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指出强调要求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65954800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为指出强调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认为指出强调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认为指出强调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认为指出强调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认为指出强调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为指出强调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为指出强调要求(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会议认为 在观点上是有所保留的 ,就像事情对错不清 ,但个人认为是对的;会议指出 在观点上是明确的 ,是对已发生的事物做出的评论;会议强调 观点更加明确 ,是应该重视的;会议要求 是要按要求执行的 .四者的关系是引导、指明、导向、执行的关系.我们一直在学习各级会议和领导讲话精神,虽然都不是很上心,但日子久了,渐也看得听出一些套路,比如会议(或领导)指出什么什么,要求云云,强调等等。在学习精神的当儿还暗自揣摩过这些常用词语的涵义和用法,也没有请教过高人,当然仅是个人理解。我思忖,指出一般当是对情况的说明,要求就是要下面做什么不做什么,强调则涵盖的范围更大些,指出的情况可以强调,要求的内容也可以强

2、调,会议(或领导)认为重要的事当然更要强调。再对照报纸或文件看这些词语及其后面的内容,又觉得自己的理解并不是准确,因为除却指出,要求和强调可以互换,总之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全为圭臬,缺一不可,都是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和全面贯彻的。那么这些词语也就是套词而已,并没有什么意义和用法的严格区分。正如有些文件中强调必须以什么为基础,以什么为核心,以什么为关键,以什么为统揽,词语五彩斑斓,让人眼花缭乱,心中惶惶,并不能分不清主次轻重缓急。外行当然看的是热闹,内行才看得出门道。据一位县上宣传口工作的资深人士讲解,这些词语的使用还是很讲究的。他说,能够对工作进行指出和强调的只能是各级的主要领导或仅次于主要领导

3、的领导,只有他们高瞻远瞩把握全局高屋建瓴,才能指出形势,强调如何。而分管的领导,也就是说一般副职,只能是要求要怎么做,不能怎么做,如果也要指出或者强调,那肯定是用词不当。我不得而知这是他的一家之言,还是事实约定俗成真的就是这样。当然,官员因阶位不同,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都对应享受着各自的名器,即使走路,也有顺序和姿势,这是明确的事实不论,但还是要说做着仆人。“会议强调” “会议指出” “会议认为”之辨析会议纪要中几个关键动词的特点及其用法行政秘书在撰写会议纪要这一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时,经常会使用认为、传达、介绍、提出、明确、要求、同意、强调、听取、讨论等一系列动词。这些动词或表示一种认可,或表

4、示一种疑问,或作为一种阐释,或表示一种姿态等等,在会议纪要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如何理性地对这些动词的特点进行总结、归纳,如何更好地辨析这些动词的含义、掌握其具体用法,这对于进一步写好会议纪要,丰富应用写作学的理论,都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一、关键动词特点阐释会议纪要中经常遇到的关键动词约有10 个,通常前面加会议两字,表达为:会议认为、会议传达等。对这些动词进行组合、排列、分析、归纳,可以发现,会议纪要经常出现的这些动词,明显地呈现出下列几个特点:1.有序性。这些动词在会议纪要中,因表达内容的需要,出现的时间、位置有一定的规律性,它们的排列、组合是有序的。表现为:(1)从全篇会议纪要看,这些动

5、词的排列有先后。一篇具体的会议纪要,从其框架建构角度审视,通常分为两部分:会议概况和纪要内容,纪要内容通常又分为几个内容层次,动词传达总是出现在第一内容层次首句中,然后才在后面陆续出现介绍、听取等其他动词。如区政府常务会议,一般是将传达市政府工作会议精神放在会议的开始,然后才是听取区各有关部门或街道工作汇报,最后是提出要求或布置工作。其他诸如区长办公会议、专题会议等也都是这样的情况。它显示了这类会议内容安排的合理性。动词排列的有序性,只是这种合理性的能动反映; (2) 从一篇会议纪要的同一内容层次看,这些动词的出现也是有序的。首先出现的往往是传达、听取、介绍、认为,其次出现的动词是提出、讨论,

6、最后出现的是明确、要求、强调、同意等动词。这种动词排列的有序性,显示了会议纪要中纪要内容的内在逻辑性。 会议听取、介绍、传达可以说是提出问题, 会议提出、 讨论是分析问题,会议要求、明确、强调是解决问题。 2. 确定性。几乎任何种类的会议纪要,都出现这些关键动词,因而,这类动词明显地呈现出确定性的特征。现代汉语的词典中动词数量多得惊人,在会议纪要中,一般用的是这类动词,原因何在?因为这些动词能更好地发挥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的关键作用。细细观察,认真思考,还可以发现这些动词与会议纪要存在着对应关系。关键动词的这种稳定性特质,反映了在文种林立的应用文中,会议纪要语言上的个性化。 3.平实性

