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领域教案15篇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65961019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45.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1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1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1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1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1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1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语言领域教案15篇(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班语言领域教案15篇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1【教材分析】瓢虫是一首语言优美、结构精炼、富有童趣的诗歌,可爱的“瓢虫”在作者的笔下俨然成为了孩子们喜欢的调皮、可爱、活泼拟人化的形象,非常适合幼儿欣赏、朗诵并进行仿编诗歌活动。诗歌在活动中借用教具背景图,引导幼儿利用自己制作的瓢虫指偶,边操作指偶边创编儿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思维。【活动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知道七星瓢虫是益虫,会用肢体语言大胆模仿瓢虫的动态。(重点)2.了解瓢虫的特征,尝试创编诗歌,体验创编的乐趣。(难点)3.愿意关注瓢虫等小昆虫。【活动准备】1.幼儿自制瓢虫指偶人手一个。2.儿歌背景图一张。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引起

2、幼儿兴趣。1.猜谜语:身体圆圆像面包,头上一对小触角;身上还有七颗星,会飞会爬真灵巧。幼儿了解瓢虫的外形特征。2.教师出示瓢虫指偶,激发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二、教师模仿瓢虫动态,边动作边念诗歌第一部分,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1.出示诗歌背景图,教师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的第一部分。2.根据诗歌内容,提问:小瓢虫沿着什么小路去别人家呢?请个别幼儿回答,教师用儿歌中的句子总结,并引导全体幼儿朗诵句子。提问:小瓢虫停在了哪里,变成了什么?教师请个别幼儿回答,教师用儿歌中的句子总结,并引导全体幼儿朗诵诗歌中的句子。3.小结:老师把这首好听的诗歌画成了一幅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谱。教师根据幼儿回答绘制图谱

3、。4.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图谱完整朗诵诗歌。引导幼儿边模仿瓢虫动态(脚步匆匆、沿着小路飞、钻进草丛等肢体动作),边完整的朗诵儿歌。三、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图谱,进行仿编诗歌。1.出示第二部分图谱,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仿编。出示诗歌图谱。师幼一同朗诵诗歌。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记忆诗歌内容。提问:小瓢虫停在了_,变成_。你觉得小瓢虫还会停在哪里呢?变成什么?(请个别幼儿回答,教师引导)。幼儿将仿编的诗歌结合图片朗诵。将自己仿编的儿歌念给旁边幼儿听。3.幼儿朗诵自己仿编的儿歌。4.幼儿为自己仿编的诗歌起名字。5.操作指偶,再次朗诵诗歌。【活动延伸】语言表演区利用幼儿做的瓢虫指偶,套在手指上,跟小伙伴

4、合作起表演朗诵诗歌。附:儿歌瓢虫瓢虫,瓢虫,老是脚步匆匆,不知道要去哪里,沿着玫瑰小路,去谁家串门?来来来,停在我的手指上,一动也不动。变成一枚闪闪的钻戒吧。瓢虫,瓢虫,老是脚步匆匆,不知道要去哪里,钻进芒草丛中,去谁家串门?来来来,停在我的胸前,一动也不动。变成一颗夺目的纽扣吧。中班语言领域教案2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学习简单的对话。2、借助教师的语态及画面中生动的动物形象,初步学习有表情地讲述故事。3、体验动物们互相帮助的情感,产生爱护大自然的情感。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活动准备:1、故事图卡。2、小动物头饰

5、。活动过程:1、出示春天图卡,引出主题。教师:春天来了,什么花开了?(桃花、迎春花)除了它们还有其它很美丽的花儿也开了,它们是谁啊?(杏花、梨花)它们睡了一个冬天,想要感谢叫醒它们的朋友,我们去帮她们找找那个朋友吧!2、教师引导幼儿边看图卡,边听故事,边思考问题。例如:教师说:“大象,是你给我们松的土吗?”教师提问:“是不是大象松的土呢?”是不是小羊松的土呢?小羊怎么说的?是不是啄木鸟、小蜜蜂松的土呢?它们是怎么说的?3、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并等待幼儿跟述故事。教师和幼儿一起边看图片,边尝试讲述故事,启发幼儿给故事取名称。4、采取提问的方式,鼓励幼儿丰富故事情节。还有谁会给树木松土呢?如果小朋友

