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海中永生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65971362 上传时间:2023-12-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大海中永生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在大海中永生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在大海中永生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在大海中永生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在大海中永生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大海中永生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大海中永生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在大海中永生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13 课巢湖市团结路小学郑宏玉2013 年 10 月 5 日在大海中永生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在大海中永生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13课。本文摘自新华社通讯在大海中永生,文章运用拟人、排比等手法,以生动的语言、充沛的激情记叙了伟人邓小平的不朽功绩,表达了人民对伟人深切的怀念和崇高的敬仰之情。全文拟分两课时完成教学,本教学设计为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3、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教学重点、

2、难点:在探究中理解,在理解上朗读。扣住一个“情”字,引领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去体验课文,与书本上的文字“激情交流 ”,释放探究之后的情感蓄积,升华对语言的感悟。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了解学生资料搜集情况。学生:搜集有关邓小平的资料,并尝试自我处理。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除了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适应未来信息社会所必备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新的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

3、实践能力。 ”基于这样的认识, 我在在大海中永生 一课的教学设计中 , 有意识地将大量信息传递给学生,在探究中理解,在理解上朗读。扣住一个“情 ”字,引领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去体验课文, 与书本上的文字 “激情交流 ”,释放探究之后的情感蓄积,升华对语言的感悟。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综合能力也得到培养,从而达到将多媒体、网络与小学语文教学学科的有机整合。将多媒体、网络, 与语文教学同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略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主要生词。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激发兴趣1、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的课文是 请读

4、课题 2、预设质疑。 “永生 ”什么意思?谁在大海中永生?3、课件出示邓小平像。这就是我们的邓小平爷爷。 为什么说他在大海中永生?他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有关语句。(设计意图 )根据课题质疑,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直接切入课文找到了契机。这样,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整体感知课文,进而能准确地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达到初步认识邓小平爷爷这位伟人的教学目标。二、整体感知,初步认识伟人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汇报交流,初步理解邓小平的精神和人民对他的颂扬之情。 课件出示语句: (1 )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 今天将完成他人生

5、的最后一个篇章。(点击 “伟人 ”下加着重号)(2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3、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伟人?(设计意图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这一问,越发激起了学生强烈的了解和探究伟人一生的欲望,产生了良好的学习期待。三、 逐步走近伟人1、邓小平爷爷为他所爱的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哪些伟大贡献?请走进邓小平爷爷的 “光辉一生 ”,注意:一边浏览资料,一边体会:你感受最深的是小平爷爷的哪方面贡献?2、学生了解邓小平的生平,感悟邓小平的丰功伟绩和不朽精神。3、交流汇报。4、小结。课件出示:随着教师的话语,逐张显示不同时期的邓小平照片。是他,率领刘、邓大军南征北战,推动解放进程

6、,实现祖国大陆完全大解放,他真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是他,带领全国人民改革开放,探索强国富民之路,让我们过上幸福生活;是他,提出 “一国两制 ”的伟大构想, 香港、澳门才会顺利回归祖国的怀抱!他真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改革家。是他,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中国打开外交新局面,使中国走向了世界,世界也走进了中国!他真是一位伟大的外交家、世界公民!5、引读重点语句。(1)引读邓小平的话。(2)引读 “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设计意图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没有真正接触过与邓小平直接有关的事迹,他们有的,只是一种浅显的、外层的感觉,或者可以说,他们认识的

7、只是成人眼中的邓小平。如何让学生感悟邓小平的丰功伟绩和不朽精神,如何让学生体会到邓小平逝世后人们的无限追思,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也是朗读中的一个难点。通过阅读资料,学生尽可能地了解邓小平爷爷对中国、对世界作出的丰功伟绩,逐步走近伟人,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伟人的热爱之情,为下面做好铺垫。四、创设情境,渲染气氛1、过渡:就是这样的一位伟人,我们再也见不到他了。2、 看万人追悼大会、 安街万众送 等情景。3、 渡:小平 要走了, 哀思化泪流。同学 ,今天 我 一起也送 小平 最后一程吧。( 意 )再 了当 小平离去 ,他身 的 人、首都的人民和全国的人民 他的 哀思。情景的 ,渲染了哀 的气氛,学生由

