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自然灾害同步练习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65969814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5.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自然灾害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3自然灾害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3自然灾害同步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3自然灾害同步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3自然灾害同步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自然灾害同步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自然灾害同步练习(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特点【课标在线】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形成条件及其分类情况。了解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概念、特点和危害。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影响。【自学导航】一、地震灾害1. 概念解释(1) :引起地震的能量释放的源头;(2) :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距离;(3) :震源上方正对着的地面;(4) :震中到周围地面上某一地点的距离;(5) :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6) :衡量地震发生时地面受到影响和破坏程度的指标。2. 地震的类型和机制(1) 按震源深度可分为 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按成因机制可分为 地震、地震、地震和人工诱发地震。(2) 世界上发生的地震大部分属于

2、地震。3. 地震的发生过程:地震波主要包括纵波和横波,是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1. 滑坡、泥石流都是地球 作用导致的地质灾害,都具有 性的特点,是山区主要的自然灾害。2. 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机制(1) 滑坡的发生受三个基本因素控制:不稳定的山坡形态;破坏平衡的触发作 用。(2) 泥石流发生的三个基本控制因素:充足的水;足够的堆积物、足够的地表和沟谷坡度。在二者的发生机制中,、等自然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破坏植被和不适 当的开挖和堆积等人为因素对于灾害的发生、发展往往也起着重要的甚至是主导性的作用。3. 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过程典型滑坡的发展一般可分为蠕动变形、急剧滑动、三个阶

3、段。【自学导航答案】一、1.震源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震级烈度2.浅源构造火山陷落构造3.横 波二、1.外力突发2. 软弱面的存在地表地貌水文气象渐趋稳定【双基达标】1. 判断正误(1) 日本、台湾多地震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活动的表现。(2) 滑坡和泥石流的能量来源于重力能。1. (1)J(2)J2. 大多数地震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A-火山活动B.地质构造C.外力作用D.褶皱形态2. B3. 地震作为主灾可能引起的自然灾害有海啸滑坡火山喷发龙卷风A. B.C.D.3. A4. 位于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山脉是天山山脉台湾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太行山脉A. B.C.D.4. B完成56题。读下图,5. 图中所

4、示的地质灾害是()A. 地震B-山崩C. 滑坡D. 泥石流6. 影响该灾害强度的因素是()A. 处的物质组成B. 处的光滑程度C. 的体积和质量D. 处水流的大小5. C 6.C本题组通过一幅滑坡的立方体图来展示地质灾害的类型。影响滑坡强度的因 素有:滑坡体的位置越高、体积越大,移动速度越快、移动距离越远,滑坡的活动强度就越 高,危害程度也就越大。7. 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例如破坏植被最可能诱发()A.地震B.泥石流C.滑坡D.塌方7. B破坏植被,使地表稳定性下降,易诱发泥石流灾害。8.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3年01日29日00:38在哈萨克斯坦(北纬42.6, 东经7

5、9.7)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20.0千米。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填出图中地震各要素的名称:C点; B点 DE。(2)关于此次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A. 从持续时间上看,属于渐发的自然灾害B. 地震的烈度与距震中的远近有关,与震源深浅无关C. 属于深源地震D. 属于构造地震(3)通常C的深度越大,同级地震对地面的破坏程度越点越远,地震对地面的破坏程度越。线段AB;弧线;在同一级地震中距B(4)地震发生时,地面出现的各种破坏现象都是 造成的,地震带来的灾害与图中、等因素有关。解析:本题以台湾花莲海域的地震为切入点,考查了地震的基本构成要素和成因。第(1)题, 结合地震各构成要素的基本概

6、念可解答。第(2)题,地震往往在瞬间发生,应为突发的自然 灾害;烈度与震源深浅、震中距、地质构造、建筑质量等都有关系;此次地震震源深度只有 20千米,远小于70千米,是浅源地震。第(3)、(4)题,震源越深,距震中越远,地震波能 量损失越多,所产生的冲击越小,对地表破坏越小。答案:(1)震源震中震中距等震线(2)D小小(4)地震波的冲击震源深浅震中距【能力提升】下表显示X、Y两地同年出现地震的资料。X地位于美国西部,Y地位于印度中部。据 此回答12题。地点人口密度(人/每平 方千米)与震中的距离(千 米)地震发生时间(当地 时间)震级死亡 人数X2005.8上午10 : 257.48Y5002

7、.5凌晨4 : 007.118201.从表中材料看,下列哪一项不能明确判断出来() .A. X地的震源深度大于Y地B. X地地震产生能量大于Y地C. 两地都不位于震中D. 两地都受到了地震波的强烈冲击2. X地发生地震的原因是()A. 位于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处B. 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C. 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处D. 位于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1. A 2.B本题组考查地震要素、影响烈度大小的因素及构造地震的发生。第1题,由表中 震中距、震级、死亡人数可判断B、C、D三项均正确,而A项震源深度则无法判断。第2 题,美国西部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处,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故A、C、

8、D三项 均不正确。2013年1月11日早8时许,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果珠乡高坡村赵家沟发生山体滑坡,致 46人遇难。据此回答34题。3. 关于该滑坡的叙述,正确的是()A. 该滑坡是由山洪水流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B. 该滑坡的发生过程具有突发性,不可能有任何先兆信息C. 该滑坡的形成是因为岩体或土体结构松软、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D. 该滑坡的形成完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4. 不考虑岩体影响,在下图中的、四处修建公路,不容易出现滑坡现象 的是()A. B.C. D.3.C 4.B第3题,A项表述的是泥石流概念;B项中说滑坡没有先兆信息不正确,因为 典型滑坡的形成要经过蠕动变形、急剧滑动、

