探讨:海池会上的秦赵两国外交之战是谁胜利 了?估计生会持有两种观点:赵国胜和秦赵打平。此时将生分成两部分,请他们 从文中找理由。我从秦赵两国的实力,蔺相如与秦王的地位,琴与缶两种乐器演 奏的技巧及海池是秦国的地方,秦国都没占到便宜这四个方面帮助学生分析总 结,得出赵国胜利的结论。4、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在学生充分懂得了蔺相如与廉颇,一个顾全大局,一个知错就改,都具有爱 国精神后,我再利用文中略去不写的部分让生思考: 廉颇背着荆条来请罪,蔺相 如热情地出来迎接,他们见了面会说什么呢?请生自由结合成组, 扮演其中一个 人物,并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