8、一开始 人的 烈 而 入 人的悲痛 ,形成 烈的情感落差,再加上下一个教学 教 情景范 ,心灵会受到极度的震撼。五、潜心研 ,深入理解 人(一)范 ,学 文第1、2自然段1、 配 文第 1、2自然段。 件同步演示 文内容。2、 渡: 人要离去,滔滔海水在 咽。大海也会有我 人的情 和思想 ?(二)精 感悟 文第 3、4自然段1、 同学 自由 生朗 文第4自然段, 系 的 大 献, 体会:你 大海懂得人民的心,懂得 的心 ? 件出示第4段 文。2、 交流,想象延伸。根据学生回答,随即安排引 和拓展:( 1)学生 第一个 “也 ”,教 引 描述万里海疆 小平的 念和感激之情。( 2)学生 第二、三

9、个 “也 ”。 看 象:香港回 的精彩瞬 和 小平想到香港去走一走、看一看的心声。 教 引 描述。( 3)学生 第四个 “也 ”,教 引 描述。( 4)理解省略号,学生仿照句式想象描述。就 些地方 ?也 ,奔 不息的浪花 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哪里? 件在 “祖国的万里海疆、澳 香港、宝 台湾、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下加着重号,点 “ ” 色。3、小 。引 本段最后一句。(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可以从字面上理解文意。边读边体会,感悟文字中渗透的情感和思想。同时,在充分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拓展延伸,进一步认识到邓小平的丰功伟绩,生发对这位伟人的热爱之情。(三)品读课文第 5、6自然段,升华情

10、感1、过渡:就是这样的一位世界伟人, 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了。2、引读。课件出示第 5、6自然段,点击文字 “震撼人心 ”以及邓小平的话。3、此时你的内心是否也如大海一样波翻浪涌?在你心中涌动着哪些情感?4、交流讨论。5、根据学生汇报情况,相机进行朗读指导。(1)抓住 “盘旋 ”指导读出对邓小平爷爷的深切怀念。(2)抓住 “震撼人心 ”指导读出对邓小平爷爷的崇敬和爱戴。6、指名读,评读,赏读。(设计意图 )紧扣文本重点词、句( “盘旋、波翻浪涌、震撼人心 ”以及邓小平的话),借助课件出示文字,聚焦学生感知点,反复交流,相互评点,借朗读体验情感、表达情感,升华情感 。(四)以读代讲,学

11、习课文第7自然段,掀起高潮。课件出示最后一段。1、第一次读课文最后一段。邓爷爷,您慢走,请听我们对您深切的思念,愿您2、第二次引读课文最后一段。邓爷爷虽然走了,但他的丰功伟绩我们不会忘,他的不朽精神我们不会忘。邓爷爷,您慢走,请听我们对您崇高的敬仰,您会3、第三次引读课文最后一段。邓爷爷走了,带着他的未了心愿走了。但改革开放事业后继有人,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指日可待。相信我们吧,我们会努力,努力实现您心中的夙愿。小平爷爷,您一路走好!您必定(设计意图 )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中心句,点明文题,直抒胸臆,是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有效着力点。通过三次不同的导读,引导学生读出情感、读出层次,掀起情感的

12、高潮。六、倾诉胸臆、铭记伟人1、同学们,你们准备用什么来表达对伟人的怀念、敬仰之情呢?请你写下心中的话写在练习本上。2、交流汇报。3、结语:时间真是短暂哪,对小平爷爷的绵绵哀思,我们想说也说不尽;对小平爷爷的无限敬仰,我们想写也写不完。千言万语汇成两句话 再次齐读最后一段。5、总结、点题。小平爷爷,您永远活在祖国和人民心中!课件:背景音乐春天的故事。(设计意图 )这一训练激活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心浸文中,情涌心中,感受与表达合二为一,通过语言实践设身处地地进行情感迁移,唤醒内心情感,深层地诱发情感体验,渗透情感教育。另外,恰到好处的音乐留给学生无尽的想象空间、思考余地。七、课外作业(任选一题)1、课外阅读邓小平的故事,举办主题故事会。2、出一期纪念邓小平爷爷的板报。板书设计:13在大海中永生?!邓小平爷爷爱祖国和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