9、渐趋稳定三个阶段;D项中提到滑坡的形成, 自然因素往往起决定性的作用。第4题,滑坡的形成有三个基本控制性因素:图中、不 存在软弱面(岩层之间交界面)。、有软弱面且软弱面与山坡体倾向一致,故容易发生滑 坡。5. 若下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且该地多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则图中最易 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A. a B. bC. c D. d5. B 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是在山谷中形成的,则图中只有b处为山谷。堰塞湖是由于火山喷发、地震等原因引起山体岩石崩塌从而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 水而形成的湖泊,堵截物质称为堰塞体,往往不够稳定,易形成垮坝。读图,回答67题。9月11日9月13日

10、I、河流 6堰塞湖 电堰塞体 。村镇9月13日I、河流 6堰塞湖 电堰塞体 。村镇6. 据图分析,导致图中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是()A. 地震B. 滑坡。火山喷发D.洪涝灾害7. 关于该堰塞湖的形成是否产生了自然灾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堰塞湖的形成已经产生了自然灾害B. 只有堰塞体发生垮坝并淹没下游才属于自然灾害C. 只有堰塞体发生垮坝并对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才属于自然灾害D. 堰塞湖本身不属于自然灾害,由其产生的洪涝等才属于自然灾害6. B 7.A 第5题,结合图中堵截物的位置和左侧等高线的变化可知滑坡是堰塞湖形成 的直接原因。第6题,由图可知,堰塞湖的形成淹没了村镇,因

11、此已经产生了自然灾害。8.读某次震级为里氏7.8级地震构造图及资料统计,分析回答下列问题。震源总人口 (万人)建筑面积(万 m2)地震中灾后 死亡 人数 (人)伤亡人 数(人)经济损失(亿元)倒塌建筑(万 m2)A127811974634762176.3103187789187B166883714873.4623416377C0.23362560.00087217.232(1)此次地震中城市A的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远高于县城B和乡村C,试分析原因。(2)地震造成的建筑损毁最严重的是,说明判断的根据。(3)分析灾后死亡人数占伤亡总人数的比重,说明特点并分析原因。解析:该题考查不同条件下的灾情差异。

12、结合图表资料分析。第 问,人口越集中,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严重。第(2)问,经计算,建筑损毁比例最大的是乡村C,这与 建筑抗震能力有关。第(3)问,灾后人员的伤亡与灾后救援及救助、自救水平有关。答案:(1)城市A人口多、密度大,经济发展水平高。(2)乡村C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建筑水平低,房屋建筑抗震能力差。(3)由A-B-C比重增大。城市医疗水平高,救助能力强,对灾中伤员救治及时到位, 而县城、乡村相应条件变弱。9. 下图是世界泥石流多发地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 从地形条件看,泥石流多发地的地形主要是高原和山地。请你指出泥石流多发地所 处的高原或山脉的名称,并说明山地泥石流多发

13、的原因。(2) 从降雨条件看,泥石流多发生在降雨变率大(多暴雨)的地区,其原因是什么?(3) 图中A地并不是世界著名的山脉分布区,但为什么这里是泥石流多发地?(4) 图中B地并不是世界著名的多暴雨地区,却是泥石流多发地,分析其原因。解析:泥石流的形成有三个条件:陡峭的沟谷;大量松散的堆积物;充足的水源。 在山区和高原地区,地表起伏大,因风化作用产生的碎屑物质多,为泥石流提供了充足的松 散物质,一旦遇有暴雨或大量冰雪融水,就易形成泥石流。答案:(1)欧洲南部有阿尔卑斯山,欧亚两洲分界处有乌拉尔山,亚洲中部有帕米尔高 原、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天山、阿尔泰山、横断山等,北美西部有落基山,南美西部有

14、 安第斯山等。原因是:山地坡度陡,泥石易被雨水冲走。山地风化作用强,产生的碎屑 物质多等。(2) 小雨时,地表泥石不能被雨水带走,泥石逐渐积累。一遇暴雨,积累的泥石便随水 而下,形成泥石流。(3) 这里气候干旱,风化作用强,地表碎屑物质多。在干旱地区,往往降雨变率大。 干旱地区地表植被缺乏。B地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B地气候寒冷,冻融风化作用强,易产生较多的松 散物质。冬季多冰雪,夏季冰雪融化易产生较大的水流。【名师点拨】1.震级和烈度的联系与区别震级反映地震本身能量的大小,只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由于一次地震释放多少 能量是一定的,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表示:震级地面 建筑 抗灾 能力烈度震中距烈度反映的是地面实际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它不仅与地震本身的大小有关,还与震 源深度、震中距及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等多种因素有关,是根据地面受震动的各种现象综合 评价的。所以同一次地震中受到影响的各地区烈度不尽相同。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可用下图震 源 深 度2. 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的原因。滑坡、泥石流都是地球外力作用导致的地质灾害。都具有突发性的特点,是山区主要的 自然灾害。我国是一个多山地的国家,滑坡、泥石流灾害十分频繁。滑坡、泥石流的成因、 分布、特点的网络图如下:3.地质灾害的因果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