6、帮树木松土,你愿意吗?你会怎么样去松土呢?5、情景表演故事。给幼儿分配角色并带上头饰,表演故事情景。附故事:谁松的土春天,杏树开出粉红色的花。梨树开出白色的花。田野里多美呀。杏树问:“梨树,我们开出这么美丽的花,可怎么谢谢为我们松土的朋友呀!这朋友是谁呢?”梨树回答不出来,就问大象:“是你给我们松的土吗?”大象说:“我会浇水,不会松土。问问别的朋友吧!”梨树问小羊:“是你给我们松的土吗?”小羊说:“我只会拔草,不会松土。”梨树问啄木鸟:“是你给我们松的土吗?”啄木鸟说:“我会捉害虫,给树木看病,不会松土。”梨树又问小蜜蜂。小蜜蜂说:“我只会采蜜传花粉,不会松土。”那么究竟是谁给梨树、杏树松的土

7、呢?这时,一条蚯蚓从土里钻出来。大象说:“噢,我想起来啦!是这位朋友给你们松的土。”杏树、梨树感谢蚯蚓,把花瓣洒在地上,表示对蚯蚓的感谢。中班语言领域教案3设计思路绘本先有蛋描述了蛋变成鸡、小蝌蚪变成青蛙、种子变成花朵、毛毛虫变成蝴蝶先有蛋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还蕴涵了对“生命起源和变化”的审美感知。通过绘本学习,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习联系前后页讲述动植物或事物的变化过程,同时引导幼儿用“先有然后才有”的句式将些简单的科学现象说清楚。其次,绘本中隐藏着有趣的洞洞,幼儿会发现图像构成和变化的“秘密”、事物之间的奇妙联系。如同一个洞洞既是“鸡蛋”又可以是“小鸡”的身体;既是“毛毛虫”又可以是“蝴蝶

8、”的一部分在这些“部分”与“整体”的变化中,幼儿感知了生命的成长和变化,理解了“洞洞”中的丰富意义,由此也可以培养幼儿有意识地观察的能力。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仔细阅读,能够联系画面的前后页运用“先有然后才有”的句式讲述事物的变化过程。2阅读绘本让幼儿感受生命起源和变化的过程。活动准备1绘本先有蛋入手一册(后半部分从字的变化开始用夹子夹住)。2绘本封面蛋形镂空处,制作能转动的环形纸条(纸条上有问号、蛋、小蝌蚪等图样)。3与绘本相同的图片一套。4文字(先有、然后才有)。活动过程一、出示绘本,解读故事名字1这本书的名字叫什么?2问号代表什么?3教师小结:问号代表其中有许多问题和变化,要我们自己去寻找、

9、发现。【设计意图: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封面上的环形纸条转动到问号处,引导幼儿解读“先有”,让幼儿从一开始就感知到绘本当中的内容是会变化的,从而引发幼儿阅读的愿望及好奇心。】二、引导幼儿自主阅读第一部分关注点:引导幼儿发现绘本画面前后页的联系,鼓励幼儿运用“先有,然后才有”的句式讲述动植物变化的过程。幼儿能否发现图像构成和变化的“秘密”。1阅读前提问:请你们仔细阅读,等会儿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2幼儿自主阅读。3交流讲述:(1)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幼儿发现动植物的变化。幼儿讲到哪幅图,教师就出示相应的图片。(多数幼儿会讲述自己看到的内容,但有的幼儿只讲述其中的一幅图片,针对这个现象教