7、。这些动词都十分质朴、平易、朴实,找不到一个艰涩、难懂的动词,人们可以毫不费力地理解它、使用它,明白无误地传达一种共识或某个意念。这些动词在会议纪要这一文体中的反复出现,频频使用,恰好从中折射出应用文在语言上朴实无华的一个共性。 4.连接性。从在会议纪要中出现的位置看,这些动词显示了一种桥梁的连接作用。这种连接性表现为两种情况: (1) 前后贯通。这主要是指结构上的连接。几乎任何一篇会议纪要,每当内容需要展开或推进时,一定会出现这一系列动词中的一个,使得公文前后贯通。这种偶然中包含着一种必然,没有这一系列动词的连接、胶合,会议纪要的所有组成材料只能是一盘散沙; (2) 内外沟通。 这主要是指内

8、容上的连接。会议纪要是根据会议的原始记录、相关材料进行整理,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的,然后在一定范围进行传阅并贯彻执行。这一系列的关键动词,在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的内外沟通、上下联系的过程中,呈现出极其重要的连接性,没有这些动词的连接、缝合,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就无从谈起。二、会议纪要中几个关键动词的用法这些动词在其含义、用法和作用上,都存在着细微的差别。归纳一下,它们大致可分为三类: 1.叙述内容类的动词,如传达、听取、介绍等。会议纪要中使用传达这一动词,主要用于传达上级机关的工作会议精神或者上级行政首长的讲话内容;听取,用于叙述会议发言人的发言内容,往往出现在会议纪要每个内容层次的开

9、头,其叙述的内容一般较多;介绍,用于对会议中一些发言内容作简要阐述。 2. 深化内容类的动词,如提出、讨论等。当会议已展开一些内容后,与会者围绕会议议题各抒己见,提出各自的看法或相反意见,以深化会议的主题。对于这种情况,撰写会议纪要时,往往会选用提出、讨论等动词。提出,用于表达会议中与会者的看法、主张或者建议。其内容有时与会议主要汇报者的观点不同、相反或者是一种补充,从而使得会议所提出的思想更为完善;讨论,用于叙述经过会议广泛讨论,最终达成一致的某种意见或某个事项。与提出这一动词比,讨论表述的内容直接参与者更多。 3. 落实内容类的动词,常见的有强调、要求、同意、明确等。这些动词用于会议纪要每

10、个内容层次的后半部分, 都要求有关部门贯彻落实, 但内容上又有侧重。强调,往往是为突出某项内容的重要性,重申其内容,有时还显示了内容落实的紧迫感;要求,会议纪要中用于叙述会议主持人或者有关行政领导提出的意见,其内容具有一定的行政约束力。现在市、区级以上的行政机关办公会议或常务会议,其所要求的内容都已列入督查的范围,有关部门必须按照要求去认真落实;同意,用于叙述会议采纳与会者提出的某种设想、意见,如人事任免的事项,或者是机构设置的方案等;明确,会议纪要中用于澄清疑惑,消除分歧,形成共识,起到分清职责、明确任务和完成时间的作用,以减少工作落实过程中的相互扯皮和推诿现象。在撰写会议纪要的主体部分时,

11、会经常使用一些纪要常用词语,如:会议认为,多用于对会议所要研究讨论的问题进行判断和分析,指出研究这一问题的意义;会议指出,着重阐述实际工作中存在和遇到的问题;会议强调,用于在对会议情况的分析中提出要求;会议议定,是指会议最后议定的决策性意见和事项;会议要求,常常是对会议议定的事项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的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此外,还有会议号召、会议希望等用语,一般在大中型会议纪要中常用。第三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了哪些政策原则?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确定了指导民族工作的八项重要政策原则:一是把握一个指导思想,即把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统领民族工作。二是把握一个主题,即把握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各民族共

12、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正确处理新形式下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开创民族工作的新局面。三是把握一项重大方针,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明确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指导方针和政策措施。四是把握一个宏伟目标,即全而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这一目标, 重点和难点在民族地区, 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五是把握一项战略任务,即构建社会土义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六是把握一项根本要求,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切实做好民族工作,是衡量党的执政能力和各级党政组织领导水平的重要标志。七是把握一个重大社会关系,即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八是把握一项重要工作方法, 即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