10、师可以有意识地追问:“你看看小鸡这页的前一页和后一页上面分别有什么?”这样幼儿就会将前后页内容联系起来。教师要注意同时将动物的变化过程呈现在幼儿的面前。)原来,前后几页的画面内容是有联系的,它们能告诉我们一个有趣的变化过程。呈现先有蛋,然后才有母鸡;先有小蝌蚪,然后才有青蛙;先有种子,然后才有花朵;先有毛毛虫,然后才有蝴蝶的变化过程。(幼儿寻找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帮助幼儿梳理,引导幼儿发现动植物的变化过程,鼓励幼儿运用“先有,然后才有 ”的句式讲述动植物的变化过程,积累相关的科学经验。)(2)发现书上的“洞洞”。提问:一起来看看这个“洞洞”, 它们一会儿变成了什么?一会儿又变成了什么?教师小结:

11、同一个“洞洞”既是鸡蛋又可以是小鸡的身体;同一个“洞洞”既是毛毛虫又可以是蝴蝶的一部分(在寻找讲述这些“部分”与“整体”的变化过程中,让幼儿感知洞洞变化的有趣,进一步培养幼儿有意识地观察的能力。)【设计意图: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发现加以引导,如幼儿先发现洞洞的变化。教师就可先引导幼儿一起观察洞洞的有趣,然后讲述动植物的变化过程等。】三、阅读第二部分,引导幼儿讲述不同事物的变化刚才我们发现了动植物的变化过程,猜猜接着还会出现其他什么有趣的变化?1幼儿自主阅读。2引导幼儿一起边看边讲述第二部分。(引导幼儿一起边看边讲述字的变化、颜料的变化,感受事物的奇妙变化过程,拓展视野。)3感受动植物的轮回变化。原

12、来生命是那么的奇妙,它会发生许多的变化。到底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1)幼儿互相讨论。(2)教师贴出:蛋小鸡母鸡的轮回图。(通过讨论,让幼儿知道许多事物是轮回变化的。)四、为小故事取名字1每个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小故事,你觉得这个故事的名字可以叫什么呢?2引导幼儿为小故事起名字,并抽拉纸条到相应的小故事处,如有关小蝌蚪的,就拉到小蝌蚪的地方)。【设计意图:此环节与开始部分相呼应,幼儿在了解绘本内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己看到的变化编不同的故事名字。】五、拓展延伸1结合生活经验,讲述自己发现的周围生活中的变化。2在区角活动中将自己发现的变化做成一本洞洞书。点评1绘本与科学教育的有机融合借用绘本故事中有趣

13、的画面,让幼儿在情境性的阅读过程中体验故事的多元和生活化,图文并茂的绘本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阅读能帮助幼儿逐渐形成稳定的探究能力。此外,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了解了一些动植物、事物的变化过程,无形中也提高了幼儿的科学能力。2教学具材料的巧妙运用能激发幼儿探究的愿望活动过程中教师巧妙地运用教学具,有意识地将封面上的环形纸条转动到问号处。教师还让幼儿为每个动植物的变化起一个小故事的名字,引导幼儿解读“先有”等,这些都让幼儿从一开始就感知到绘本中的内容是会一直变化的,从而引发他们阅读的愿望及善于提问的好奇心、探究愿望。3关键经验的把握能有效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提高中班幼儿阅读能力的核心经验之

14、一就是要能够看画面的前后页信息,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情节等。在本次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追问:“你看看小鸡的前一页和后一页上面分别有什么?”这样幼儿就会将前后页的内容联系起来。而后当幼儿再阅读下一个变化时,他们就会完整地讲出自己所看到的整个变化过程。这样的启发能有效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中班语言领域教案4活动目标:1、认识消防车、消防员,体会消防员工作的危险与艰辛。2、明白火灾带来的危害,掌握最基本的安全防火知识和技能,构成初步的消防意识。活动准备:消防车图片、邀请消防队员携带常用的消防器材来园活动过程:1、邀请小班的小弟弟小妹妹共同参加活动。2、认识消防员叔叔。(1)观察消防员身上的装束,这些装束有什么用。(2)请消防员叔叔讲述因小孩玩火而导致火灾的实例,以及一些灭火的经过。(3)请消防员叔叔演示灭火器的使用方法。(4)请消防员叔叔讲述自己日常训练及工作的状况,体会消防员叔叔工作的危险与艰辛。3、消防车真厉害(1)借助图片说一说消防车与其他的车有什么不同。(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